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黄亚卓"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悲怆的美 永恒的爱——析《永远的蝴蝶》中的“蝴蝶”意象
收藏 引用
《阅读与写作》1999年 第7期 5-6页
作者:黄亚卓 
《永远的蝴蝶》是台湾作家陈启佑创作的一篇微型小说,全文仅用六百多字,叙写了在一个春日的雨夜,“我”即将结婚的恋人因帮“我”寄一封告知母亲结婚消息的信而突遭车祸的故事。这一典型的人生悲剧情境,作者运用其敏锐的审美触角及独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建安公宴诗及其典范意义
收藏 引用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3期23卷 59-63页
作者:黄亚卓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34 
建安公宴诗在抒情内涵和语辞表现方面所反映出的艺术风貌中深具 论 建 安 公 宴 诗 及 其 典 范 意 义              “风骨”的精神气质 ,而且它对于公宴题材的确立 ,表现内容的开拓及其艺术风格和技巧的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古诗十九首》的悲剧性美
收藏 引用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 第1期17卷 51-54页
作者:黄亚卓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桂林541004 
本文认为《古诗十九首》独绝千古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具有强烈的悲剧性美,悲剧性美又是诗人悲剧性的心理内容与对其独特的抒写方式完美融合而产生的美学效果。本文便是从悲剧性美产生的现实基础和艺术表现两方面入手,力求深入地挖掘《古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西晋诗人的隐逸心态及隐逸诗创作的独特性
收藏 引用
《东方丛刊》2002年 第1期 247-255页
作者:黄亚卓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200041 
“隐逸”是中国社会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人文现象,据《庄子》等书记载,尧舜时代已有不少节行超逸的隐士,如许由、支父、善卷等。汉魏六朝时期,隐逸风尚大盛,“隐逸”也大量进入文人的诗歌领域而被歌咏,而且到了西晋,“隐逸”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绘名作意旨 勾勒艺术典型
收藏 引用
《全国新书目》2007年 第19期 6-6页
作者:黄亚卓 
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根据文学作品的题材创作的绘画作品数量较为丰富,尤其是那些叙事性强、艺术形象较为鲜明的名篇佳作,更易为丹青名家所取材。像《胡笳十八拍》、《木兰诗》、《长恨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