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黎丽明"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物的形成:以苏仁山作品为中心
收藏 引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 第8期 89-99页
作者:黎丽明广州艺术博物院 
清代广东画家苏仁山生平坎坷,画风奇古,同时代的画人、文人对之甚少记载。在其离世后半个多世纪,他的艺术才开始被人发现、展示与收藏。过往研究者将之归功于曾任广东领事的须磨弥吉郎,事实上须磨只是20世纪前期众多苏仁山艺术发现者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中禅机:张穆《牧牛图册》考析
收藏 引用
《美术学报》2018年 第1期 39-45页
作者:黎丽明广州艺术博物院陈列研究部 
清鼎革之际,岭南成为遗民逃禅的重要渊薮。东莞籍画家张穆(1607-1683)晚年皈依道独和尚,并与天然和尚及其弟子多有交往。张穆以画马、鹰等著称,他晚年绘制的《牧牛图册》(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甚少受到关注。这套画册,以当时流行的佛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富商人物画的形象建构——《富山怡乐图》背后的一段心史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7年 第10期 118-131页
作者:黎丽明广州艺术博物院陈列研究部 
清代广东巨室,以潘、卢、伍、叶四家为最。《富山怡乐图》是一卷定制的、以清代十三行行商卢文锦兄弟四人为像主的中国人物画。本文将其与卢文锦的肖像油画对比,指出肖像油画中的形象更接近现实中的人物,而《富山怡乐图》中的卢氏兄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陈渭岩到高剑父:近代广东人在景德镇的两次陶瓷实验
收藏 引用
《美术学报》2020年 第4期 68-75页
作者:黎丽明广州艺术博物院 
在近代"美术革命""美术救国"的思潮中,以美术"振兴工艺"实现救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命题。陈渭岩(约1868-1926)是近代著名的广东石湾陶塑家,高剑父(1879-1951)是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两人来自不同的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艮泉图咏》与19世纪初的文人交游圈
收藏 引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年 第4期 123-134页
作者:黎丽明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510095 
《艮泉图咏》记录了嘉庆末年(1814年至1815年间),寓居广东广州、江西南昌、江苏苏州等地的五十位文人,为广东顺德人黎应钟的艮泉别业绘图题咏的雅事,生动地呈现了19世纪初一次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书画雅集。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其产生之过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仰视到平视 近代石湾陶塑艺术风格的源流与演变
收藏 引用
《收藏家》2016年 第12期 70-77页
作者:黎丽明 
广东石湾,是岭南地区重要的陶器产区。石湾窑,自古以来属于民窑体系,其生产均为民间日用所需,以各式各样日常生活所需的瓦器(当地人称为"缸瓦")为主。在瓦器以外,石湾也以陶塑,即"石湾公仔"声名远播。石湾陶塑的历史,远比日用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弘扬岭南民间文化 保护无形文化遗产
收藏 引用
《中国博物馆》2004年 第3期 6-10页
作者:黎丽明广州博物馆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采中原精粹,纳四海新风。融会升华,自成宗系,独树一帜。为更好地保护无形文化遗产,作者疾呼要继承与弘扬岭南民间文化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流传有序”的误导:叶恭绰所藏之方从义《云林钟秀图卷》
收藏 引用
《美术学报》2015年 第4期 49-56页
作者:黎丽明广州艺术博物院 
叶恭绰(1881一1968)是民国时期的重要收藏家之一。他所收藏的元代方从义《云林钟秀图卷》却是一幅流传有序的赝鼎之作。叶恭绰应是受题跋和著录影响,以致断伪为真。尽管结论是错误的,但这一鉴别过程,却很能反映叶恭绰善用书法旁证以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笔墨留痕:19世纪寓穗画家的城市生活及其绘画
收藏 引用
《美术学报》2016年 第3期 51-63页
作者:黎丽明广州艺术博物院陈列研究部文博馆 
19世纪初是广州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所谓"广州全盛道光初"。但19世纪中期以后,政局开始动荡,行商经济走向衰落,城市文化也随之受到影响。一个世纪,生活其间的三、四代画人有着不一样的城市生活体验,他们笔下的城市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岭南翰墨珍品入藏摘记
收藏 引用
《收藏.拍卖》2017年 第12期 68-73页
作者:黎丽明 
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广州美术馆,经六十年的积累,藏品规模蔚为可观。所收藏的历代绘画,上起宋元,下至现当代,琳琅满目,其中清及近代的绘画尤为完备。其所藏古代书画,主要来自几种途径:一是接收与移交,如在广州美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