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魏中林"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整体把握 寻找中介─—《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评介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1期16卷 152-154页
作者:魏中林 
整体把握寻找中介─—《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评介魏中林作为佛教文化与华夏文化整体交融中的显要领域,佛教同中国文学艺术的关系呈现为两个层面的展开:一是文学艺术创作所吸纳的佛教内容;二是佛学理论对文艺美学理论的影响渗透。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徘徊于灵与肉之际的悲歌——论吴梅村诗歌中的自我忏悔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1期6卷 58-64页
作者:魏中林 
如果撇开枝叶不论,吴梅村的诗歌里大致形成三重主干:历史的铺叙,现实的感应和自我的观照。当我们将审视的目光聚焦于“梅村体”叙事诗广阔的历史容量与杰出的叙事艺术在古典叙事诗中的成就地位,格外注目《芦洲行》、《马草行》、《打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向2035的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
收藏 引用
《高教探索》2019年 第11期 5-8页
作者:魏中林暨南大学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2035整体战略目标的基本内容。在充分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顶层设计尚不完善、理念价值不够成熟、支撑要素推进艰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戏曲对诗学传统的回归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0年 第1期26卷 129-132,123页
作者:魏中林 花宏艳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中国古代戏曲又称为"剧诗",既具有叙事文体的性质,又具有抒情文体的性质,这两种性质在戏曲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并行不悖的。戏曲最初是被排斥于诗学传统之外的小道末技,明清时期戏曲在其雅化的过程中,越来越集中地表现出向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欲丽前人”与魏晋诗赋摹拟观念的嬗变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 第2期 182-189页
作者:崔向荣 魏中林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 暨南大学文学院 
"欲丽前人"是陆机在其《遂志赋》序文中拈发出来的诗赋摹拟创作的新旨趣。这一摹拟旨趣的形成与确立,实际上相当深刻地反映了魏晋之际诗赋摹拟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以及"崇有"思维背景下诗赋摹拟在"体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学人之诗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3期31卷 16-24页
作者:宁夏江 魏中林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学人之诗"有两重意义,本意是指学人所创作的诗歌,派生意是指不是学人所作但具有学人之诗风格和特征的诗歌。学人之诗体现出学术意识和学术精神,在诗歌创作中引进了学术研究的方法,常以专门之学入诗,具有质实沉厚的风格。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嘉诗歌新变背景下山水诗的赋法意识与实践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2期32卷 1-5页
作者:崔向荣 魏中林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广东佛山528000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元嘉诗歌的新变,是基于晋宋之际新自然观确立之后山水景物成为客观表现对象的特殊诗学背景。而作为"济变"的诗学要素,"文体宜兼"的自觉意识和大胆的赋法实践,不仅适应了山水题材体物图貌的艺术新追求,而且也深契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郑板桥与沈德潜诗论主张之异同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2005年 第2期 75-79页
作者:魏中林 蒋国林暨南大学文学院 
通过对郑板桥与沈德潜的诗歌观念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发现二者的诗学观在诗歌价值、题材内容等方面具有较多的共同性, 只是在诗歌的风格取向、艺术表现上存有较大分歧。笔者认为这代表了儒家诗学传统在清代的两种发展状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同光体”论析三题
收藏 引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2期41卷 101-104页
作者:贺国强 魏中林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40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同光体的得名过程与命名的内涵、成因以及同光体与诗界革命派、南社的关系,过往的研究存在着某些偏颇与缺失。本文由基本史实出发,首先探求同光体得名的原因以及所包蕴的时代文化寓意,进而分析同光体流派形成的因素;其次从同光体、诗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由“学人之诗”到“画人之诗”:论陈师曾诗
收藏 引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2期28卷 99-103页
作者:贺国强 魏中林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42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近代著名画家陈师曾,又是同光体江西派著名诗人。其父陈三立是近代同光体大诗人,而师曾诗风逸于其父的西江家法之外。这是师曾在艺术家才情的激发下,自然而然地同讲求学问,视艺术为余事,重视"学人之诗"的同光体有所背离,形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