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高斯琦"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量度在唐卡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9年 第3期 67-68页
作者:高斯琦中国艺术研究院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量度,是唐卡艺术中神像的造型尺度,构建了唐卡的造型规范,是佛教艺术中的特殊美学属性。不同的唐卡画派基于不同的量度理论,形成自身的风格。量度作为唐卡审美的标尺,是形神兼备的艺术手段,更是唐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传承的核心技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易初莲华——张闻冰教授陶瓷艺术审美谈
收藏 引用
《景德镇陶瓷》2011年 第1期21卷 F0002-F0002,I0001-I0003页
作者:高斯琦中国艺术研究院 
张闻冰将陶瓷艺术推向了一个独立的装饰工艺与绘画境界。在他的陶瓷艺术中,有唯美空灵的装饰,也有气韵悠远的绘画意味;有独特复杂的工艺技巧,也有材质与形式相融合的艺术品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隔尘旧梦 枝满荣华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艺术札记
收藏 引用
《上海工艺美术》2012年 第1期 82-83页
作者:高斯琦 
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历经了工匠艺术到画师艺术再到工艺美术师乃至艺术家的过程。从人们眼界中的官窑、民窑的形式再到民国时期的个人陶瓷装饰风格化,传统的工艺与古典的审美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审美符号与思维定式,锁定了陶瓷的工艺语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花,非花的天堂世界 张闻冰教授陶瓷艺术解读
收藏 引用
《上海工艺美术》2008年 第3期 86-87页
作者:高斯琦 
一花一世界,花朵是生命的象征,花从生命的萌芽到盛开再到最后的枯萎讲述着非花中的世界,抑或滞留在莲心上的蜻蜓,抑或翩舞于花丛中的彩蝶,形成了一种理想化的意义。张闻冰教授将这种理想的意义溶入了他的陶瓷艺术的创作中,并用泥土与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营造玉华之品 塑造金泥之气——张闻冰教授的陶瓷新语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1年 第13期 124-127页
作者:高斯琦 
近几年来,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犹如一棵千年古树吐露的新芽,茁壮有力、稚雅喜人。重塑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辉煌,既是这代瓷艺人的史命,也是他们肩负的责任;很多人为此做过无数努力和创新探索,张闻冰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童趣 童心 李磊颖艺术的精神家园
收藏 引用
《上海工艺美术》2011年 第2期 34-35页
作者:高斯琦 
中国艺术推崇对婴儿活力的恢复,对生命童稚的归回,童趣与童心则是一份心性的舒展。童趣,意味着一种本真、淳朴、烂漫、无所挂碍的生活意趣,它包括对周遭生活的细腻体验与回味;而童心,即是一份对生命本性回归的孩童之心,同样也是平定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饰 巧心 陶瓷艺术的装饰性探究
收藏 引用
《上海工艺美术》2013年 第4期 99-101页
作者:高斯琦 
中国陶瓷器物有尚天趣一说,天趣是除去人为的技术与技法,在自然烧造中形成的材质不同程度的发挥,是一种不可复制与模仿的偶得,也是器物引人称奇的妙处。如窑变。然而,装饰,则是一种在工艺美术的范畴内,表现人工匠心的一条法则。装饰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游刃有余 澄怀观道——徐朝兴的青瓷艺境
收藏 引用
《上海工艺美术》2013年 第2期 32-34页
作者:高斯琦 
庄子在其《养生主》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然响然,奏刀殸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道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圣的颜色--西藏唐卡色彩的神圣性象征与应用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2020年 第3期 52-54页
作者:高斯琦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0 
本文运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解读唐卡色彩的内涵。唐卡色彩的象征性,是为了围绕表现唐卡的“神圣性”的宗教艺术属性,色相的对比与调和是为了渲染浓郁的神圣性氛围,每一种色相具有自身的寓意,唐卡画师不能进行主观性的创作与改变。唐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郑博文的花鸟真趣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21年 第3期 94-97页
作者:高斯琦不详 
郑博文善绘翎毛花竹,将个人的情感诉诸春兰秋菊、花萼珍禽,并能够在其画作的精微细致之处,展现出一位女性艺术家特有的细腻与情感,她的花鸟画作品所体现出的宁静、恬适之美,恰如其人。在郑博文的作品中,可见院体花鸟画与文人花鸟画风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