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分析了传统声级计中频率计权线路设计的缺陷,原有的设计方法:用集成运放、电阻、电容等器件来组成频率计权网络,其缺陷在于:这种方法由于采用了大量模拟器件,稳定性、可靠性、性能指标很难做的很好,调试很不方便。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噪声测量中使用的频率计权通过数字实现的方法,包括FFT法和数字滤波法。论文详细阐述了噪声测量中使用的频率计权通过数字实现方法的具体内容。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简化电路结构、精度高、性能稳定、无需调试等优点。
摘要:针对冲击地压矿井回采巷道普遍采用多级支护体系,支护效果差的现状,分析了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指出高应力、强动载荷和卸压、锚杆支护体系失效分别是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强烈变形的基础、特征和关键因素。结合试验巷道破坏特征及锚杆支护系统失效分析结果,认为巷道维护的关键是减弱围岩性质劣化对锚杆支护体系的影响,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控制对策。依据研究结果,确定了新控制方案和参数,进行了井下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摘要:降雨作为一种常见的气象条件,对高速公路网行程时间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针对雨天能见度降低、路面摩擦系数变小的特征,通过分析降雨的空间分布模式,建立了雨天路段单元自由流车速、通行能力以及公路网需求水平的修正模型,进而提出了雨天路段单元的广义行程时间函数.结合用户最优平衡分配模型,以及系统工程中的串并联理论,建立了雨天高速公路路段单元、路径、OD对和公路网的行程时间可靠度评价模型.应用Matlab工具箱模拟公路网上的降雨分布,设计了基于Monte Carlo方法的评价模型求解思路.最后以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在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能藉此有效地找出雨天公路网中行程时间敏感性最大的关键路段.
摘要:以义马常村煤矿深部冲击地压巷道为工程背景,介绍了深部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地质力学参数分布特征,分析了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变形与破坏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揭示出锚杆支护对冲击地压巷道变形的本质作用是保持围岩完整性,在围岩中形成支护应力场,降低应力集中系数,改善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充分发挥围岩的抗冲击能力。提出冲击地压巷道支护形式选择原则,介绍了高冲击韧性锚杆支护材料力学性能及锚杆支护参数设计方法。针对常村煤矿21220下巷条件,提出以全长预应力锚固、高强度、高冲击韧性锚杆与锚索支护为主,以金属支架为辅的复合支护方式,并进行了井下工业性试验。矿压监测数据表明,该种支护方式与围岩的整体抗冲击能力强,能够有效控制深部冲击地压巷道变形与破坏。在冲击能量影响下,锚杆、锚索受力特征明显不同于普通巷道,呈波浪状或锯齿状变化趋势。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二批启动的重大研究计划试点之一:“半导体集成化芯片系统基础研究”的总体情况,分析了该重大研究计划顶层设计和组织管理特点;描述了前期资助项目的布局和学科交叉情况,简介了该计划执行2年以来所资助课题的部分进展及成绩;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加强项目后期管理及鼓励学科交叉等方面的建议。
摘要:为提高管理效率,在对大型建设项目EPC总承包方设计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后,利用界面管理理论对大型建设项目EPC总承包方的设计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某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设计管理实践表明,建立界面管理小组、持续改进界面清单以保证技术衔接、运用BIM技术充分共享信息、人才属地化以磨合文化差异、通过技术经济手段调和各方利益与目标等5种界面管理措施能较好地解决大型建设项目EPC总承包方设计管理中遇到的界面问题,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观赏渔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已摆设了水族箱,而漂亮的水族箱里水草是不可缺少的天然艺术品.本文将对水草的作用及选购与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摘要:对于先地面成桩后基坑开挖的坑底管桩基础,基坑开挖卸荷会对坑底管桩成桩挤土效应产生弱化效应,进而对管桩竖向承载力造成影响,而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Vesic圆孔扩展理论,在考虑基坑开挖卸荷对管桩挤土效应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开挖卸荷影响下坑底管桩竖向承载力折减系数k计算方法。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比研究开挖前后静压桩和钻孔桩荷载-沉降关系特征。结果表明:开挖卸载对静压桩极限承载力所对应变形量变化量是钻孔桩的3倍;沉降量相同时,竖向承载力折减系数k试验值为0.856,与计算值0.833相差仅为2.72%,但明显低于钻孔桩承载力折减系数k试验值0.923。此外,计算结果表明:折减系数k与基坑开挖深度/管桩桩长(H/L_(0))比值变化曲线表现出明显非线性特征,且δ取值改变对k值影响较k_(0)和c取值变化对k值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研究成果能为坑底管桩承载力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为了避免由于线形设计不良造成日后事故多发路段的产生,提出了基于人-车-路虚拟试验的道路线形设计安全性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对公路线形导致交通事故的分析,选取并构造了轨道跟踪误差、转向任务间隔、方向盘峰值转速、侧向加速度、垂直荷载和路段通行极限车速为道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指标;采用EICAD和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实现了道路设计方案的三维建模,然后与车辆模型、驾驶员模型构成仿真环境完成了对安徽至浙江某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方案的安全性评价;多数评价指标显示该设计路线安全性较好,但路段通行极限车速显示该路段前段(里程0~2.47 km)行车速度分布较分散,容易诱发超速行驶,为潜在的事故多发路段。
摘要:针对强烈动压影响下煤体性质劣化严重、围岩变形大、维护难的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的手段,对强动压下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烈动压影响下煤柱帮内部出现多组破碎带,煤体单轴抗压强度平均降低24.25%,锚索锚固力降低27.2%~42.7%,煤柱帮承载力大幅下降成为弱帮,弱帮压缩横移诱发强动压下巷道变形失稳。基于巷道变形失稳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合理护巷煤柱尺寸为10m,提出了弱帮强支、性能匹配、高预应力水平均衡和相互补充的巷道控制对策,设计了钢棒与锚索联合支护方案,并进行了井下工业性试验。工程实践表明,合理的巷道位置和新型支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降低巷道断面收敛率33.7%,锚索、钢棒未出现破断,满足正常生产要求。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