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短程硝化的生化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是生物脱氮技术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生物脱氮工艺设计、运行科学化和合理化的重要依据.基于短程硝化的生化机理、氨氧化菌的电子传递(能量产生)模式,从微生物学和化学计量学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短程硝化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由此可知,短程硝化是一个涉及多种酶及多种中间产物,并伴随着电子(能量)传递的复杂生化反应过程,是基质(NH+4-N)利用(产能代谢)和微生物(氨氧化菌)增殖(合成代谢)两类反应的综合,因此,研究氨氮比利用速率和氨氧化菌比增殖速率动力学则是对短程硝化反应的深层次研讨.并建议采用积分法和微分法来确定动力学参数μnmax、KN、vmax.
摘要:针对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Ⅱ类场地定义范围是否过于宽泛的问题,根据日本KiK-net台网的强震动记录和台站钻孔资料,基于地震动预测残差分析方法计算台站的真实场地放大因子,引入K-Means聚类算法根据台站真实场地放大因子对Ⅱ类场地进行聚类分析,给出建议的场地分类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Ⅱ类场地的地震动场地放大因子离散性较大,存在与覆盖层厚度相关的明显分簇现象,验证了Ⅱ类场地定义范围存在过于宽泛的问题,也为聚类分析提供了先决条件;当Ⅱ类场地的台站被划分为2个簇类时,聚类结果最优,且两个簇类的场地放大因子曲线差异明显、覆盖层厚度总体上呈分簇现象,验证了聚类结果的可靠性;建议以覆盖层厚度20 m作为分界指标将Ⅱ类场地细分为Ⅱa和Ⅱb两个子类,两个子类的场地放大因子具有较好的类间差异度与类内聚集度。
摘要:基于被釉BeO陶瓷基片设计并制备了DC-20GHz薄膜电阻器。HFSS软件仿真结果表明,在该频率范围内,所设计薄膜电阻器的电压驻波比(VSWR)均小于1.2。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和光刻工艺在被玻璃釉平整化改性过的BeO基片上制备了所设计的薄膜电阻器。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的对比表明,BeO基片表面的玻璃釉层并不会对电阻器的微波性能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摘要:在全球推进碳减排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碳定价工具,通过经济手段对碳排放行为进行管理和引导。国际碳定价机制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碳价格水平和碳定价收入大幅上涨,但国际平均碳价格仍远低于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所需水平,且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碳定价机制覆盖区域仍以欧美国家为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碳定价收入存在巨大差异。随着全球气候治理加速,国际碳定价机制呈现强化发展趋势,数量稳步增长,价格水平呈波浪式螺旋上升。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和碳税机制,但短期内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难以弥合。发达国家加速建设碳边界调节机制,但前景和效果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当前碳定价机制对油气行业的影响较为有限,资源国也倾向于采取科学合理的税收设计达到平衡减碳与自身发展的目的。未来碳价格影响趋于加强,将加速推动油气行业低碳转型。建议在政府层面加强国家政策导向,扩大碳排放交易市场覆盖范围,构建碳排放量核算体系,合理规划总体税收设计;在行业层面,高度重视碳排放交易对行业的影响,加强研发创新力度促进碳减排,紧密跟踪境外资源国碳定价机制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海外投资项目碳价格风险。
摘要:甲醇氧化电催化剂是决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性能、寿命与成本的关键。为获得高功率密度和低生产成本的DMFCs,设计合成组成、结构、形貌可控的阳极催化剂备受关注。阳极催化剂的颗粒尺寸、粒径分布、形貌结构、稳定性、分散性以及催化活性都与载体息息相关,而碳基载体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已广泛应用于DMFCs中。首先,介绍了酸性环境和碱性环境中甲醇氧化反应的机理;然后,对不同形式的碳基载体材料,如炭黑、介孔碳、碳纳米材料、氧功能化碳、杂原子掺杂碳以及金属氧化物改性碳作为催化剂载体在DMFCs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对DMFCs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摘要:三缸机相对于其他多缸机平衡问题更加复杂,可采用平衡轴设计来抵消发动机工作中的不平衡力矩,而增加平衡轴后发动机结构强度面临挑战。以某三缸发动机升级机型的结构强度为研究对象,搭建动力学模型获取发动机缸体所受的工作载荷,搭建有限元模型对平衡轴及缸体进行应力分析,使用疲劳软件对缸体进行疲劳强度校核。最后通过应变测试对仿真结果中的危险位置进行验证,保障发动机结构强度设计可靠性。
摘要:针对在弱引力双小行星系统环境下,探测器无动力或仅具有微弱机动能力时的表面着陆问题,提出基于不稳定流形和庞加莱截面法的低能着陆轨道设计方法.通过搜索共线平动点附近的周期轨道,计算单值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求解周期轨道的不稳定流形,大幅减少了着陆过程中的燃料消耗.对于有微弱机动能力的着陆器,提出不稳定流形和下降轨道集拼接的轨道设计方法,获得满足末端约束的低能着陆轨道.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与遗传算法计算双脉冲着陆轨迹方法相比,本文所提方法可以灵活地添加末端约束以及设计目标着陆点,且不需要设计惩罚函数以及进行迭代运算,计算效率高.与完全自然着陆的低能量着陆轨迹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扩大着陆候选区域.
摘要: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0.8 Mt/a催化裂化装置运行中出现了再生立管输送催化剂不畅的问题,表现为立管的推动力和滑阀的压降均低于设计值,同时提升管的反应温度发生波动变化。对比了再生立管轴向压力分布与原设计压力分布,结果表明,立管内没有形成流化料柱,蓄压能力严重不足,这是松动风点堵塞和松动风量不足造成的,使立管内部出现失流态化架桥等。通过疏通堵塞松动点,调整松动风量,在一定程度提高了立管的推动力。
摘要:针对目前用滚筒干燥器进行污泥干化过程中热能利用率低等问题,运用Fluent软件与EDEM软件耦合仿真模拟其干燥过程,研究了在考虑颗粒物料相互碰撞作用以及热气流对物料的牵引作用时,滚筒结构对物料的运动路径及其干化效果的影响.提出虚拟吸热量的概念,描述物料在受热干化时气固两相复杂的热交换过程;通过仿真,分析滚筒内扬料板的分布、入料螺旋的长度对物料在滚筒内运动路径及其干化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规格一定的滚筒干燥器,其扬料板分布形式是影响污泥滚筒干燥器热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改进扬料板分布、入料螺旋长度后,滚筒干燥器热效率提高11.2%.
摘要:为了详细地了解管道机器人过弯时的动态特性,设计了一种全驱动轮式管道机器人。基于坐标转换法,分析了机器人过弯时质心与管道中线的相对距离Δx发生变化对机器人运动特性的影响;基于力学虚功原理,分析了机器人过弯时Δx发生变化对机器人受力情况的影响。通过Adams软件对机器人过弯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进行了仿真,经分析发现管道机器人在过弯过程中,Δx先快速增大后略低速减小,在运动特性方面,随着Δx增大,外驱动轮运动速度随之增大,内驱动轮运动速度则有所减小。当内驱动轮速度达到最低时,外驱动轮与内驱动轮的速度之比会发生小幅度波动;在受力情况方面,随着Δx增大,内、外驱动轮与管壁的接触力随之增加,此仿真模型中,在入弯阶段外驱动轮和内驱动轮与管壁接触力大小之比为1.4,出弯阶段此接触力之比约降为0.9。从平稳性角度来看,与入弯和出弯两个阶段相比,过渡阶段在运动和受力上均相对不稳定,故当机器人过弯时,将Δx的变化纳入运动分析方程有利于获得其更加精确的动态特性。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