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普遍采用MBR+NF典型处理工艺,其产生的膜浓缩液现有少量应用无害化处理工艺,但难以长期稳定运行;考虑膜浓缩液难处理主要是由腐植酸引起的,因此,对腐植酸资源回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新技术途径。介绍浓缩液中腐植酸和有价无机离子资源回收技术,其中采用UF和NF组合工艺提取浓缩液中腐植酸为水溶肥料,实现浓缩液无害化将是具有广阔市场应用前景的最优方案。
摘要:脉搏波作为一种监护人类心血管健康的重要生理病理特征,能反映心血管功能参数的变化趋势。为了研制一款功能强大、经济便携的脉搏波监测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和Android的穿戴式脉搏波监测系统。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系统具有准确、灵敏、便携、经济和实时等优点,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创新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建筑设计创新是建筑设计当中的重要部分,而其实现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可拓思维模式。只有将可拓性思维模式融入建筑设计当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设计创新。文章主要对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进行详细地讨论。
摘要:为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完成标准的呼吸操康复训练,设计了一种穿戴式呼吸监测系统,系统包括呼吸波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板和手机APP软件。通过该系统,患者能实时观测自身呼吸波形和各项呼吸参数,通过比对标准呼吸曲线,根据同步提示音修正并完成标准呼吸操。临床实验表明:患者使用该系统锻炼可增加肺部通气量,改善肺功能。
摘要:针对湖库水在夏季藻类含量过高的情况,采用以超滤为核心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考察了超滤中试系统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超滤系统出水的浊度、CODMn、细菌数量等指标均优于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出水浊度为0.1 NTU,CODMn平均去除率为40.0%;前加氯有助于有机物和细菌的去除,CODMn去除率提高了5.8%,膜出水的菌落总数有所减少;超滤系统出水平均藻密度为4.6×104个/L,低于卫生部推荐《饮用水源中藻类卫生标准》警戒限值,也远小于水厂工艺出水藻密度;在超滤之前增加预处理工艺能有效改善超滤过滤性能,膜过滤水厂沉后水的SF比直接过滤原水高出45%左右。超滤膜恒压运行时,0.055 MPa时的膜通量比0.040 MPa时高32%左右,但降低跨膜压差,维持相对低一些的膜通量可以使系统产水更加稳定。因此,采用以超滤为核心的组合工艺能有效地控制湖库水中的藻类,保障饮用水安全。
摘要:针对高有机物含量、高氨氮含量、高重金属离子含量、高微生物含量等不同类型微污染原水的特点,综述了相应的以超滤为核心的组合工艺,总结了组合工艺去除污染物的原理和应用情况,最后对以超滤为核心的净水组合工艺需要解决和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摘要:考察了集混凝—斜管沉淀—超滤于一体的装置在高藻水期对闽江水的净水效果。结果表明超滤一体化装置出水浊度小于0.1 NTU,浊度去除率达到99%以上;出水CODMn均值为1.40 mg/L,出水UV254为0.024 cm-1,CODMn和UV254去除率分别为57.3%和50.1%;出水细菌含量低于《生活饮用水标准》(GB 5749—2006)的限值,细菌去除率大于99%。超滤组合工艺对藻类处理效果优于水厂工艺,藻类总去除率为99.3%。当膜通量下降时,缩短过滤时间、延长反冲洗时间可以使膜通量恢复;当超滤膜出现不可逆污染时,通过CIP清洗恢复膜过滤性能。在高藻水期,水温对膜通量和TMP影响较小,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较大的膜通量运行更节能。
摘要:为研究聚乙二醇(PEG)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嵌段共聚酯(PEG/PET)的高分子稀溶液和熔体流动行为,从而为改性共聚酯的配方设计、加工应用提供参考,采用毛细管流变仪、高温凝胶色谱仪(GPC)研究PEG/PET稀溶液及熔体的流动行为,分析嵌段共聚酯的分子链长度、柔顺性以及分子链的形态。通过对比不同PEG含量嵌段共聚酯的流变性能,计算了共聚酯的非牛顿指数、黏流活化能、结构黏度指数。结果表明,嵌段共聚酯中PEG含量增加,共聚酯稀溶液的流经时间、嵌段共聚酯特性黏度呈现线性上升的趋势,嵌段共聚酯的相对体积呈现降低的趋势,PEG的引入会使嵌段共聚酯分子量增加,柔顺性提高。各样品均属于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性。当加工温度超过288℃后,温度对于改善嵌段共聚酯熔体流动性的作用有限。相比常规聚酯,嵌段共聚酯的非牛顿指数n值提高0.05以上,黏流活化能增加,结构黏度指数降低。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