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龙晓匀"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音乐美学角度论音乐艺术的形式与内容
收藏 引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1期31卷 138-141页
作者:龙晓匀中央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北京100081 
 音乐美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具有美学—艺术哲学的性质和高度的抽象性、涵盖性,区别于音乐学中的其他学科。它侧重研究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并有它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及对象。音乐美学不仅要对音乐的形式、音乐的内容各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声部民歌在视唱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13年 第3期 213-216页
作者:龙晓匀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体裁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其中多声部民歌这一体裁形式也是民间艺术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将其中特色鲜明的多声部民歌运用到我们的视唱教学中去,不仅可以解决目前传统多声视唱教学内容单一、西化的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音乐的创新与超越——张朝二胡协奏曲《太阳祭》音乐评析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14年 第3期 134-140页
作者:龙晓匀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太阳祭》是张朝2011年创作的一部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协奏曲,作品是作者基于对太阳与夸父逐日传说的诸多感受而创作。作曲家从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中获取灵感,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又苦心探索和挖掘二胡与民族管弦乐的音色特性,将两者巧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视唱练耳课程中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11年 第4期 176-180页
作者:龙晓匀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近代以来,中国艺术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的主要模式是全盘对欧洲及苏联教学体制的模仿和沿袭,本土的音乐资源长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研发。中国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因此应该将少数民族音乐植入视唱练耳教学之中。其途径是,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芦笙班”、“侗歌班”看少数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04年 第2期 89-90页
作者:龙晓匀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历来受到音乐理论家们的重视 ,他们为此做出了很多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科技文化的到来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如何生存、发展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十多年来先后创办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