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高象"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输变电工程造价管控目标交底标准化实施重点分析
收藏 引用
《电力设备管理》2023年 第7期 146-148,145页
作者:高象 沈磊 王浩 张云云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输变电工程投资的增加对造价管理提出了更要求,加强造价交底的实施有利于推进更质量的造价管理。立足现场造价管理参建单位、关键环节,分析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现场交底标准化的重点内容,明确各参建单位的造价交底职责,对提造价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改进RF算法的低压配电工程信息识别技术
收藏 引用
《电子设计工程》2023年 第20期31卷 177-181页
作者:刘士李 周远科 施晓敏 高象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安徽合肥230601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61 
针对当前电力系统配电网结算管理过程中的结算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不遵从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随机森林算法的低压配电网工程信息识别技术。该技术通过分析配电网结算过程中工程信息的特点,采用核主成分分析算法提取配电网工程信息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电力工程成本超概算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下半月)》2016年 第1期 138-138,140页
作者:高象国网安徽众兴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22 
电力工程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提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长久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国家的企业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改进,电力工程成本预算的计算方法从简单逐步发展至复杂化,使成本控制产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输变电工程造价大数据应用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新科技》2022年 第14期 108-110页
作者:沈磊 赵迎迎 刘士李 殷敏 陈付雷 高象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安徽合肥230601 
为进一步落实建设“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引入数据动态分析与监控技术,完成输变电工程结算管理及深化应用平台建设工作,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取技术开展造价动态标杆库研发工作,充分利用基地技术优势和业务专业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型汽轮发电机基础阻尼特性的统计分析
收藏 引用
《电力建设》1993年 第3期14卷 6-9页
作者:高象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 
本文结合几座大型汽轮发电机基础的模态参数(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的实测和分析,对我国《动规》中阻尼取值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动规》中的阻尼取值尚不够合理。本文结合实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阻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汽轮发电机基础进行变截面杆件的优化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力建设》1998年 第3期19卷 15-18,28页
作者:邵晓岩 高象北京电力建设研究所 
运用优化理论,针对汽轮发电机基础中的柱子、横梁及纵梁进行了变截面的动力优化研究,建立了优化理论及计算模式,并以4个实际基础为例,进行了多方面的计算与讨论,得到了变截面柱子、横梁及纵梁的优化设计准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汽轮发电机框架式基础1∶10模型动力分析
收藏 引用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 第1期25卷 33-37页
作者:王宗纲 孙宁 高象 刘晶波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本文依据模态分析理论并结合规范的要求对某火力发电厂 600MW汽轮发电机的框架式基础1∶10模型振动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白噪声随机激振法对该结构进行了空间整体模态分析,从实测数据中获得了动力特性数值。通过与ANSYS有限元软件数值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干煤棚网壳结构的动力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力建设》1995年 第9期16卷 27-29页
作者:赵锦 高象 邵晓岩 
目前,空间网壳结构的动力及抗震分析,理论工作开展较多,而对能够检验设计、计算正确与否的动力实测开展较少。此文通过对某电厂干煤棚网壳结构进行的动力试验,探讨了对实际结构进行动力实测的试验方法,并对该网壳结构进行了动力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型汽轮发电机基础动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力建设》1995年 第9期16卷 14-17,32页
作者:高象 邵晓岩 赵锦 
此文对大型汽轮发电机基础动力特性模型试验的2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试验时考虑机器的附加质量是必要的;预测基础的振幅时,应对模型试验的阻尼系数进行修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楼层上弹簧隔振基础的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力建设》1997年 第4期18卷 1-5页
作者:赵锦 高象 邵晓岩北京市电力部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市102401 
在楼层上动力机器基础中应用隔振技术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作者就这种结构型式的弹簧隔振基础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说明,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意见,为今后在各种结构型式下进一步应用弹簧隔振基础提供了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