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以7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 Ⅱ)配制35个杂交糯高粱组合,分析了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0个农艺性状的表达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且多数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的共同影响。供试组合在多数性状上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GCA)和总配合力(TCA)与竞争优势呈极显著相关,且其相关系数较大,说明本研究中可利用一般配合力或总配合力效应预测竞争优势;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特殊配合力效应(SCA)和总配合力效应与中亲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特殊配合力效应与中亲优势的相关性多高于一般配合力或总配合力效应,但特殊配合力效应与中亲优势的相关系数较小不足以预测中亲优势,说明配合力与中亲优势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以4个高粱不育系13163A、1358A、128A和407A,以及6个恢复系9.1R、213R、272R、381R、矮182R和早21R为试验材料,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II),对其F1的穗部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穗部主要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主要表现为加性基因效应遗传的性状有:穗长、一级枝梗数、二级枝梗数、穗粒数;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分别为:二级枝梗数>一级枝梗数>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在不同穗部性状间存在较大差异。不育系407A和恢复系早21R、9.1R是综合性状较好的亲本材料,利用它们可组配出产量较高的杂交组合。恢复系272R组配的杂交种具有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小的特点,能满足市场上对小粒高粱的需求。深入分析高粱杂交亲本穗部主要性状表现,有利于对亲本材料的进一步了解和利用。
摘要: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设置4个密度(9.0万、10.5万、12.0万、13.5万株/hm^2)处理,副区为3个杂交糯高粱品种,共计12个处理,小区面积14m^2,3次重复。研究杂交糯高粱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群体库源特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源生产能力均与密度显著相关,增加种植密度是增源的关键措施,增加密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群体有效库容量,因此,合理的密植是实现库源协调的关键措施。在高密度条件下,增加穗粒数是进一步提高有效库容量的关键措施。选用类似于泸糯8号这种源足、库大的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四川东南部杂交糯高粱进一步高产的有效途径。
摘要:为筛选配合力和遗传力高的糯高粱亲本,提升糯高粱选育效率,以6个糯高粱恢复系和6个不育系为材料,按6×6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试验设计组配36个杂交组合,对株高、穗长和产量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和淀粉、蛋白质、脂肪、单宁含量4个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除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外,其余各性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脂肪和单宁等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于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12个性状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效应的共同影响。单宁、株高、脂肪、蛋白质、穗柄长和穗长等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较高,更易稳定遗传,可在早世代进行选择;其余性状狭义遗传力偏低,宜在晚世代选择。不育系54A在产量、千粒重、株高等多个性状上一般配合力较高;恢复系21R在产量、穗长、穗柄长等性状上一般配合力较高,恢复系272R在株高、一级枝梗数等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组合1609A/F235R、54A/7R、42A/F235R是产量、单宁等性状表现优良的杂交组合。相关分析表明,株高、穗长、千粒重等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但线性拟合程度偏低;穗柄长、淀粉、脂肪、一级枝梗数、蛋白质等性状与单宁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穗柄长、一级枝梗数与单宁含量线性拟合度较高。54A、21R、272R等亲本在育种实践中具备较好的应用价值。
摘要:为探讨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矮秆紧凑型杂交糯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高粱品种,设‘金糯梁1号’、‘机糯梁1号’2个处理;裂区为种植密度,设12万、13.5万、15万、16.5万株/hm^(2)4个处理;裂-裂区为施氮量,设75、120、165 kg/hm^(2)3个处理。收获期调查分析籽粒产量及相关性状、品质指标。研究表明,品种、密度和施氮量对籽粒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均影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增加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效应逐渐变小,适当增加矮秆紧凑型杂交糯高粱种植密度可以作为氮肥减施技术的有效途径。适宜增密减氮还可以有效提高高粱粗淀粉与单宁含量。
摘要:[目的]探明"高粱—再生高粱/辣椒/马铃薯"套作群体的适宜空间适配关系。[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高粱品种为主区A,设2个处理。种植模式为副区B,设3个处理。[结果]在几种配置模式中,芋/粱/椒套作群体在B2处理即高粱品种"带距166.5 cm,高粱幅宽76.59 cm,辣椒幅宽89.91 cm,2行高粱,2行辣椒,3行马铃薯"时周年经济产量、辣椒的鲜重、马铃薯鲜重均达最高。以B3处理即(139.86 cm开厢,2行高粱,1行辣椒,2行马铃薯)的高粱产量最高。A2处理的双季高粱产量、辣椒鲜群体叶面积指数与带距呈显著负相关,茎粗与带距呈正相关。辣椒的单果鲜重在几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行比与窝距一定时,辣椒的单穴一次和二次分枝数与带距呈正相关。[结论]A2B2模式即高粱品种川糯粱1号,"带距166.5 cm,2行高粱,2行辣椒,3行马铃薯"是芋/粱/椒套作群体较理想的模式。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