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建立可同时检测牛腺病毒3型(BAdV-3)、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支原体(MB)、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五重PCR方法,基于病原体的保守序列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对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筛选,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建立可同时检测BAdV-3、BRSV、MB、IBRV和BVDV的五重PCR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仅对BAdV-3、BRSV、MB、IBRV和BVDV有特异性扩增,最适退火温度54.5℃,最适引物浓度0.6μmol/L;对5种病原体最低检出限分别为BAdV-31.67×10^(4)拷贝/μL、BRSV 1.58×10^(4)拷贝/μL、MB 1.75×10^(3)拷贝/μL、IBRV 1.44×10^(3)拷贝/μL、BVDV 1.25×10^(4)拷贝/μL。用该五重PCR和单项PCR分别检测268份临床样本,显示五重PCR阳性检出率分别为BAdV-39.33%(25/268)、BRSV 7.09%(19/268)、MB 28.73%(77/268)、IBRV 11.94%(32/268)、BVDV 25.75%(69/268)。混合感染主要以MB和BVDV为主,感染率为12.69%(34/268)。五重PCR扩增结果与单项PCR扩增结果符合率为93.36%,表明建立的五重PCR方法为临床快速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摘要:基于G 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达到反应和相平衡的假设,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初步设计的新的设计方法。以甲基叔丁基醚和碳酸二乙酯的反应精馏过程为例,应用Aspen软件模拟,经分析发现,通过改变理论级数和回流比,可得到合理的塔内温度分布,从而使塔底产品组成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为此提出基于优化的设计法:以产品组成最大为目标函数,以回流比、精馏段和提馏段理论板数为决策变量,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2个设计实例均能在保证低能耗的同时得到较高的产品纯度,说明该设计方法可以设计出较好的反应精馏塔。
摘要:以某型分布式电驱动履带车辆为研究对象,为解决多驱动电机输出动力匹配的问题,提出一种分层协调控制策略。建立驱动力分层协调控制结构,将系统分为运动控制层、控制分配层以及防滑控制层;针对车辆主、从结构过驱动的特点,采用基于规则的方法设计主、从电机分配律,采用二次规划法设计轮毂电机优化分配律,并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解算,以提高电动负重轮附着裕度,降低电动负重轮与履带轨面间的摩擦耗散能;设计了线性自抗扰防滑控制器,避免电动负重轮过度"滑转",保证电动负重轮与履带轨面的有效附着。基于Matlab和Recur Dyn的联合仿真实验表明,控制分配器能够实现驱动电机群力矩的优化分配,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能够实现复杂路面条件下电动负重轮的防滑控制,提高车辆动力传递的稳定性和效率。
摘要:在变宽度循环圆设计方法的基础上,为提高液力传动系统功率密度,减轻质量,对几组不同宽度比循环圆的变矩器进行了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借以评估对其整体传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宽度比减小变矩比和效率基本不受影响,而透穿性则由正透穿逐渐变为混合透穿,在速比大于0.6时传动性能基本没有差异.可见变矩器宽度比对低速比区的透穿性有一定的影响,在节省传动系布置轴向空间的同时尤其要考虑到透穿性的变化.
摘要:基于电磁推力机构的快速开关,在电力系统故障限流、电能质量、相控开关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给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和位移双层循环的离散迭代算法,该算法可用于电磁推力机构的仿真分析和综合优化设计。通过仿真详细研究了不同的结构参数对电磁推力机构动态特性的影响,并给出了一般性的优化设计指导原则。提出采用一种机械弹簧式双稳保持结构,并利用优化分析的参数在算例中计算触头的关合过程,其合闸时间可达到0.23ms。
摘要:针对变体飞行器在连续变形过程中的高度保持和姿态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平滑切换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建立了纵向运动的链式平滑切换系统模型,相比于传统的任意切换律和硬切换方案,所提出的模型能够更准确的反映变形过程的运动特性,且降低了设计的保守性.推导了链式平滑切换系统有限时间有界且具有鲁棒性能指标的充分条件,将增稳控制器设计转化为具有线性矩阵不等式组约束的优化问题.所设计的控制器虽然放宽了对系统渐近稳定性的要求,但能够保证系统状态在变形时间段内有界稳定,且兼顾了实际的舵偏响应.控制算例和非线性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摘要:In order to conform to dimensional tolerances, an efficient numerical method, displacement iterative compensation method,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ology (FEM) was presented for the wax pattern die profile design of turbine blades. Casting shrinkage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blade which was considered nonlinear thermo-mechanical casting deformations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displacement iterative compensation method proposed, the optimized wax pattern die profile can be established. For a A356 alloy blade, substantial reduction in dimensional and shape tolerances was achieved with the developed die shape optimization system.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 obtain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show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 measured experimentally. After four times iter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CAD model of turbine blade, the total form error decreases to 0.001 978 mm from the orevious 0.515 815 mm.
摘要:针对一类具有有界干扰的线性切换系统研究其有限时间鲁棒控制问题.基于模型依赖平均驻留时间,提出了系统有限时间有界且具有H∞性能指标的充分条件,与传统方法中系统具有单一平均驻留时间不同,各切换子系统具有各自的平均驻留时间,因而降低了设计的保守性.进一步,将切换系统的有限时间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转化为具有线性矩阵不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数值算例和仿真对比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增加了切换律设计的自由度.
摘要:针对传统Ⅴ形直线超声电机驱动电压较大、驱动电路复杂,在配合变压器驱动时不利于结构微型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叠层压电陶瓷驱动的低压Ⅴ形直线超声电机。在对Ⅴ形直线超声电机的运行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叠层压电陶瓷的Ⅴ形振子并进行了夹持装置的结构设计,进一步制作样机并开展了阻抗实验,测试了样机的外输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电机的驱动频率位于36~38 kHz,在37 kHz,50 Vpp的驱动电压激励下,其最大输出力为25.8 N,最高空载速度为1.221 m/s,可在低压驱动下输出大推力,直线超声电机的驱动性能得到了提高。
摘要:研究了一类具有网络诱导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的不确定网络控制系统的鲁棒H∞控制问题.通过增广系统状态,将反馈通道和前向通道均存在短时延和丢包的网络控制系统建模为包含4个子系统的切换系统,基于增广系统模型提出新形式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律.结合时窗丢包率概念与平均驻留时间方法,得到保证闭环网络控制系统鲁棒渐近稳定且满足鲁棒加权H∞性能指标的充分条件.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处理技巧与锥补线性化算法,给出双通道丢包依赖的变增益输出反馈鲁棒H∞控制器设计步骤.设计实例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