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2015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1例左手烧伤创面愈合后5指大部分缺如伴瘢痕形成的患儿。根据互联网上提供的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假肢的免费在线设计程序,为患儿设计并采用三维打印机打印制作大部分由塑料零部件构成的索控假手。指导患儿佩戴及使用索控假手,通过屈曲腕关节带动索控假手手指做出抓握动作。使用索控假手第1天,患儿右手及索控假手九孔插板试验耗时分别为24、325 s;经过训练后,患儿可抓取一些重量轻、外表粗糙的物体。3个月后随访,患儿可使用索控假手与健侧上肢配合,做出拿起篮球、保持身体在单车上的平衡等动作;右手及索控假手九孔插板试验耗时分别为21、193 s,索控假手耗时与初期相比提高了40.6%。通过装配三维打印索控假手,恢复了患儿部分外观形象,代偿了其部分手功能,改善了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其身心发展。
摘要:基于黏滞阻尼单元、惯性质量单元和位移增效机制的原理,介绍了一种新型黏滞质量阻尼器,与传统黏滞质量阻尼器中黏滞单元和质量单元的并联方式不同,其黏滞单元与质量单元采用串联形式,故称为串联黏滞质量阻尼器(SVMD)。首先,阐述黏滞质量放大的概念;然后,建立了SVMD的力学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响应的频域分析、优化设计以及与其他类型阻尼器的对比研究;最后,在时域中对配置SVMD的单质点隔震体系进行了增量动力分析,分别对不同阻尼比和不同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时的隔震体系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在隔震层中安装SVMD时,单质点体系的隔震频域适用范围较黏滞阻尼器和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要大,并且传递率较黏滞阻尼器更低;在隔震层位移相等的条件下,安装SVMD的单质点体系的绝对加速度响应更小且阻尼器的能量耗散效率更高。
摘要:耦合位移直接影响微定位平台输出精度。控制空间微定位平台耦合位移可以有效提高平台的输出精度。通过控制误差补偿的方式消除微定位平台耦合位移,平台的驱动方式采用压电驱动。基于卡氏定理计算出微定位平台输出端输出位移;利用ANSYS软件对微定位平台的柔性铰链进行尺寸优化,并对优化后的微定位平台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对理论计算数值和仿真分析数值进行对比。通过对微定位平台的研究,得出所设计平台具有高定位精度,低耦合位移,大行程的优势,为同类微定位平台的研究提高借鉴。
摘要:介绍了挤压铸造套管的生产工艺过程和模具结构特点,给出了生产套管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用挤压铸造工艺生产汽车套管技术上是可行的,成形后的套管尺寸精确,外形美观。经X光检测,内部没有缩孔、缩松等缺陷,产品质量完全达到技术要求。用该模具生产套管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摘要:为促进我国服装企业有效实施大批量定制,针对服装大批量定制企业订单实施绩效分析这个新领域。把服装企业生产过程信息与绩效方法结合运用到订单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服装大批量定制企业服装生产各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了服装大批量定制企业订单实施绩效衡量的数学模型。该方法对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2方面进行订单跟踪和客户满意度评估,及时反馈订单实施程度信息及客户满意信息,使企业不断发现问题,进行资源补偿,使订单顺利实施并不断完善订单优化设计。通过具体例子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种类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manufacturing,CAD/CAM)修复材料抛光后表面粗糙度值(Ra值)与光泽度值的差异,测定适宜的抛光时间,为操作者抛光椅旁可切削修复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5种不同种类CAD/CAM修复材料长石瓷(vita markⅡ,VM)、弹性瓷(vita enamic,VE)、优韧瓷(lava ulimate,LU)、复合树脂A(shofu block HC,SB)和复合树脂B(brilliant crios,BC),每种材料制备6个试样,共30个试样。将试样固定于自制抛光装置,使用Sof-Lex抛光碟系统中的中碟(medium disk,M碟,磨粒粒径10~40μm)、细碟(fine disk,F碟,磨粒粒径3~9μm)和超细碟(superfine disk,SF碟,磨粒粒径1~7μm)依次对试样进行序列抛光。试样每抛光10 s测量一次Ra值及光泽度值,数值不再变化时更换下一级抛光碟,每个抛光碟仅使用一次。更换下一级抛光碟的同时记录试样的Ra值、光泽度值以及抛光时间,实验完成后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序列抛光后所有材料Ra值较抛光前显著降低(P0.05),而LU的光泽度值[(68.1±4.5)GU]与SB的光泽度值[(68.2±5.8)GU]显著高于VE[(48.1±8.1)GU]与BC[(53.2±5.8)GU],P<0.05。达到最佳Ra值和光泽度值,VM[40(30,55)s]所需总抛光时间最短,VE[140(135,145)s]、LU[130(120,140)s]、SB[140(130,150)s]与BC[130(120,140)s]的抛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有CAD/CAM修复材料经Sof-Lex抛光碟系统序列抛光后均能显著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和提高光泽度值;不同材料达到最佳表面粗糙度和光泽度所需的抛光时间不同;推荐使用Sof-Lex系统抛光时,对于长石瓷,仅用M碟抛光40 s即可。对于弹性瓷、优韧瓷、复合树脂A与复合树脂B,要序列使用M碟、F碟和SF碟抛光,总体抛光时间约130~140 s。
摘要:锚索桩板墙具有优良的抗震效果,以往研究集中于边坡位移、锚索应力和抗滑桩的变形,很少从边坡内部监测地震波入手研究,难以在时频域内清楚地表征边坡内部的损伤特征。基于此,文章设计并完成几何相似比为1∶10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结合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方法,对锚索桩板墙加固边坡进行边坡损伤诊断和震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边坡破坏从滑面开始,随着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增大,坡面产生破坏的时间早于坡体内部,并逐步向低高程发展;锚索桩板墙可以充分发挥锚索对地震力的传递与抗滑桩对地震力的耗散作用,靠近锚索抗滑桩一侧坡体破坏滞后于远离抗滑桩一侧,且靠近锚索桩板墙一侧土体整体性明显更好;HHT方法边际谱特征频率和特征幅值可以清晰表征坡体损伤过程,基岩与坡体之间存在动力响应不连续带,即为设计滑面位置。这为进一步认识地震波在坡体内的传播机理,研究边坡的破坏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为解决多旋翼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因遇到障碍物导致毁损的问题,研究了多旋翼无人机避障系统的控制设计。首先,分析多旋翼无人机避障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设计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l-Differential,PID)控制器。其次,通过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动态调整PID控制器的增益系数,实现多旋翼无人机避障系统的控制。最后,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多旋翼无人机避障系统,控制效果较好。
摘要:本研究针对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结构现有设计理论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现有方法利用定点理论获取阻尼器优化设计参数时,存在忽略主结构固有阻尼,优化参数适应频带窄以及附加质量比取值不明确等问题。基于遗传算法的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适应目标,能够综合考虑共振频率和非共振频率对结构的影响。研究中针对主结构为单自由度的体系,对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既有方法,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更为有效地得到系统的优化解,获得更好的减震效果。
摘要:以某塌陷区露天煤矿为例,开展减损开采技术的设计研究。在考虑塌陷区露天煤矿开采中集体损伤与变形协调的前提下,计算岩体内部单元的变形损伤量,构建损伤本构模型;建立资源流优化存储状态模型,设计开采作业现场物资最优调配方案;划分不同的开采单元体,以动态减损量进行动态排序,设计露天煤矿地质动态减损开采序列。实验结果证明:设计的减损开采技术应用效果良好,此项技术可以在降低开采后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减小本构损伤程度。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