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黄在敏"
3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有效开掘和把握整台演出的思想立意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7年 第9期 41-42页
作者:黄在敏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演出立意的开掘和把握是导演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是导演艺术创作的灵魂,更关系到整个戏剧作品的社会价值。我认为在张曼君的导演艺术中,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特点就是能够有效地开掘和把握整个演出的思想立意。这不仅表现为她的作品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派京剧的文化定位与艺术精神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7年 第6期 12-14页
作者:黄在敏 
海派京剧的文化定位与艺术精神●黄在敏在中国京剧的历史发展中,海派京剧的出现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不仅打破了京朝派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在整个京剧艺术的构成中,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定位和艺术风格形成了与京朝派既相抗衡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戏曲舞台上的空间结构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92年 第5期 105-110页
作者:黄在敏 
现代戏曲舞台上的空间结构,是在深入认识和把握传统舞台空间构成规律,借鉴和吸收现代戏剧空间表现形式与技术手段的双向结合中,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力求从较深的层次上寻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在多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立意 逻辑 结构 样式 第四期中国剧协中青年编剧研修班讲课提纲
收藏 引用
《剧本》2013年 第4期 71-73页
作者:黄在敏 
戏剧艺术与小说及其他的文学艺术种类不同,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是直面观众的艺术,必须有一个灵魂。而这个灵魂就是通常所说的“立意”,否则各种因素没有一个共同扭结为整体的精神核心。另外,在舞台上出现的任何东西,观众都会以百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越苦难 超越评判——湘剧《白兔记》导演语调构想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7年 第1期 33-34页
作者:黄在敏 
从最基本的层面上来讲,一出戏的立意也好,底蕴也好,都要通过导演用立体形象讲述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来体现。而要讲好一个故事,首先就要解决好语调的处理问题。因为,同一个故事用不同的语调去叙述,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艺术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越舞台努力实现风格样式的个性化自觉化——从李希茂导演的戏曲电视剧谈起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1996年 第11期 29-30页
作者:黄在敏 
我以为,李希茂同志多年来从事戏曲电视剧创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成功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那颇具个性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把握戏曲电视剧的某些美学品格,或者说为我们实现戏曲电视剧风格样式的自觉化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启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不动声色中发力 看华雯演《挑山女人》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4年 第8期 29-30页
作者:黄在敏 
沪剧《挑山女人》是一出苦情戏、励志戏,这种类型的戏当然也需要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但这故事情节的存在除了自身的文学价值而外,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如何去蹂躏主人公的情感、磨砺主人公的精神,让主人公在特殊的生存环境中屹立起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教学、研究与实践集于一身的导演 冉常建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3年 第4期 46-48页
作者:黄在敏 
冉常建现任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主任、教授,是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先后在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学习,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取得戏曲导演硕士学位,在中央戏剧学院获得戏剧导演博士学位,在北京师范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导演作品有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剧的精神 诗的灵魂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3年 第1期 27-28页
作者:黄在敏中国艺术研究院 
记得在一次曼君导演作品研讨会上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她的戏是能鲜明突出演员表演的导演戏剧。或许这句话并不十分科学,但确实是我的直觉感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入时通俗 俗中求雅——余笑予印象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0年 第2期 31-33页
作者:黄在敏 
在戏曲导演领域中,余笑予的创作活动是很突出的。一是成果多,自1957年以来他执排了近60部戏。二是范围广,京剧、汉剧、楚剧、沪剧、粤剧、花鼓、曲剧都留下过他的创作足迹;现代戏、新编古代戏和整理改编传统戏也各有探索和实践。三是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