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龙协涛"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书香社会的播种者
收藏 引用
《宁夏社会科学》2010年 第6期 135-137页
作者:龙协涛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 
薛正昌主编寄来一摞沉甸甸的书稿,我打开一看,首先被他的书名所吸引。《嫁衣余香录》,好一个不俗的名称!嫁衣者,一看便知是讲编辑生涯的书,讲编辑文化的书;余香者,显然是出自那句颇为流行的高雅广告词——“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西读解理论的历史嬗变与特点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93年 第2期 42-51页
作者:龙协涛 
伟大作家的心灵是一个小星球,他哺育的作品是一个小宇宙。文学创作是从纷繁的自然物象、社会生活中提取素材、思想,从形形色色的生活场景提取艺术情境,把众多的人物模特儿捏成一个艺术典型,其过程由多到一(“万取一收”);文学读解为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符号与诗词读解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2期6卷 55-61页
作者:龙协涛 
一、什么是艺术符号? 西方现代美学流派之一的符号论美学认为,人类的整个文化就是人类的符号活功,不同的文化形态就是人类经验的不同的符号形式。“人猿相揖别”的显著标志,在于人的智慧发展到能够制造符号,用符号来交流思想和认识对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欣赏想象的超越性
收藏 引用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3期11卷 59-66页
作者:龙协涛 
一、林黛玉为什么难演?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达·芬奇为了强调造型艺术绘画的至高无上性,拿诗与绘画作比较,大胆提出:“想象的所见比不上肉眼所见的美妙。”①无独有偶,我国古代画家亦有类似见解,抬高绘画艺术带给视觉的直观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接受美学读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收藏 引用
《文史哲》2002年 第1期 76-81页
作者:龙协涛北京大学学报北京100871 
关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主题、社会价值和艺术手法,学术界存在种种争论,聚讼纷纭。如果运用西方的接受美学理论,就能获得一个新的读解视角。在不断开掘这两部书的美学意蕴方面,应提倡认同而不求同,存异而不逐异;或者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播中国文化 打造期刊品牌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 第3期 16-18页
作者:龙协涛 
《中国文化研究》自1993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15个年头。期间承蒙学界同仁垂爱,我刊已渐成发达之势,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值此之际,我刊所在的北京语言大学本着立足首都北京而阐扬中华文化于世界的志向,设计了首善之区文化建设的课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读解流程中的情感导向
收藏 引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 第3期 16-20页
作者:龙协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 
在文学读解中,读者要与文本实现情感与精神的对流。共鸣是读者喜怒哀乐的情感运动形式的波峰。读者有“冷观”,也有“热读”,但二者容易导致偏离审美轨道的两极,只有“深情冷眼”才能保持审美心境的交融与和谐。文学阅读是一种合乎人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余光中作品乡国情的文化读解
收藏 引用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1期18卷 62-68页
作者:龙协涛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100871 
二十世纪的动荡多变 ,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了无法趋避的悲剧命运与痛苦思索。余光中作为诗人、作家和学者 ,他的不平常的深厚阅历及其杰出的艺术才华 ,决定了他必然要感应时代思潮 ,以深沉的历史感为有着切肤之痛的中国知识分子写影造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厚重河南的特色品牌——《许昌学院学报》“钧瓷文化与艺术研究”专栏开栏寄语
收藏 引用
《许昌学院学报》2009年 第6期28卷 38-38页
作者:龙协涛<北京大学学报>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 
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一套书和一次参观,让我灵魂产生巨大震撼。这套书就是《厚重的河南》,书名起得富,有新意,又贴切。河南省宣传部门作为礼品书向中央有关部门和外宾广为赠送。一次参观就是参观新落成的河南省博物馆,先是为青铜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熔铸精华 突显特色 化育人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研讨会论点摘编
收藏 引用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 第1期8卷 65-75页
作者:余祖光 陈宇 龙协涛 童山东 吴甘霖 李凌烟 周北辰 李建求 孙振华 孔森 王建明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 中国就业促进会 北京大学学报 中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 山东省曲阜儒家文化联合会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 深圳公共艺术中心 深圳雕塑院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深圳商报文艺部 
本文是我院召开的"新校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研讨会"专家发言的论点摘编。来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北京大学、山东曲阜以及深圳市的职业教育研究专家、文化学者、艺术家、设计师和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型活动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