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介绍了预处理—复合厌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油脂工业废水的设计和运行调试工程实例。运行结果表明,以复合厌氧—生物接触氧化为主体的工艺处理高浓度的油脂加工废水是适宜的,该工艺处理负荷高、运行稳定,在进水COD、BOD5、SS和油类分别为32471.0~41674.5mg/L、12751.0~16138.3mg/L、3496.9~9502.3mg/L和271.6~592.3mg/L情况下,出水COD为76.9~86.0mg/L、BOD518.0~21.3mg/L、SS26.0~52.0mg/L、油类1.05~4.96mg/L,达到了设计要求。
摘要:高精度移动测量是测量仪中关键性技术,基于静压气浮导轨的工作台在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介绍静压气浮导轨的设计方法,对承载能力及气膜刚度进行分析,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研制出能满足移动精度要求的静压气浮导轨工作台。
摘要:应用质量控制(QC)方法,同步开发车身铝挤压前纵梁结构及工艺设计,达成减重目标。运用创新型QC方法、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开发创新方案,对各个末端因素进行逐条确认,分析出设计和工艺的最优方案、实施对策,并确保有效。结果表明:应用QC工具和方法开发铝挤压前纵梁新设计和工艺,在保证了车身结构性能、制品质量及工艺稳健性的同时,超额完成减重目标,并降低了工装成本,完成了新产品的精益性和可靠性开发;QC方法是同步开发车身结构设计和工艺的有效方法。
摘要:介绍一种基于Silicon Lab公司的C8051F120单片机设计的可燃气体无线报警仪,并阐述了报警平台的软硬件设计。无线报警系统由报警器和报警平台两部分组成,两者通过射频芯片SI4432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并由报警平台上的GR64模块通过GSM网络以SMS方式实现远程报警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摘要:针对遥感图像机场跑道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块直线特征检测的机场跑道检测方法。首先,针对遥感图像数据量大带来的计算处理问题,设计了基于直线分割检测子(LSD)的遥感图像分块直线特征检测环节;然后,在总结归纳机场跑道数学特性的基础上,对提取的直线特征进行平行线分组、直线生长、平行线合并,并以Radon变换为基础,找出候选机场跑道区域;最后,使用灰度统计信息并结合梯度方向直方图对候选区域进行处理,筛选出最终的机场道路区域。实验结果表明,在能够提取出有效直线特征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对多类机场跑道进行有效定位。
摘要:分析了一种型芯较长的注射模结构及成型特点。
摘要:结合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后期3#导流洞和大渡河猴子岩1#导流洞的改建,在研究旋流阻塞和旋流扩散复合消能泄洪洞的水力特性基础上,对该类型复合式旋流内消能泄洪洞的设计原理与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和开敞式进口、起旋器、阻塞与旋流渐变扩散段的体型进行了设计与计算,为1000 m3/s以上泄流量、150 m作用水头量级的导流洞改建为旋流内消能泄洪洞工程水力设计提供参考。
摘要: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作为现场工程师培养的主要形式,影响并决定着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成效。然而,当前学界对于现场工程师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内涵的诠解,相对忽视了高层次学徒制这一主要培养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疑惑尚需进行深入讨论。随着教育本位转移、社会转型、技术迭代,学徒制的教育组织形态、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不断发生变革,为构建中国特色学徒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国内外高层次学徒制探索也不断推动学徒制教育由现代学徒制向高层次学徒制迈进,为构建中国特色学徒制提供了实践基础。构建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亟须从教育制度、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等维度对其本质内涵进行阐释,加强顶层制度内涵设计,营造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进一步提高现场工程师培养质量。
摘要:结合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教学实践,提出了提升其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认为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强调课程学习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注重实用性,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将有利于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摘要:二次雷达通常为固定站设计,可满足中国民航的正常空管业务需求。但对于重大活动、重大灾害和各种突发性事件,迫切需求一种能够快速安装、撤收、可用于执行机动性任务的移动式二次雷达。为此我们研制了高机动的移动二次雷达,通过创新设计,采用了标准的全尺寸天线,保证雷达的探测精度、覆盖范围均满足国际民航组织规范的要求,同时将二次雷达升级为S模式。研制成功的移动二次雷达为中国七个民航管理分局各配备了一套,七套移动式二次雷达现均投入义务运行,运行状态稳定可靠,并多次执行临时任务,为民航的雷达覆盖补盲和应急处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