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项目策划与城市设计具有"策划先行,顺向指导;设计反馈,逆向修正"的关系。在城市设计中,围绕上层建构与下层衍化搭建项目策划思路框架,包括目标建构与方案制定,具体可拆解为发展目标、职能结构、概念布局和项目落实四个方面。武夷山赤石村片区城市设计采用了上述项目策划思路框架,将发展目标确定为以生态、艺术、活力、历史为重点发展方向的旅游发展目标;将职能结构确定为由崇阳溪/黄柏溪滨水游线串接而成的四个片区;提出北片区"河街并行、绿楔纵织",南片区"茶阡林陌、溪引岛链"的概念布局;为落实项目,编制项目细化方案,进行设施配比研究。
摘要:基于螺旋(Gyroid)型极小曲面点阵结构,设计包括两种线性渐变和两种矩阵渐变的四种梯度结构,通过实验及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梯度设计对Gyroid型极小曲面点阵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激光选区熔化制备的样品致密度均在98%以上,具有极高的制备精度和可重复性;压缩实验表明四种梯度结构的变形过程一致,均是结构整体坍塌;与均匀结构对比,梯度结构的弹性模量提高了10%,10%-20%-10%梯度设计结构的累计能量吸收值最大.此外,对结构进行了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压缩过程中应力集中发生在转角处.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产品包装如何与竹集成材在不同着色手法及不同胶合方法下所显现的特性进行匹配设计。方法基于对竹集成材的产品类型与性能优势的分析,将竹集成材的表面特性分解为色彩和形态纹理两大要素,并通过系列数据对这两大要素进行研究。结论本色竹集成材适用于日用快速消费品,碳化竹集成材适用于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品,结合竹集成材表面点线面体的纹理特点展开设计。
摘要:如何更好地模拟分离式减震榫在地震过程中的滞回性能,是分离式减震榫减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从材料层次描述分离式减震榫在往复荷载作用下力学性能的理论研究相对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amberg-Osgood模型推导分离式减震榫骨架曲线的计算方法,并基于该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工程计算的双线性本构的简化算法。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比Ramberg-Osgood模型,Chaboche本构和理想弹塑性本构下分离式减震榫骨架曲线的差异,并以一座通用的两跨32 m双线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为背景,分析双线性本构简化算法在桥梁抗震设计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Ramberg-Osgood模型推导的分离式减震榫的骨架曲线,能够较好拟合Chaboche本构下的骨架曲线;在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作用下通过双线性本构计算得到的支座位移峰值和墩底弯矩峰值,与Chaboche本构下得到的计算结果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67%和6.56%。该文提出的双线性模型的简化方法用于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是安全且合理的。
摘要:为了降低重力、力学试验、发射条件以及因材料线胀系数差异导致的热变形对CO_2探测仪反射镜面形产生的影响,从反射镜组件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配合方式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采用SiC材料制作反射镜,结合反射镜的环形支撑方式,通过有限元分析对镜体进行轻量化设计。选取线胀系数较小的殷钢材料,利用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和双脚架柔性结构的灵活性设计出简易可靠的反射镜支撑结构。反射镜与支撑结构接触面为1∶50的锥度面,通过环氧树脂进行胶接。在严格的工艺条件控制下,对反射镜组件进行精密加工和装配。对反射镜组件进行力学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在X向、Y向、Z向的一阶频率分别为445,423和444 Hz,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接近。试验后镜面面形变化量PV值小于1/10λ,RMS值小于1/30(λ=632.8nm)。证明了CO_2探测仪反射镜组件结构设计与装调的合理性,满足空间高光谱成像要求。
摘要:4D打印通过材料和结构的设计将非线性的控制逻辑打印在材料中,制备可以在温度、磁场、紫外线等激励下发生几何结构、功能、性能等可控转变的功能构件。以双层结构的功能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温度激励下功能构件基体相和增强相的热膨胀进行分析,研究了4D打印功能构件的热致变形机理,得到了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纤维排布的功能构件变形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功能构件的3D打印工艺参数影响,建立了功能构件热致变形的近似解析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弯曲和螺旋变形的功能构件热致变形等效模型,通过4D打印的功能构件试件的变形特征与模型计算对比,验证了所拟合的等效模型的正确性。最后,设计并4D打印制备了自变形盒型功能构件和自组装螺旋连接功能构件,验证了功能构件形状、功能和特性的设计和可控编辑,对设计4D打印的功能构件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在表情识别任务中由于人脸特征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在特征提取阶段容易出现特征缺失以及特征提取率低下等问题,与此同时,在具有特征复用结构的网络训练过程中还会堆积大量冗余特征,从而影响特征质量。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筛选结合改进卷积的残差多尺度特征融合注意力机制模型(residual multiscale feature fusion attentional network,RMFANet)。参考蓝图可分离卷积以及空洞卷积的思想,设计并引入了改进后的卷积形式,从而更有效地将卷积进行分离,提升特征提取效能;在改进后卷积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并引入了多尺度并行特征提取通路,丰富了特征信息;设计并引入了特征筛选模块,以减少模型训练过程中产生的冗余特征,同时筛选出优质特征,提升特征质量;设计并引入了浅层输入特征处理层,以简化网络结构,降低计算复杂度;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以突出局部关键特征信息;最后引入SMU激活函数,从而提升模型的非线性能力。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可以在保证较低参数量以及计算成本的前提条件下在Fer2013数据集以及CK+数据集上分别取得70.298%和96.566%的识别准确率,相比较传统算法而言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摘要:为了解决传统串联磁路型混合永磁记忆电机存在的调磁范围受限、调磁电流幅值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双层串联永磁记忆电机(dual-layer PM variable flux memory machine,DLPM-VFMM),并针对其设计优化与电磁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基于VFMM特性提出一套多目标设计优化流程,以确定电机初始尺寸;进一步利用有限元对整个电机模型进行参数化建模,并针对VFMM调磁能力及负载稳磁等特殊性能需求,实现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多目标优化设计。在筛选出综合性能较好的模型参数后,分析对比单双层串联混合永磁VFMM的电磁性能。最后,制作DLPM-VFMM样机,并完成实验验证。
摘要:中国正向深度老龄化社会高速迈进,脑卒中等老年性疾病人群逐年增多,开展面向助老适老的智能产品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重要的学术价值。下肢康复外骨骼是一种与穿戴者肢体交互并为其提供相应运动辅助和训练的人机交互共融智能产品。利用下肢康复外骨骼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运动训练,患者的肌力得以增强,脑神经和患肢之间的传递通路得以重建。根据穿戴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缺失或减弱程度生成并调整步态以进行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是目前下肢康复外骨骼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针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导致的行走方式差异化和康复步态规划个性化问题,结合国内外下肢康复外骨骼步态交互设计的研究进展,围绕下肢康复外骨骼步态性能评价标准、步态生成方法、步态控制策略和典型康复应用进行了重点分析探讨。最后总结并对下肢康复外骨骼的步态交互设计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摘要:为了实现公交与地铁的有效接驳,提高公交系统接运效率,开展接运公交线路优化研究.考虑多个地铁站与公交站间客流的起点-终点(OD)需求与换乘特性,建立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的目标函数旨在使公交运营成本及乘客出行成本之和最小化,约束条件考虑线路的完整性、路径的合理性;下层模型为客流分配模型,以线路容量、站点换乘构建约束条件.引入精英保留策略,将邻域搜索算法与遗传算法组合,设计模型求解算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算法的最小误差为1.6%,算法效率显著提升;与原公交线网相比,优化后公交载客量提升29%,人均出行成本降低13%.实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基于系统最优原则,能够对多个地铁站周边的公交站进行统筹优化;优化方案在提升载客率、降低人均出行成本与提高公交系统接运效率方面优势明显.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