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龚玉和"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美院与上泗地区的不解之缘——宋建明院长访谈录
收藏 引用
《杭州(我们)》2012年 第7期 40-43页
作者:龚玉和 
从2002年开始,由于中国美术学院入驻上泗,令整个之江地区的生态、业态、环境治整,以及居民的精神面貌,方方面面,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令杭州城西南地区这片土地的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为此,2012年6月7日,我们特别访问了在此进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杭州思鑫坊前世今生与保护利用思考——兼论杭州艺术之都建设
收藏 引用
《创意城市学刊》2020年 第3期 -页
作者:林正秋 龚玉和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310007 
思鑫坊是杭州城市中心区块,经历代扩建改建,现在已经形成东至孝女路、西到菩提寺路、南接学士路、北临天长小学的一大片街区的思鑫坊地区。打造杭州艺术之都,思鑫坊地区大有文章可做。文章从思鑫坊的前世今生说起,就思鑫坊之于杭州的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态致富——泰顺经济大开发的新思路
收藏 引用
《浙江经济》2002年 第22期 58-59页
作者:龚玉和浙江大学亚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的泰顺县是全省五个贫困县之一,地处温州地区闽浙交界。清《泰顺志》就称泰顺为:“两浙末邑,壤僻民稀,岭峻山崇,上瘠民贫。去县二百里,舟楫不通,商贾不至。”由于地处偏僻,山高岭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溪旅游开发与水浒文化的展示
收藏 引用
《创意城市学刊》2021年 第2期 122-129页
作者:龚玉和杭州西溪文化研究会 
西湖为正,西溪为副,“双西”是杭州旅游的亮点。本文以钱塘施耐庵故居与水浒文化为基础,提出打造大西溪旅游格局概念,将杭州旅游延伸至天目山诸景点,以分流不断增加的西湖游客,提升杭州旅游空间和水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园林景观中浮雕艺术的实践运用
收藏 引用
《科技智囊》2009年 第5期 54-57页
作者:龚玉和 
近几年来,在城镇园林景区的构建中,浮雕艺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浮雕是介于雕塑与绘画之间的一种艺术结晶。一般来说,浮雕艺术可供一面或多面观看,当今园林工作者在景观文化内涵的构筑上,多喜欢采用浮雕艺术。它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廊檐、骑楼”一种特殊建筑文化的沉淀——谈杭州青春路,凤起路等的骑楼改建工程文化内蕴
收藏 引用
《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年 第2期 23-25页
作者:龚玉和 武彬浙江大学亚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廊檐、骑楼”,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阐述了“廊檐、骑楼”这种建筑文化的历史溯源和建筑功能,并提出了现代旧城改造中的重建现代“廊檐、骑楼”的建设思路,例举了极有创意的杭州湖滨街区改建,凤起路、庆春路旧楼改建的经典例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漫谈园林"人文氛围"营造
收藏 引用
《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4年 第9期 14-15页
作者:武彬 龚玉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大学亚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园林建筑,是由房屋、山水、花木等组成的综合建筑群体。人们常把"园艺造院"喻为"凝固的音乐"或"石头的史书" 是不无道理的。特别是中国园林,融多项艺术于一体,为游人寻求一方"安闲幽美"的环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转塘地域文化及开发——谈杭州西南地区景观文化开发之二
收藏 引用
《杭州(生活品质)》2009年 第11期 56-57页
作者:龚玉和 单金发 
这些年来只要说到之江地区旅游开发,人们多会想到"宋城"、西湖高尔夫球场、凤凰创意园或金都极地海洋公园等人工景点,对于转塘地区本乡文化自然景观关注不多。其实,转塘地区人文厚泽,自然景观优美,它的山岭、古塔、湖泊、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留住“历史记忆”的景区小品
收藏 引用
《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年 第3期 27-29页
作者:龚玉和 武彬 陈昱霖浙江大学亚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指挥部 
对于景区规划中,独特创意的小品,往往融入地方的特色和文化,使曾经的历史与典故又展现在现今人们的面前,既美化景点,又让人们追忆从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景区门楼”设计
收藏 引用
《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6年 第3期 12-15页
作者:龚玉和 武彬 毛其军浙江大学亚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景区大门,即景区门楼,对于风景区来说,好比人的脸面,最引人注目、最被人关注,也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而,景区门楼,不能理解成一般的‘‘出入口”,只起到安全、保卫功能,而被人忽略,它是游客进入景区的第一个展示点,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