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龚和德"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怀念张庚先生——《龚和德戏曲文集》自序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5年 第4期 1-9页
作者:龚和德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1年12月21日,与曾永义先生在"两岸四地中国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北京论坛"相会。曾先生要我编本文集在宝岛台湾出版,书名也是曾先生定的,并说"这是对你表示敬意"。我连忙道谢,欣然承诺。原以为用一年时间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研究印象谈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3年 第3期44卷 10-16页
作者:龚和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本文为作者2016年4月12日为第六屆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作讲座的修改整理稿。文章回顾了京剧形成的历史,探讨了京剧的艺术优势,认为近百年来京剧受到了两种伤害.一个挤压,一个变迁。两种伤害,即民族虚无主义和政治实用主义的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越剧演剧风格的重新建构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1993年 第4期 36-44页
作者:龚和德 
一中国戏曲是个不断繁衍的大家族。不少新剧种是在近现代出现或成熟的。其中最引起我兴趣的,是京剧和越剧。京剧成熟于近代史的开端,实质上它是古代戏曲的终结。以它的代表作《群英会》、《四进士》、《打渔杀家》以及略晚一些的《霸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昆剧衣箱》序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0年 第4期 94-97,F0003页
作者:龚和德中国艺术研究院 
刘月美女士是戏曲服装、化装整理研究和教材建设这一领域的辛勤耕耘者,成果丰硕。2002年以来,连续出版了《中国京剧衣箱》、《中国戏曲衣箱——角色穿戴》、《中国昆剧装扮艺术》三本专著,现在又有《中国昆剧衣箱》的出版。这四本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述灯光与戏曲的一些历史记忆——祝贺金长烈先生舞台灯光“探路”60年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9年 第3期 94-107页
作者:龚和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人工光参与戏曲表演,始于目连戏,称"灯彩",是介乎灯光与布景之间的特殊造型艺术。至明末,进入缙绅富室的家乐,著名例子为《唐明皇游月宫》,其演出效果值得做专业分析。而刘晖吉,当是戏曲灯彩史上留下姓名的第一人。近代灯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海对中国近现代戏剧的意义和责任——2012年6月15日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的演讲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3年 第1期 20-26页
作者:龚和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我深深感到,上海这个大都市,对于中国的近现代戏剧,意义重大,责任也重大。上海的意义是什么呢?我在过去写的文章里有过一个简单的概括:引进话剧,培育沪剧,重构越剧,分化京剧。当然,上海对戏剧的意义还不止这些,但我比较重视这四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有个性的中性处理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91年 第6期 135-147页
作者:龚和德 
现在,中性布景开始多起来了,但质量高的还不多,这是舞台设计上一种尚未充分发展的新趋向。本文主要从戏曲的角度,对这种新趋向的形成、特点和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粗略的描述和讨论。 姗姗来迟 如果我们把本世纪戏曲舞台设计的各种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定位与角色选择——兼谈京剧现代化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7年 第8期 5-11页
作者:龚和德 
文化定位与角色选择———兼谈京剧现代化●龚和德想谈京剧的文化定位问题,是由蒋锡武同志一篇文章引起的。他在《作为古典京剧的现代存在价值》①一文中,把京剧定位为只可保存、不宜发展的古典艺术。文章就现代人需要古典艺术和古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戏曲——西方戏剧的重要参照(续完)
收藏 引用
《剧本》1992年 第4期 19-25页
作者:龚和德 
梅兰芳的访美、访苏,使中国戏曲在西方升值。但是,西方戏剧界之所以对中国戏曲刮目相看,根源于他们自身的变革要求。他们想从中国戏曲以及其他东方艺术之中找到一些启发和支持,来推动戏剧的变革和进行多种多样的新创造。这方面的情况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老旦艺术的开拓 从给赵葆秀庆丰收谈起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2年 第11期 44-47页
作者:龚和德 
赵葆秀女士是当代艺双馨的京剧老旦艺术家。她的艺术成就可用三句话来概括:她是李金泉先生开创的新李派的优秀继承者,是京剧老旦艺术的进一步拓展者,是新—代老旦人才卓有成果的培育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