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马骊骊"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共生发展路径研究
收藏 引用
《江苏高教》2023年 第12期 86-90页
作者:马骊骊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南京2100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高校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旨在培养对于艺术的美的感受力,不仅是美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符号的传承、传播与国家认同产生了直接的互动与交流。21世纪以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手风琴在中国的早期发展——以近代上海口琴会中的手风琴活动为考察对象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1年 第4期27卷 242-244页
作者:马骊骊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28 
手风琴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迄今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手风琴在传入中国之初,主要是作为伴奏乐器应用,为口琴队伴奏即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近代上海中华口琴会与大众口琴会的手风琴活动以各自创始人的家族成员为中心,围绕着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手风琴作品民族化创新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12年 第10期 83-84页
作者:马骊骊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 
手风琴艺术自引入我国之后深受人们的喜爱,经历了空前的辉煌时期。而我国手风琴的作曲家及演奏家一直力求将手风琴艺术民族化,融入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独特风格,以此来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手风琴艺术之魅力。中国手风琴作曲家与演奏家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李遇秋手风琴独奏曲《天女散花》的创作特色
收藏 引用
《音乐创作》2011年 第5期 111-113页
作者:马骊骊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 
手风琴组曲《惠山泥人印象》是李遇秋先生于1984年参观无锡市惠山泥人厂后受到陈列室里形态各异的泥人雕像艺术感染而创作的。《天女散花》是其中的一首独奏曲,这首作品是在中国传统音乐因素的基础上,同时采用民族五声调式及对民族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近现代手风琴艺术发展演变轨迹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20年 第15期 1-3页
作者:马骊骊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在新中国成立后,手风琴作为本国独立艺术形式流传至今,立足本国艺术文化发展实况,老一辈艺术家踏上外来艺术文化“本土化”“民族化”演变征程,使手风琴逐渐成为扎根中华艺术大地的音乐文化表现形式。新事物发展经历从无到有的演变过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近现代手风琴艺术改革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19年 第9期 55-56页
作者:马骊骊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手风琴作为一种外来的乐器,从20世纪之初就已经传入我国,并被很好地普及。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先对现代手风琴艺术发展史进行梳理,之后再结合国家发展的实际,并全面地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进行探索,这样才能够给传统音乐的复兴带来新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析高校手风琴教学优化模式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20年 第20期 67-69页
作者:马骊骊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为了更好的满足艺术审美需求,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手风琴作为一种新兴乐器,对艺术文化的宣扬有着重要的价值,也是提高学生艺术涵养与整体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高校手风琴教学现状,并对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中国民歌“三度创作”的思考——以山东民歌《包楞调》为例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10年 第12期 32-33页
作者:马骊骊晓庄学院音乐学院 
本文欲对山东民歌《包楞调》从地域特色、结构特征、句法发展手法等方面去挖掘其中的独特性格和典型特色。进而提出一些大胆性的思考,如何基于这种成熟的民歌形式,去实现"三度创作",既可以拓展民歌类型内容的多样性,又可以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手风琴曲《京剧脸谱》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收藏 引用
《北方音乐》2019年 第5期39卷 35-36页
作者:马骊骊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李遇秋的手风琴曲《京剧脸谱》是中西合璧的创作成果。但中国元素更加显著,其显著性一方面在于其标题和内容方面,另一方面在于音乐技法层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国以来我国手风琴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17年 第22期 61-62页
作者:马骊骊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本文就建国后我国手风琴研究文献,从80年代前、80年至89年、90年至99年,新世纪以来等四个四期进行梳理,概括每个时期的大致情况并给予适当评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