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针对于现有的无人船(unmanned surface vehicle)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其控制行驶最大距离,设计一种以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为传输介质的系统,传输下位机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从激光雷达的二维扫描图像信息,根据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制作出水面环境的栅格地图圈定卫星地图盲区,组合多种传感器定位的方式估算无人船相对位置并定位在卫星离线地图,以达到按路径规划行进的目的;设计了上位机软件和基于STM32的控制器;无人船位姿信息发送到上/下位机,上位机得到信息向下位机传输实现远程遥控行驶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网络信号发射和接收传输数据不一样,在无网络基站环境中仍能够在1 200 m以内保持良好的远程控制,证实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摘要:介绍了交错并联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优点,给出了其设计要求,总结目前常见的交错并联控制方法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摘要: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广州市南沙地区软土采用水泥和粉煤灰加固力学特性。考虑水灰比、水泥粉煤灰混合固化剂掺量、粉煤灰掺量的变化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建立固化土强度-龄期一系列函数公式。研究显示:水泥起到提高固化土强度的主要作用,粉煤灰的掺量应有所限制;对于不同的混合固化剂配比,有各自的最佳水灰比。水灰比小于0.5,加大混合固化剂掺量不能显著提高固化土强度。广州南沙软土采用水泥粉煤灰搅拌桩加固,混合固化剂掺量取15%~18%,粉煤灰掺量取20%~30%,水灰比取0.53左右,比较合理。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贵州省体育产业消费行为发展情况。借助AISAS模式对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品牌进行原始顶层设计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提高体育产业旅游信息、服务等多方面条件,刺激消费者进行搜索和购买的动机,提出贵州应如何结合自身条件更好地开展贵州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建立贵州才有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打造贵州品牌,使国内外消费者齐聚贵州,促进贵州省体育旅游消费高效和快速发展。最后通过社会不同群体间的分享带动贵州体育旅游的升级,推动贵州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和提高消费者对体育旅游的认识。
摘要:为提高红木余料的利用率,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结合当代流行的消费观念,提出了一种将红木加工余料与文化相融合的设计方案,即将红木余料做成外观为爱心形状,且可磁吸的吊坠,并将十二生肖与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纹样相结合后进行简化抽象,设计生成装饰图案。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红木加工余料的附加值、充分发挥传统与民族文化魅力提供新思路,进而推动红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秀文化的传承。
摘要: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发展已成为建筑业重要发展方向。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相关政策、标准体系、实践经验等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并结合重庆现状基础进行研究、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重庆市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实施路径,助力重庆市建筑业绿色发展。
摘要:体育产业在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进程中,仍面临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导致的产能更新迟滞、开放力度不强导致的产业协作受阻、产业融合范围不广导致的协同发展效率低等困境。通过分析体育产业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维度、体育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提出了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体育产业换档升级、加强体育产业协同开放的顶层设计与统筹、拓展体育实物消费市场、构建体育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政策法规体系,并指明体育产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途径与策略。
摘要:连接构件是抗震支吊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抗震支吊架的整体工作性能。论文通过抗震支吊架连接构件的拉伸破坏试验与数值分析,对CECS 420:2015《抗震支吊架安装及验收规程》中示例的可调式铰链(I型抗震连接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破坏形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调式铰链的破坏形式主要分为挂钩处屈服破坏和槽钢锁扣处滑脱;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提高螺栓紧固件拧紧力矩以增加可调式铰链的承载能力。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桩与注浆土体接触面相互作用的桩基模型试验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桩基模型试验装置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及本试验特点,自主研制了一种桩基模型试验使用的分离式试验模型箱及其加载装置,并基于ANSYS对其进行了有限元三维仿真计算分析。通过采用3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受力性能及变形特征分析,研究了能够适用于各类桩基模型试验的分离式试验模型箱及其加载装置。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式试验模型箱及其加载装置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规范和使用要求,具有自重轻、易组装、造价低和可重复利用等特点,可在相关领域推广应用。
摘要:为研究斜靠式钢箱系杆拱桥(5片拱肋)的稳定性,依托引江济淮工程下承式斜靠拱桥——创新大道桥,对成桥后的斜靠拱桥进行吊杆索力检测;并建立考虑几何及材料非线性的斜靠式钢箱系杆拱桥有限元模型,借助索力检测数据分别与设计索力值和模拟值对比分析,前者评价桥梁吊杆整体张拉控制效果,后者验证斜靠拱桥模型的可靠性;进而对该斜靠式系杆拱桥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测值与设计值最大误差为3.91%,该斜靠式拱桥吊杆整体张拉控制效果较好;实测值与模拟值最大误差为0.63%,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其次,施工全过程拱桥结构的稳定系数满足工程要求;斜靠钢箱拱对下承式系杆拱桥稳定性提升程度为72%,斜靠式系杆拱桥的弹性稳定性能高低取决于拱肋面外失稳出现的难易程度,初始几何缺陷对斜靠式系杆拱桥的稳定承载力影响较大;斜靠拱和风撑两者协同工作能显著提高结构稳定承载力。最后给出该类系杆拱桥的设计建议,为同类工程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