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骆冬青"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通灵之悲——读李商隐《嫦娥》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2003年 第9期 76-80页
作者: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此夜无法入眠。当一切都归于沉寂,大自然中的生命依照生物钟而休憩之时,惟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才会品尝到这种特殊的痛苦。夜本应是灵魂的栖息所,但是却常常成为欲望与情感的滋长地,幽光狂慧的动力源,以及良知的审判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字是书法之本体——论书法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汉字学根基
收藏 引用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3期39卷 102-108页
作者: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4 
汉字乃书法本体。从汉字“六书”之“书”,到“书法”之“书”,既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又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从“意在笔先”的“意”中之汉字图象,到“笔”下汉字艺术的感性显现与媒介呈现。中国汉字本身具有的特殊智慧,是书法产生的前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占有与生存——九十年代趣味扫瞄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00年 第4期 65-70页
作者: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小说话语方式考论
收藏 引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 第6期 61-65页
作者: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的特殊情态,表现为特定情境下确立的话语方式,深刻地支配着艺术思维。从说话艺术的演出"场头",到以阅读"话本"为主体的"案头",原来有着重要作用的"看"和"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亲身体验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00年 第2期 40-44页
作者: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估阿Q:价值的颠覆
收藏 引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 第3期 77-83页
作者: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阿Q精神隐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鲁迅在创作过程中,就已经对阿Q进行着价值的重估,表明了价值意向的迁移。阿Q形象集中体现了鲁迅艺术世界对“反常”精神现象的关切,阿Q与狂人、未庄的关系隐含着鲁迅内在的精神矛盾与痛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西文化“情根”论
收藏 引用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 第4期 34-39页
作者: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京210097 
本文旨在从情感关系和情感构成的奠基角度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来建立情感秩序,并且把它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秩序上;西方文化的情感秩序则建立在对理念世界的爱以及对于天国的神圣对象的爱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观照与诗意反思——汤大民《中国书法简史》读后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00年 第1期 Y015-Y015页
作者:骆冬青 
伟大的艺术总是超时代而跨地域的。这使艺术史的写作常常陷入于某种困境,那就是要将艺术杰作塞入某种条条框框往往煞费苦心而难以秦效。无论是做出怎样的一双“鞋”,都无法适合形形色色的“足”,在理论框架与艺术作品之间、历史分段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红楼梦》“通灵”阐释学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 第1期36卷 216-216页
作者: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红楼梦》以“满纸荒唐言”,抒发辛酸深情,继承了庄子思想的言说方法,即“三言”——寓言、重言、卮言,以“借”说话,从而由掩蔽真意来强调真意。在叙述中,“春秋笔法”“太史公笔法”等传统“书法”也在汲取之列。但是,作为一种“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