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伤寒论》是一部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临床专著,是对临床经验的高度总结,学习它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临床辨证分析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本文从《伤寒论》教学效果和床边教学特点出发,重点探讨了开展《伤寒论》床边教学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得出,《伤寒论》床边教学存在缺少相关教材和教学设计;床边教学缺乏有力的师资培训,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学生的成绩、教师的水平缺乏有效的评价考核方式等问题。希冀能为《伤寒论》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思路。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切取分叶背阔肌皮瓣在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术后胸壁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4例单侧LAB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2组,将遗留胸壁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分别顺行法(A组,32例)及逆行法(B组,32例)设计并切取分叶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缺损,皮岛切取范围为14 cm×6 cm~19 cm×7 cm;皮瓣供区均直接闭合,比较两组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A组术后1例顺行皮瓣出现部分坏死,B组术后6例逆行皮瓣发生部分坏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供区切口延期愈合率6.25%,明显低于B组25.00%(χ^(2)=4.267,P=0.039)。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24个月,皮瓣外观、质地均达预期;供区仅遗留有线性瘢痕,肩关节活动度未受影响。平均生存时间20.8个月。结论顺行法切取分叶背阔肌皮瓣可修复LABC术后胸壁大面积缺损,能最大程度确保皮瓣血液运行,保证供区闭合张力最小化,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
摘要:多学科协作(multiple-disciplinary team,MDT)融合体验式教学以循证医学为理念、以多中心临床研究为基础,强调师生互动以及各学科间的知识交流与融会贯通,已在护理学教学中广泛应用。本研究以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例,阐述了MDT融合体验式教学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采用理论知识考核、技能操作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研究结果表明,85名学生中,75名(88.2%)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优秀,79名(92.9%)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优秀。77名(90.6%)学生对教学感到满意。MDT融合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急诊科相关理论和操作,提升学生的教学满意度。
摘要:针对静止式中频电源组网系统的难点,在理论分析中频组网系统下垂控制的基础上,对传统无互联线下垂控制加以改进。在考虑组网连线阻抗影响、非线性负载影响及组网单元相位同步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下垂特性的开关信号及接收相位双同步组网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引入带高通滤波器的虚拟阻抗对输出阻抗进行设计,消除了连线阻抗及非线性负载对均流效果的影响;同时,组网单元通过CAN总线共享同步相位,采用固有延时补偿实现开关信号的同步,并对接收相位进行实时及过零点补偿,消除延时影响和过零点电压畸变,实验结果中输出电压总谐波含量为2.28%,环流峰值小于5 A,证明了该控制算法良好的环流抑制效果。
摘要:基于k-ε湍流模型,在STAR-CCM+平台上建立数值波浪水池,开发透水式多层开孔板消波装置并研究其消波特性.波浪水池利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 VOF)方法追踪自由液面,采用STAR-CCM+的VOF WAVE模块造波,出口边界设置阻尼消波区.通过对一系列指定波浪的模拟,验证了数值水池的准确性.改变波长、波高、水流的流速和方向,可得到消波装置在不同波流条件下的反射与透射系数.结果表明: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均随波长增加而增大;反射系数随波高增加而增大,透射系数随波高增加而减小;波流共同作用工况下,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远小于波浪单独作用工况;在模拟波流条件下,所开发的消波装置消波性能显著.
摘要:对于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风切变的影响不容忽视。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可以提高风能密度,改善风能的不稳定性。为揭示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浓缩装置风切变的流动规律,该文以浓缩风能装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流场风切变特性的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研究。采用具有风速梯度4.2 s-1的风洞进行浓缩风能装置模型的风切变风洞试验。结果证明浓缩风能装置具有减轻风切变的能力;浓缩风能装置使来流的风速梯度由4.2 s-1减小为3.4 s-1,有效地提高了叶片载荷均匀度和风力发电质量;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研究结果可为风切变研究和完善浓缩装置与叶片的设计提供参考。
摘要:设计了一种将Helmholtz共振效应与压电效应结合的声电换能超材料结构及电路系统,通过传递矩阵法对超材料的能带结构进行了分析。以压电片作为Helmholtz共振器基底通过阵列形成超材料结构。当入射噪声频率与共振频率一致时,声电转换效率最高。利用COMSOL分别对超材料单元及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超材料单元对于噪声的抑制作用;研究了超材料单元串并联方式对声电换能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整流桥设计了交直流转换电路,采用超级电容设计了储能电路。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声电换能超材料系统的最优直流负载为250 kΩ。当声波以共振频率入射驱动时,系统的声电功率最大为1 523μW,实现了声电的能量转换、调理与储能。
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种功能性脂溶类胡萝卜素,但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及生物利用率。采用乙醇注入-探头式超声法制备番茄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对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呈粉红色悬浊液,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后其包封率为(90.84±0.41)%,载药量为(2.56±0.01)%,粒径为(126.48±3.87)nm,多分散指数为0.188±0.028,Zeta-电位为(-48.53±2.40)mV;4℃条件下贮存30 d后番茄红素包封率为(84.49±0.44)%,粒径为(135.48±7.31)nm。结果表明采用乙醇注入-探头式超声法制备的番茄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提高番茄红素稳定性。
摘要:通过在聚酰亚胺(PI)箔上喷墨打印银电极,再将其面对面粘合到双面胶带上完成能量采集器制做。制造的能量采集器在压力范围1 Pa~2 kPa内的响应时间为0.25 s。电容随压力的变化呈非线性,即ΔC/C_(0)=P^(n),n=0.58。低于200 Pa压力时,灵敏度高于0.5 kPa^(-1);高达2 kPa压力时,灵敏度高于0.08 kPa^(-1)。将该能量采集器嵌入在纱布中,可用于对人体的直接测量。可用于监测纱布粘在皮肤表面的牢固程度,以降低缺血风险;还用于监测患者行走时脚踝的运动,以及监测施加在脚上的压力。
摘要:为方便测量不同喷雾条件下雾滴粒径大小,该文设计了喷头位置、喷雾角度、喷雾压力和风速大小等试验条件可精确调节的风送喷雾雾滴粒径测量系统。该系统喷头xyz三维空间位置调节范围分别为0~0.9、0~0.8和0~0.7m,调整精度为±0.04mm;喷雾角度调节范围为0~360°,调整精度为±0.005°;喷雾压力调节范围为0.2~0.5MPa,相对误差不大于1.5%;风速调节范围为0~15m/s,相对误差不大于4.17%。雾滴粒径风速影响特性试验表明,常用的3个粒径统计项D32、D43和DV0.5随风速增加而增大,其平均变化率分别为2.62、3.59和6.83μm·s/m,速度从3m/s增加到15m/s时,三者分别增加46%、26%和71%;雾滴粒径喷雾压力影响特性试验表明,D32、D43和DV0.5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其平均变化率分别为90.33、232.3和300.2μm/MPa,喷雾压力从0.2MPa增加到0.5MPa时,三者分别减小31%、36%和56%,表明风速和喷雾压力对雾滴粒径影响较大,在喷雾系统中进行风速和压力选择时需着重考虑其对粒径变化的影响。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