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以葡萄糖溶液为汲取液,用1种小型正渗透静态膜组件,研究了温度、压强等操作条件对正渗透膜脱盐性能的影响,以及正渗透膜对实际污水中污染物的截留效果。结果表明,在15~45℃的温度范围内,2、5和8 g·L^(-1)的苦咸水对应的产水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脱盐率则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0~1 700 Pa的压强范围内,2、5和8 g·L^(-1)的苦咸水对应的产水量均随压强的提高而增大,苦咸水浓度越高,对应的产水量增幅越大,2 g·L^(-1)苦咸水的脱盐率随压强的提高而增大,5 g·L^(-1)苦咸水的脱盐率随压强的提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8 g·L^(-1)苦咸水的脱盐率则随压强的提高而减小;膜组件对实际污水中的污染物均有较好的截留效果,总硬度及硫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4.55%和96.13%。
摘要:文章介绍在成都地区富水砂卵石地层,新建轨道交通9号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4号线盾构隧道,在采取拱顶双排大管棚加固,地层补偿注浆、洞内注浆加固,以及车站端墙兼作管棚导向墙处理等措施后,很好地实现了既有地铁隧道的沉降及变形控制,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本文设计合成了新型的1,3-双取代吲哚基配体,并得到了一系列新型相应稀土金属配合物。该配合物经过了X-单晶衍射、核磁、红外和元素分析表征。配合物的结构表明,配体与配合物以NCN三齿形式配位,加上两个烃基辅助配体,形成单核五配位构型。该类型配合物在助催化剂(AlMe_(3)和[Ph_(3)C][B(C_(6)F_(5))_(4)])作用下,能高效,高选择性催化异戊二烯聚合反应得到1,4-顺式产物。
摘要:深入研究短波发射机数字线性化技术,旨在提高短波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质量。首先,概述了短波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为后续的数字线性化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详细阐述了数字线性化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数字预失真技术、数字反馈校正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数字线性化技术。最后,探讨了短波发射机数字线性化技术的实现方法,包括系统架构设计、硬件平台选择与设计以及软件算法设计与实现。通过对短波发射机数字线性化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成功实现了对短波通信系统性能的显著提升,并为短波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摘要: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借鉴瀑布流法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平面射流连续反应器铁水脱硫法,其结构简单,布置灵活,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适合我国中小高炉和化铁炉进行铁水预处理。
摘要:在天线优化设计领域,传统电磁软件采用参数扫描方法,计算量大且效率低。针对此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火烈鸟搜索算法和HFSS(High Frequency Structural Simulator)联合优化的设计方法,并通过MATLAB和HFSS联合仿真完成实现。在MATLAB中编写天线设计和仿真代码,生成VBS(Visual Basic Script)脚本供HFSS调用,HFSS将电磁仿真的结果返回给适应度函数计算。由火烈鸟搜索算法根据适应度值进行粒子寻优,直至找出最优结果,确定最优天线尺寸参数。文中联合仿真设计在迭代23次时寻得最优尺寸参数,使得优化后的天线在两个工作频段对应的适应度值由-483.37 dB优化到-771.15 dB。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强寻优能力,收敛速度块,可有效提升天线优化设计的效率。
摘要:用相对分子质量为620×10~4、700×10~4(抗盐)、1400×10~4的聚合物(P_(620)、P_(700)、P_(1400))和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Na_2CO_3配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通过分析萨尔图油田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在岩心中流动时,不同注入阶段采出液黏度、界面张力、注入压力及阻力系数等参数,得到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性质在岩心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复合体系注入量的增加,表观黏度不断增大;注入后续水时,随着注入量的增加表观黏度升高到最大值后降低,P_(620)、P_(700)和P_(1400)三元复合体系的最高黏度保留率分别为81.53%、17.22%和12.05%。随着驱替过程的进行,采出液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升高,P_(700)、P_(620)界面张力最低值分别为6.59×10^(-2)和2.38×10^(-2)mN/m。随P_(700)、P_(620)、P_(1400)三元复合体系注入量的增加,注入压力先增大并分别达到最大值2.88、0.60、0.87MPa;注入后续水时,注入压力降低。P_(620)、P_(700)、P_(1400)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阻力系数分别为75.00、360.00、109.25,残余阻力系数分别为22.25、155.00、28.25。P_(620)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在岩心中流动达到稳定时的注入量最小。
摘要:通过水模型实验考察了出流口的大小与形状对游涡临界高度的影响,得出:在出流口面积与出流流量相等的情况下,漩涡的临界高度随出流口的直径(当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采用缝隙式出流口时产生漩涡的临界高度比采用同面积的圆形出流口时的低得多。这可供进行其它反应器设计时参考。
摘要:为提高压裂成功率、提高压裂有效井的比例,采用单因素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神经网络分析等方法,确定出了压前含水率、压前产油量、生产压差、孔隙度、渗透率、小层有效厚度、加砂量7个影响压裂增油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油井压裂后的增油量。经实际压裂效果验证,该网络模型对压裂增油量的预测准确率较高,比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法更可准确、实7用。该研究为现场压裂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近年来,随着石油的不断开发开采,在研究高压注水,稠油热采等涉及到温度剧烈变化的研究领域中,油藏工作者难以通过经典的渗流力学理论和传统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得到有效、合理的解释,必须考虑到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三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变化等相关变化因素.基于考虑热弹性的岩石应力一应变关系、地下流体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建立包括油水两相渗流控制方程、岩石变形体控制方程、温度场控制方程的稠油油藏三场耦合数学模型,运用全耦合算法实现同时求解所有耦合方程组,研究了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进行三场耦合规律的建模过程与方法.以小洼油田洼38块为例研究三场耦合规律.结果表明:距离井筒越近,其总位移、温度场、应力场、渗流场及岩石物性参数越会产生明显的变化;距离井筒越远,其变化越不明显.距离井筒越近的储层温度变化越剧烈,而距离井筒越远的储层温度变化越缓;井筒周围的温度变化呈现倒置漏斗形状,随着注水的不断进行,漏斗会逐渐平缓;最后储层各点的温度会平衡在同一温度水平线上,达到平衡状态.模型较为真实的模拟油藏实际开采情况.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