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腰椎间盘分流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体外实验测定尼龙线分流虹吸管作用的距离;动物椎问盘内置入尼龙线,其尾端埋于肌肉中,组织学检查尼龙线的生物相容性。15例经椎间盘造影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局麻下行腰椎间盘分流术(应用特别设计的工具将尼龙线置人腰椎间盘内),L3-4例、L4-5,6例、L5s17例、L3-4合并L4-5,1例。术后1周、3、12和24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e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体外实验显示通过尼龙线可将乳酸溶液的pH值从低于4.0调高至7.14;体内实验表明绵羊椎问盘置人尼龙线后,椎问盘内蛋白多糖的含量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且尼龙线周围无炎症反应。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腰椎间盘分流术,无手术并发症。术后2年随访,患者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有明显下降,VAS改善率达79.16%±12.33%,ODI改善率为77.42%±12.20%;X线片示术后2年椎间盘高度指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示根据改良Thompson分级,分流椎间盘的退变程度无加重,10例患者髓核信号有一定程度的增强。结论经皮腰椎问盘分流术能够明显缓解腰痛,改善腰背部功能,具有创伤小,风险低的优点,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椎问盘源性腰痛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
摘要:为了培养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基于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其中所涉及的本科基础化学知识,设计了探究苯乙炔铜(Ph-C≡C-Cu)基新型功能材料结构-性质-效能关系的综合实验。本实验通过光热合成法制备了三种含不同官能团的Ph-C≡C-Cu基新型功能材料,利用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吸收(UV-Vis Abs)光谱和稳态水接触角表征了其结构和相关物理化学性质,并研究了其结构对于有机染料甲基橙(MO)的吸附和降解效能的影响。作为本科生基础教学实验,本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有机化学中不同官能团的电子效应和物理化学中液-固界面相互作用、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催化反应动力学以及反应级数的判定等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通过进一步总结与讨论Ph-C≡C-Cu基新型功能材料的结构-性质-效能关系,启发并引导学生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根据所学理论和知识,从源头上出发,对功能材料的结构进行设计,培养了本科生的逆向思维方式,提升了本科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摘要:在批量加工过程中,由于齿轮检测过程复杂,检测时间长,对已加工好的齿轮无法形成快速检测,制约了产品的加工周期。针对直齿小模数齿轮的测量方式进行了步骤分析,发现最大的制约因素是量柱距测量过程不便捷。为了对批量直齿小模数齿轮形成快速、稳定的检测,并减少检测劳动强度,促进产品的快速生产,依据齿轮量柱距检测原理,设计制作和应用了便于快速检测直齿小模数齿轮的测量工具,形成了"嵌入式模块化测量"。使用改进后的测具进行齿轮检测,改变了检测方式,稳定了检测过程,从而使得检测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摘要:情感识别是人机交互领域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用于识别的情感特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情感识别的效果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通道语音转图像式的情感识别方法。通过观看影视片段获取相应情感状态下的语音信号,进行预处理,获取第一通道图像信号和第二通道图像信号,再用残差式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取两个通道的情感特征参数,并进行组合获得组合特征参数,送入深度信念网络进行识别。该文主要研究了6种人类基本情感,分别是高兴、愤怒、惊奇、悲伤、恐惧和中性。并与采用传统特征提取方法的识别系统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的平均识别正确率较传统方法提高了11.1%,而且缩短了系统的识别时间,为算法的实用性奠定了基础。
摘要:网联汽车在推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重要技术发展的同时,其存在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作为网联汽车的核心总线网络,CAN总线主要负责传感器信息以及控制指令的传输,对其安全防护成为了研究重点.然而现有的CAN总线安全方案未考虑到报文安全需求的差异性以及车内网络环境的动态性,难以兼顾安全性和网络性能.因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车内CAN总线安全机制,首先根据报文安全需求和车内网络环境等因素建立因素集,并设计了差异化的安全策略及相应的通信协议.随后基于模糊决策的思想,根据报文安全需求和车内网络环境自适应地选取安全策略.最后通过理论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所需计算开销有限,适用于计算能力受限的ECU节点和高实时性需求的CAN总线网络.
摘要:从位置和能量复合分辨的角度出发,开展基于微通道束导栅型空间调制的复合探测技术研究:探究微通道光电倍增机构的电子束空间束导机理,构建适用于栅型薄膜空间调制的微通道束导机构;揭示相关电子光学参数对其空间光学传递特性影响关系;设计构建基于微通道束导栅型空间调制的复合探测原型器件并在真空测试系统中开展了性能对比实验,最终验证栅型结构在成像与探测动态范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摘要:浮选机的吸气量和对气泡的破碎能力是评价其性能的关键指标,大量微细气泡可提高煤泥的选择性,提升精煤回收率。针对这一目的,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偏置短叶片式叶轮,应用于煤泥浮选的自吸式机械搅拌浮选机中。采用基于CFD-PBM数值模拟的方法,与常规叶轮的浮选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相较常规叶轮,偏置短叶片式叶轮可有效消减叶片吸力面回流涡产生的阻塞,叶轮的有效流道增加了8.3个百分点;短叶片可提高对气泡的切割能力,中、细粒级气泡数量显著增加,大粒级气泡仍维持在较低数量级;偏置短叶片式叶轮的吸气量提高了26.79%,浮选机槽体内含气率与气体分散特性明显提升,其可在原工况下替换常规叶轮,实现高效浮选。
摘要:在多点同时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为实现多信号光束的高效隔离,对系统中的收发分光分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采用了并不常用的偏振分光方式可有效减少系统波长数量。通过实验发现使用普通偏振分光棱镜的系统隔离度较低,约为-57.27d B,为此对普通棱镜进行了改进,将其非工作面削成斜角,使杂散光偏出接收探测器视场,得到异形分光棱镜,通过实验验证偏振隔离度为-64.1d B,有了一定的提高。
摘要:背景: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但目前尚无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验证其有效性。目的: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验证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自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由中国国内13家大中型医院联合参与,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设计,按照3︰1的比例纳入试验组(口服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颈舒颗粒)360例,对照组(口服安慰剂)120例。两组受试者按连续4周,每日3次,每次1袋的剂量口服试验药物或安慰剂,分别在服药后第2周和第4周接受访视,主要疗效指标为疼痛评分(0~100分),观察治疗后疼痛评分变化值及变化率,同时复查相关检验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以评价试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根据神经根致压物性质(软压迫、硬压迫及混合压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完成研究病例数386例,其中试验组299例,对照组87例。试验组、对照组分别有359例和120例进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有299例和91例进入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有358例和117例进入安全性分析集(safety analysis set,SAS)。PPS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基线VAS评分分别为(49.3±7.0)分和(50.1±7.3)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4周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VAS评分较基线的下降值分别为(12.9±13.5)分和(22.7±15.1)分,变化率分别为26.52%±27.66%和45.71%±30.10%,与基线比较,各组的前后差异以及变化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两组VAS评分下降值和变化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AS分析结果类似。亚组分析显示,对于软性压迫者,试验组的VAS评分下降值和变化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缓解神经根性疼痛方面有效,特别是对于软性压迫的病例。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