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黄瑞生"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钛合金激光填药芯焊丝接头组织性能
收藏 引用
《焊接学报》2023年 第3期44卷 61-69,I0006页
作者:方乃文 黄瑞生 武鹏博 马一鸣 孙徕博 曹浩 邹吉鹏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28 
通过激光填丝焊接方法并采用自主开发设计的钛合金药芯焊丝,进行TC4钛合金板的焊接,对获得的焊接接头进行850℃保温2 h后随炉冷却退火工艺处理,并与焊态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态焊接接头焊缝中由α_(p)相、α_...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热处理对钛合金激光填药芯焊丝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3年 第8期52卷 2665-2675页
作者:徐锴 王铭秋 方乃文 武鹏博 黄瑞生 孙徕博 李伟 王星星 周珍珍 李帅 张天理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上海中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120 北京金威焊材有限公司天津301906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高效特种绿色焊接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4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 
通过激光填丝焊接方法并采用自主开发设计的钛合金药芯焊丝,进行TC4钛合金板的焊接,对获得的焊接接头进行920℃/1 h+650℃/2 h固溶时效处理,并与焊态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态焊接接头焊缝由α_(p)相、α_(s)...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启动过程推力器喷注管内推进剂流的温降
收藏 引用
《推进技术》2006年 第2期27卷 124-127,145页
作者:肖泽娟 程惠尔 周红玲 黄瑞生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系上海200030 上海航天动力机械研究所上海200233 
根据空间发动机的总体结构、环境特点和能量守恒原理,提出推进剂在推力器喷注管内流动降温的简化数理模型,研究启动时单元推进剂在推力器喷注管内的流动降温现象。耦合求解推进剂流和喷注管能量方程,可以获得单元推力器喷注管单推三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真空激光焊接技术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电焊机》2023年 第4期53卷 46-55页
作者:李想 黄瑞生 滕彬 武鹏博 周坤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随着激光器功率的增加,激光传输受等离子体羽辉影响损耗严重,导致激光焊接一次性可穿透深度并非与激光输出功率成正比,焊缝成形稳定性无法可靠保证。而在真空环境下,激光焊接能够展现出不同的工艺特征,能有效抑制等离子体羽辉,增加焊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高频电刀背电极皮肤动态接触阻抗检测器的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年 第5期36卷 345-346页
作者:黄瑞生 王永国佛山市禅城区南庄医院广东省佛山市528061 
常规高频电刀的双回路背电极与皮肤粘合后,两电极接触电阻为(50~200)Ω,若双回路背电极接触电阻过大或过小则需报警。设计不仅可以检测高频电刀双回路背电极板与皮肤的静态贴合情况,还能对背电极的接触阻抗发动态变化时做出相应的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铝合金厚板激光扫描填丝焊接气孔抑制
收藏 引用
《焊接学报》2019年 第10期40卷 43-47,66,I0003页
作者:邹吉鹏 李连胜 宫建锋 黄瑞生 李玉斌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28 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试验室哈尔滨15000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所绵阳621054 
为减少大厚板5A06铝合金激光焊接缺陷,提高焊接过程稳定性,采用激光光束以一定方式运动的扫描焊接的新焊接方法,研究了激光束不同的运动轨迹、幅度、频率对铝合金激光深熔焊接焊缝气孔率的影响,并在焊接坡口设计优化基础上应用窄间隙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心钨极焊接关键技术问题及发展现状
收藏 引用
《焊接》2021年 第5期 1-8,63页
作者:杨义成 陈健 黄瑞生 徐锴 孙谦 杜兵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28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100044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 
简要介绍了大气环境和低真空环境下空心钨极电弧特性及其焊接特点,概述了空心钨极同轴激光复合焊接、同轴电子束复合焊接及同轴填丝焊接技术特征及研究现状,分析了空心钨极同轴填丝焊接“高效焊接”与“优质成形”有机融合的独特技术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五轴全轮转向轮式机器人转向模式研究
收藏 引用
《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年 第3期 39-42页
作者:张平霞 朱永强 黄瑞生 张西富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汽车与交通学院山东青岛266520 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三门峡472000 
针对目前多轴轮式机器人转向控制不灵活这一问题,基于阿克曼转向控制定理,分别提出了基于D(机器人转向中心与第1轴的距离在机器人纵向轴线上的投影距离)和基于前后轮转角的转向控制方案。在此基础上,为便于控制,将第一轴或者第五轴左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