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了落实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乙酸乙酯合成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催化剂进行了探索,对传统的讲授法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实践表明,设计性实验的引入和混合式教学法的采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提高了其基本操作技能,夯实了理论基础,开拓了科学思维,提升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以后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摘要:以XCDW-32型连续式线路道岔捣固稳定车主车架为研究对象,根据TB/T1335-1996《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等对该车主车架进行了静强度仿真及试验,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仿真工况、评定标准、试验工况等进行了介绍,并对仿真及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值与试验值所测得的应力分布趋势相同,且相对误差比较小。
摘要:目的:开发基于 TNF 功能表位的新型人源单链抗体。方法利用自主研制的鼠抗 TNF-α中和单抗 Z12能特异性识别 TNF-α的141-146位功能表位特性,通过理论模拟构建 TNF/抗体 Z12相互作用的复合物模型设计获得功能性拮抗肽(PT2、PT3、PT4、PT7)以及单域抗体 PTVH5(以人抗体可变区重链框架 VH5为支架合理展示 PT2、PT3、PT4),利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以及同源模建、分子对接方法,进一步合理选择人抗体可变区轻链框架(Vκ1)作为展示支架,通过构象判别、作用能比较以及识别区域确认并选择合适的连接肽设计新型单链分子 ScFv_AB1。结果理论分析发现,ScFv_AB1稳定性较好,识别 TNF-α的141-146功能位点(即 Z12识别的位点)。生物学实验证明, ScFv_AB1能与 TNF-α结合、抑制 TNF-α与TNFR 的结合、抑制 TNF-α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初步验证了“借助计算机模建,基于人抗体可变区的框架结构和拮抗肽设计单链抗体分子”的策略是可行的,从而为人源小分子抗体的制备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途径。
摘要:目的评价清达颗粒对不同焦虑水平的1级高血压病患者的诊室血压及焦虑评分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2000033890)。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非劣效临床试验设计,将552例1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76例)和对照组(276例)。治疗组给予清达颗粒加缬沙坦胶囊模拟剂,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加清达颗粒模拟剂,疗程4周,停药后随访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诊室血压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变化。结果最终纳入分析468例,其中治疗组231例和对照组237例。治疗4周后,治疗组内HAMA评分7分的患者收缩压和脉压差的降幅明显高于HAMA评分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末及停药4周末两组HAMA评分均降低(P0.05)。结论清达颗粒在改善不同焦虑水平1级高血压患者的诊室血压及焦虑评分方面疗效不劣于缬沙坦胶囊。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下,建筑行业作为主要的碳排放贡献者,急需积极寻求创新与高效的碳管理策略。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绿色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的构建与实际应用,推动建筑项目从设计到拆除全过程的碳排放减少。文章首先针对BIM技术的核心功能及其在计算建筑碳排放方面的关键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随后围绕基于BIM技术的碳排放计算模型的构建过程,明确了有效的数据收集、整合策略及模型验证、校正方法,最终探索了该模型在不同建筑生命周期阶段的具体应用与优化措施,为实现建筑行业的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工具与理论支持。
摘要:建立了微波辅助甲酯化.微型液液萃取-气相色谱分离分析卷烟中非挥发性有机酸(乳酸、丙二酸、乙酰丙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的方法。实验采用优化前处理条件:10v01.%的硫酸-甲醇溶液为甲酯化衍生溶液,微波罐压力为200kPa,温度为150℃,在600W功率下保持10min;利用自主开发设计的微型液一液萃取装置,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液进行反应后甲酯溶液的萃取;利用优化的气相色谱条件,可以实现对11种有机酸的分离检测,在1.0~420μg/mL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各待测物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在0.20~0.36μg/mL之间;对样品进行不同水平的添加以考察实验回收率,平均回收率在92%~108%之间,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5%~3.48%。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易、溶剂消耗量小、线性相关性好、重复性佳,可以满足对于卷烟样品中有机酸的检测要求。
摘要:耐高温陶瓷纤维增强高温陶瓷被认为是改善高温陶瓷材料断裂韧性低(脆性大)、高温强度低、抗热震性能差等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利用高温陶瓷纤维复合高温陶瓷所获得的复合材料在极端环境中能够保持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和大气层再入飞行器鼻锥及前缘等部件最有前途的候选热防护材料。本文主要对近年来高温陶瓷纤维、高温陶瓷基体及其复合材料的材料体系、制备工艺、性能特点及应用前景等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高温陶瓷复合材料的优缺点,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今后的主要研究目标和重点发展方向。
摘要: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观察家兔通过皮下、皮内、静脉3种不同途径注射核素钼锝“风门”穴的皮部腧穴通路,分析腧穴与皮肤感受器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10/11在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肿瘤生物实验室完成。将6只家兔分为皮下注射组,皮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3组,每组2只,皮下注射组在已确定的家兔胃伤害性刺激的皮肤牵涉区,取双侧“风门”穴,左侧皮内、右侧皮下注射核素钼锝(99TcmO4-,99Tcm)为示踪剂,皮内注射组取双侧″风门″穴,双侧皮内注射99Tcm,静脉注射组经静脉注射99Tcm。各组均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分别从兔冠状面和矢状面收集示踪剂图像,示踪剂选择绿色成像,示踪剂集中区呈白色。每次连续收集图象16幅,成像时间为7min,开始每隔15min连续收集图像1次,1h后每隔30min连续收集图像1次,3h后每隔60min连续收集图像1次,6h后每隔120min连续收集图像1次,观察至注射核素后12~14h。结果:①实验家兔6只均成功按设计方案进行了示踪剂的注射,3组实验共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1280幅。②皮下、皮内、静脉3种不同途径注射核素钼锝通过SPECT观察不同的形态学变化:“风门”穴皮内注射的99Tcm沿纵向行走,延长约2~5倍,注射12~14h后仍清晰可见;“风门”穴皮下注射的99Tcm逐渐缩小,8~10h消失;静脉注射的99Tcm,8~10h大部分经肾脏排泄。结论:①家兔皮内注药有两条吸收途径,即血液和神经末梢感受器吸收途径。②皮下注射主要通过血液吸收。③腧穴部位皮内示踪剂沿纵向行走,有可能与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的逆行吸收有关,与交感感受器关系有可能更密切,皮部腧穴有可能是皮内感受器的密集点或片,皮部经络有可能是皮内感受器密集点的有序排列。
摘要:研究了喷丸表面强化对装备制造透平叶片常用的马氏体不锈钢2Cr13抗疲劳性能的影响.调整喷丸强度和喷丸角度,采用3种不同喷丸工艺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利用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仪、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金相显微镜等分析了喷丸强度对材料残余应力场、表面粗糙度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利用旋转弯曲疲劳实验研究喷丸强化前后材料抗疲劳性能的改善状况,探讨了喷丸工艺对疲劳寿命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未喷丸处理相比,优化后的喷丸工艺能够有效提高2Cr13叶片材料的抗疲劳特性,最高可以提高原疲劳寿命的8. 6%,喷丸强化提高疲劳寿命的机制源于表面晶粒细化及残余压应力场的引入.
摘要:目的:研究卫生应急移动会商平台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方法:在明确移动会商平台设计需求、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对平台的构成要素、内外部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平台设计的关键技术、解决方法和实现途径。结果:移动会商平台采用了多通讯方式的通讯指挥手段,具备快速反应,灵活机动的展开和撤收能力,可实现各种条件下的卫生应急现场视频会商、通讯指挥和办公等功能。结论:该平台能够满足野外应急机动务件下快速、稳定和可靠的通讯指挥需求,可作为卫生应急现场视频会商和通讯指挥的主要手段。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