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居民住宅电气化和直流化是居住建筑实现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支撑,也是建筑领域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突破口。目前,国内外尚无直流储能型成熟产品或可循经验,家居能源管理系统也亟待技术突破,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基于光储直柔技术(PEDF)的家庭能源监测和管理平台,验证了能源管理系统的节电真实性和准确性。设计的能源管理系统提升了用户体验,为智能家居行业提供了高效稳定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直流住宅产品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摘要:2023年4月16日09时36分(北京时)中国首颗降水测量卫星—风云三号G星(FY-3G)成功发射,本文在介绍风云三号降水星技术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FY-3G降水探测能力及在暴雨监测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卫星轨道高度407 km、倾角50°,装载了Ka/Ku双频降水测量雷达、微波和光学成像仪的FY-3G卫星,可对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系统三维结构进行探测。FY-3G在设计层面上,降水探测能力与目前美国第二代全球降水测量计划(GPM)核心星(GPMCO)相当,在载荷类型、数量、通道设置等方面优于GPMCO卫星。FY-3G业务运行后将与风云三号上午、下午和黎明星等其他极轨气象卫星以及风云高轨静止卫星组成风云降水探测星座体系,提升风云卫星星座的降水总体探测能力,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更强的基础支撑。
摘要:项目组针对广州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的需求,通过系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本着“构建超大城市CIM数字底板、搭建CIM基础平台、开发智慧城市CIM+应用”的研究思路,建立了广州CIM标准体系,主编国内第一部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及其修订版,规定CIM基础平台的定位和功能、数据汇聚与管理等要求,创新性的构建CIM分级分类体系,解决多维度数据和多尺度模型高效融合及汇聚的问题,研发了高效渲染、服务聚合分发、施工图BIM智能审查技术等关键技术,解决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渲染和定制化服务场景快速调用等问题,实现80%混凝土结构的可量化强条的自动审查,引领性的完成智慧工地、城市更新等20多个场景应用示范。自广州CIM基础平台和施工图BIM审查系统上线以来,各类服务调用次数累计超过7000万次,超过400家单位参与BIM报审,报审面积达3326万平方米,政府重复投资和企业工程成本大幅节省,效益显著。
摘要:本研究针对某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平台系统地进行了模态分析与静力学仿真。对自由状态、固定约束状态以及预应力状态下的模型精确计算了前6阶模态振型,并将临界转速与电机工作转速进行对比,确保了在各工作状态下结构不会发生共振。通过模拟重力和加速度对电机模型的影响,评估了结构在不同载荷下的静力学性能,包括总变形、应力和应变分布云图,确保了结构强度和刚度满足材料性能要求。研究结果不仅深化了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结构动态特性的理解,而且为驱动电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确保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时,驱动电机的安全性能也得到保障。
摘要:目的针对京津冀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简称血站实验室)所使用检测试剂进行调查。探讨各实验室在试剂使用方面的差别及对血液检测过程的潜在影响。为进一步分析各实验室检测质量和实现血液检测质量管理同质化提供依据。方法设计特定问卷调查表,向区域内血站发放。调查内容包括各实验室检测试剂种类、质控品使用情况、试剂年使用批次等。整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血型试剂方面,京津冀15家血站实验室中仅有2家使用进口血型检测试剂,其余均使用国产试剂,上海血液、Immucor、北京金豪试剂检测量占比达到89%;12家实验室采用自行制备血型质控品,3家实验室选择购买商品化的血型质控品,保证RhD(-)自制质控品有一定难度;ELISA试剂方面,国产试剂检测量占80.6%,进口试剂占19.4%,集中在万泰、丽珠、科华和新创4家;存在相同ELISA试剂采用不同浓度质控品情况,使用相同试剂和质控值S/CO值存在明显差异。ELISA试剂年订货批次各家实验室有统计学差异。NAT检测试剂以Grifols试剂、华益美试剂和科华NAT试剂为主,区域内Grifols试剂检测量占38.2%,华益美试剂检测量占25%,科华NAT试剂检测量占23.4%。结论区域内血型试剂和ELISA试剂以应用国产试剂为主;血型质控品以自制为主,ELISA质控品全部采用商品化质控品,应对质控品S/CO值存在较大差异进行分析;区域内NAT检测试剂相对集中,NAT检测外部质控品尚没有统一的应用浓度;应规范试剂订货批次,减少试剂质量抽检次数,提高实验室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京津冀血站实验室需分析差异对血液检测质量的影响,消除或减小差异,推进区域血站实验室的同质化建设。
摘要:目的调查京津冀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简称血站实验室)人力资源现状,探讨人员结构差异对血站实验室发展的影响。为实现京津冀血站实验室能力比对和血液检测质量同质化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采用会议集中讨论方式设计特定调查问卷,调研京津冀三地血站实验室人力资源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京津冀三地血站实验室现有员工220人,血液中心与中心血站实验室年人均检测标本数分别为18 278. 90、8 878. 67人份。按照标本检测数量将15家实验室划分为大中小3个规模。专业技术职务方面,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员工占比与实验室规模有关。随实验室规模增大,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占比逐渐增高。京津地区血站实验室人员专业专业技术职务占比最高的为中级职务,为58. 82%,河北地区血站实验室人员专业专业技术职务占比最高的为初级职务,为46. 71%;人员学历组成方面,京津冀三地实验室人员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占比70. 91%;研究生学历员工占比在京津与河北地区实验室之间存在差异。结论年人均检测标本量血液中心显著高于中心血站实验室,不同规模实验室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员工占比及研究生学历员工占比均与实验室规模正相关。京津地区血站实验室人员学历及专业技术职务均优于河北地区,河北地区中心血站需优化实验室人员资源配置,为实现京津冀血站检测质量同质化打下基础。
摘要:目的分析全国具有代表性的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简称血站实验室)的资源配置情况,综合比较评价实验室间资源配置的差异,为改善实验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设计《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15家不同规模血站实验室的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配备3个方面进行调查,使用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血站实验室A的资源配置评价最高,相对接近度Ci为0.723,血站实验室E的资源评价最低,Ci为0.246。规模较大实验室的Ci为0.660,中小规模实验室的Ci为0.340。结论各个血站实验室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配备水平有较大的差异,规模较大实验室的整体资源配备情况要优于中小规模实验室,应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及时更新设备、加强实验室基础建设,以保障血液检测的质量。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