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了揭示锚杆护表构件的抗冲击力学性能,从而为冲击地压巷道锚杆支护中护表构件的选择提供设计依据,采用落锤冲击试验装置开展煤矿常用托盘及其组合构件力学响应试验研究,分析护表构件的冲击力及变形特征。托盘冲击力时程曲线呈现急剧震荡加载、震荡稳载和迅速卸载3个阶段,冲击力以波动的形式围绕冲击力均值上下浮动;冲击力峰值随托盘面积增大而降低、随高度增加而增大。随着冲击能量增加,托盘冲击力峰值和均值均呈增大趋势,明显高于静载下托盘承载力,而锚索和锚杆托盘作用时长变化呈相反趋势,单次落锤冲击下托盘作用时长均不超过8 ms。低能量循环冲击下,托盘承载力趋于稳定,最终承载力随单次循环能量增加而增大,拱位移随循环次数呈线性增加。总冲击能量恒定时,低能量循环冲击下托盘最终承载力低,总变形量小。锚杆托盘与W钢护板组合构件冲击力时程曲线对称性好、作用时程长、震荡幅度弱,且总变形量小,抗冲性能优于单一托盘,表明W钢护板能够起到降低冲击震荡幅度、改善组合构件承载特性的作用。试验获得煤矿常用托盘抗冲能量值,抗冲能量高低与托盘拱部结构有关,由其拱厚度、拱高和面积决定。
摘要: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拓展与深化,强调以人为本,教育部也要求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实施核心扫盲,培养核心素养。因此,地理实验的设计与实践,须以地理核心素养为综摄和标杆。文章以探究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课堂实验为例,展现在地理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如何确立实验教学目标、设计实验流程,以及制定有利于学生素养和能力提升的多元评价体系。
摘要:根据物联网在电网中的应用趋势,定义了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并设计其体系架构。面向信息索引需求,借鉴产品电子代码(EPC)的编码结构、思想,结合现有的设备编码规范,提出了设备标识码的编制原则和设计方案。进一步分析了编码方案量化、标识码识别应用等问题,并采用功能模块化思想,设计了编码标识系统和编码系统,详细阐述了2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后研究了设备标识码与现有电力设备编码之间的关系。
摘要:针对五阳煤矿7603运输巷围岩工程环境,基于相邻工作面回采后围岩受力和变形的不对称性特性,提出帮整体强化支护理念,从强化弱帮、建立强力支护结构体和提高整体支护刚度3方面设计控制体系,并确定了帮强控制方案,进行了现场应用。工程实践表明,帮整体强化支护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该条件下巷道维护难题,保证了巷道稳定。
摘要:为了解决SF6气体的温室效应,研究替代SF6气体绝缘的环保型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技术,以期提升设备的环保效益。对环保型GIL技术发展进程进行了综述,针对国内开展的压缩空气GIL技术,在理论上探索了设备气压和管道设计的建议;对于SF6/N2混合气体,现有研究较为完善,参考SF6气体GIL设计,获得了气体绝缘特性,提出了绝缘和通流设计原则指导产品设计,220~550k V的SF6/N2混合气体GIL产品均运行正常,也研制出特高压GIL样机;新环保气体C4F7N具有优良的绝缘和环保性能,C4F7N/CO2混合气体应用于420 kV GIL正试运行,研制采用C4F7N混合气体的特高压环保GIL面临诸多的技术挑战,解决技术难题推动环保绝缘设备的发展。
摘要:提出脉冲激光修锐青铜结合剂砂轮过程中存在相爆炸现象,分析了相爆炸对激光修锐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对相爆炸进行理论研究,为激光修锐青铜金刚石砂轮提供理论指导。开展相关实验,研究相爆炸发生时的激光工艺参数范围,采用高速相机对激光修锐过程的相爆炸进行观测,并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观察修锐后青铜金刚石砂轮地形地貌与青铜轮表面质量,得出激光修锐青铜结合剂砂轮要避免相爆炸发生,使得磨粒突出结合剂周边有容屑空间。优化相关条件下激光修锐青铜金刚石的工艺参数,并获得较理想的修锐效果。
摘要:为了降低高速吹瓶机中凸轮机构带动的模具合模时出现的接触力,提出了基于机构动力学-控制系统协同仿真和优化的凸轮廓线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吹瓶机模具运动控制系统模型,目标函数是在最大接触力约束下运动时间最短。其次,根据赫兹接触理论中接触力与变形量的关系,引入位移状态变量,将高速无冲击凸轮廓线设计问题转化为位移无超调的最速控制问题。通过机构动力学与控制系统协同仿真与优化,获得无超调约束下运动时间最短的控制系统参数和运动速度,并通过调整位移偏置量来实现接触力控制。最后,将最优运动曲线转化为凸轮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新设计的凸轮曲线可以在更高速度时保持软着陆,有效降低了振动冲击,疲劳寿命达到1.4×107次。
摘要: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作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对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信息传输渠道单一,学生接受性学习效率低下的弊端有积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混合式翻转课堂,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从多维视角入手,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教学实施的参与要素、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实施策略,对顺利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有所裨益。
摘要:分析了地基和星载微波辐射计设计指标和探测特点。利用大气辐射传输理论和毫米波传播模型,1993(MPM93)和大气吸收系数模型,建立大气正演辐射传输模型。仿真风云三号A星(FY-3A)星载微波湿度计和地基探测仪的亮温数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对比星载和地基微波辐射计不同高度反演精度和均方差,建立基于3层神经网络算法的联合地基和星载观测数据的反演模型,改善现有反演精度。选取2008年1-12月晴天探空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反演模型在所研究的高度范围内具有更好的反演精度,反演的大气水汽密度廓线较单独利用星载或地基微波辐射计更接近真实值。
摘要:为适应现代农机自动作业发展需求,实现插植作业和速度的自动控制,设计了水稻插秧机自动作业系统。以井关PZ-60型水稻插秧机为试验平台,研究了具有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通信接口和手动优先的手自一体插秧机速度与插植机构控制方案,设计了插秧机专家PID速度控制算法和PID插值机构控制算法以及插秧机自动作业联合控制策略。联合导航控制系统分别在水泥路面、泥底层平坦和不平坦的水田进行了速度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速度平均误差分别为3. 25%、5. 40%和8. 01%,速度平均误差不超过10%的概率分别为98. 6%、90. 1%和68. 0%;泥底层平坦水田联合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插秧机联合控制与人工操作相当,效果良好。插秧机自动作业系统满足插秧机在无人驾驶时自动作业的需求。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