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调查晚期胃癌转化治疗后行手术干预的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23年12月11—22日,以全国范围内161家医院中具备胃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资质的临床医师为调查对象,设计《晚期胃癌转化治疗后行手术干预的现况调查》问卷进行研究。问卷通过微信方式发放,软件平台为问卷星。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233位医师填写问卷,问卷回收率、问卷有效率均为100.00%(233/233)。(2)医师基本信息。233位医师中,男213位,女20位;年龄≤30岁、31~40岁、41~50岁、>50岁的医师分别为1、47、109、76位;外科、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医师分别为193、36、3、1位;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分别为133、75、21、4位;执业年限>20年、11~20年、6~10年、≤5年分别为125、88、19、1位;工作单位属省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省级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三级乙等及以下医院分别为102、58、59、14位。(3)晚期胃癌转化治疗情况。233位医师中,所在科室每年收治胃癌患者>100例的占比为54.94%(128/233),81.97%(191/233)的医师所在科室具有晚期胃癌转化治疗后手术切除经验;晚期胃癌转化治疗后成功行手术切除比例>5%的占比为66.52%(155/233),初诊行腹腔镜探查+腹腔冲洗脱落细胞学检查明确肿瘤分期比例≤10%的占比为51.50%(120/233)。(4)晚期胃癌转化治疗后策略选择。233位医师中,63.52%(148/233)的医师常规会向患者提及经转化治疗后可能再获手术机会;在晚期胃癌患者转化治疗后继续行姑息治疗可能存在的风险中选择肿瘤耐药、后续化疗免疫或者放疗等相关不良反应及远期毒性加重、远处转移器官进展占比分别为85.41%(199/233)、79.83%(186/233)、68.67%(160/233);晚期胃癌患者转化治疗后后续治疗选择多学科诊疗评估治疗策略、腔镜探查明确手术可能、继续原方案姑息治疗占比分别为85.41%(199/233)、50.21%(117/233)、18.45%(43/233);转化治疗后肿瘤体积显著缩小时,97.85%(228/233)的医师考虑再次评估行手术切除可能。(5)晚期胃癌转化手术获益人群、治疗模式和评效时点选择。对选择“晚期胃癌转化治疗后肿瘤体积显著缩小时,考虑再次评估行手术切除”的228位医师进一步问卷调研。在晚期胃癌患者转化治疗的可能获益人群中选择靶向标志物特征为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高表达占比为94.74%(216/228),选择仅有肝转移占比为82.46%(188/228)。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患者首选两药化疗+免疫治疗方案占比为53.07%(121/228),对HER2阳性患者首选化疗+曲妥珠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方案占比为67.54%(154/228)。83.33%(190/228)的医师选择转化治疗后3~6个周期行手术治疗。94.74%(216/228)的医师选择增强CT检查评价转化治疗后疗效。对于转化治疗后,促使医师考虑行腹腔镜探查手术的肿瘤征象中,92.54%(211/228)的医师选择原发肿瘤及其周围淋巴结较基线显著缩小。63.16%(144/228)的医师认为应停药3~4周后行手术治疗,57.02%(130/228)的医师认为应达到R 0切除。对于手术治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的患者,64.04%(146/228)的医师认为术后需继续行6~8个周期治疗后维持治疗至1年。术后非pCR的患者,59.65%(136/228)的医师认为术后需继续行6~8个周期治疗后维持治疗至1年。结论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我国临床医师多数考虑转化治疗后行R 0切除,术后继续行6~8个周期治疗后维持治疗至1年。
摘要:伪狂犬病病毒EP0基因编码区与病毒长的潜伏相关转录物(LLT)互补,这干扰了EP0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本研究根据新近证实的EP0剪接体的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GAPDH作为内参,建立一种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P0表达。提取PRV感染细胞的总RNA,分析了DNaseⅠ消化处理、不同反转录引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且利用该方法检测了EP0基因在感染细胞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建立的RT-qPCR溶解曲线单一,且重复性好;PRV基因组DNA不影响RT-qPCR的检测,总RNA不经过DNaseⅠ消化可直接用于EP0的表达检测;随机引物比Oligo(dT)更适合用于反转录,能获得更灵敏的EP0检测结果;EP0基因在感染细胞8 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小鼠三叉神经组织EP0定量检测发现LLT启动子缺失病毒与亲本病毒相比表达量明显降低。上述结果显示,本文成功建立了检测伪狂犬病病毒EP0基因快速简便的方法,为EP0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
摘要:研究旨在利用哺乳动物细胞悬浮培养系统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SFV)p17蛋白,纯化并免疫小鼠,制备针对ASFV p17蛋白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ASFV SY18毒株p17蛋白编码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p17基因片段,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p17-strep。将其瞬时转染293i细胞,并利用下游strep标签进行蛋白纯化。纯化后的重组p17蛋白配合MnJ(β)胶体锰佐剂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利用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该多克隆抗体的反应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构建pCDNA3.1-p17-strep真核表达质粒,转染293i细胞后纯化获得重组p17蛋白。免疫小鼠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与真核表达的p17蛋白及表达ASFV p17蛋白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均有良好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本试验为深入探讨ASFV p17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摘要:在行业标准CJJ49—92《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中,地铁杂散电流的计算公式是在钢轨对地绝缘介质均匀条件下得出的,并且没有考虑结构钢和排流网等实际情况。对这些情况下的杂散电流分布进行分析,并考虑钢轨绝缘扣件的局部绝缘损坏情况。
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广东省郁南县西江林场设置了4种株行距(1.7 m×4 m,2.0 m×4 m,2.5 m×4 m,3.0 m×4 m)试验,分析不同造林密度(1 470、1 250、1 000、833株·hm^(-2))对0.8~7.8 a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有显著的影响;除0.8 a生的林分保存率外,其它年龄的林分保存率均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降低,1 470株·hm^(-2)与其它3种密度间的林分保存率存在显著差异;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高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较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逐步递减,1 470、1 250株·hm^(-2)与其它两种密度间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在2.8~7.8 a生时均存在显著差异;在7.8 a生时,以1 250株·hm^(-2)为造林密度的林分蓄积量最大,达195.0 m^3·hm^(-2),分别比造林密度为1 470、1 000、833株·hm^(-2)的林分高16.28%、5.86%和14.37%。以获得较高的林分蓄积量为目标,初步推荐1 000~1 250株·hm^(-2)的造林密度。
摘要:为了快速、准确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 fever virus,ASFV),本文根据我国流行毒株ASFV SY18(GenBank ID:MH766894.1)已公布的K205R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针对K205R基因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经过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和临床样品检测试验分析显示,本文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Ct值与标准品在1×10^(11)~1×10^(2)copies/μL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斜率为-2.797,检测下限为10^(2)copies/μL,与其他能引起相似临床症状的猪源病毒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间与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53774%,重复性好。本方法适用于临床样品及本实验室构建的表达ASFV K205R基因的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鉴定及检测,对ASFV快速检测及ASF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或开腹远端胃切除术对患者围手术期炎性指标影响的差异。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 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 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细胞、CD8细胞和NK细胞等指标, 并分析两组患者间各项炎症指标差异、变化趋势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两组间基线数据、炎症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Mann-WhitneyU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本研究纳入135例患者(腹腔镜组67例, 开放组68例)。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均衡。腹腔镜组对比开放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相应时间点[中位数(IQR)]的IL-6[6.09(2.52~10.60)、70.11(39.17~118.00)、34.00(19.59~65.16、20.52(11.76~43.10);5.84(2.45~16.10)、71.70(41.39~134.00)、45.30(16.96~76.30)、16.89(10.23~37.86), Z=-0.367、-0.350、-0.552、-0.771]、TNF-α[11.80(8.82~22.25)、12.70(9.30~25.23)、19.10(13.68~24.80)、13.70(10.97~20.65);11.15(8.34~18.02)、11.20(9.15~19.10)、15.25(13.10~23.73)、15.40(10.95~24.52), Z=-0.941、-0.827、-1.521、-0.717]、CD4细胞[41.94(36.66~47.14)、34.99(27.35~38.77)、38.81(34.20~47.12)、43.83(38.48~49.89);42.25(38.41~45.08)、33.17(27.73~38.23)、40.54(35.74~44.13)、43.74(38.92~49.04), Z=-0.157、-0.998、-0.036、-0.561]、CD8细胞[20.23(17.63~25.77)、21.11(17.94~25.48)、20.07(16.61~24.51)、19.64(16.94~25.28);24.39(20.24~27.67)、23.62(19.20~29.07)、23.09(18.32~25.31)、21.57(19.29~25.35), Z=-1.899、-1.345、-1.400、-1.095]、NK细胞[14.91(10.45~19.50)、16.13(12.40~22.31)、13.22(9.02~17.63)、10.15(7.85~15.13);12.69(8.26~17.50)、16.81(12.30~23.93)、12.04(9.09~16.92)、10.22(7.27~15.10), Z=-1.314、-0.190、-0.765、-0.32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动态变化趋势以及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9.4%)例;11(16.2%)例, χ^(2)=0.240, P>0.05]。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 腹腔镜手术后围手术期炎性指标变化与开腹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腹腔镜手术除了微创优势外, 手术应激相关优势需深入探讨。
摘要: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丰富,但资源品质总体较差,勘探开发相对滞后,为实现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科技创新是重要路径,强化科技项目的执行管理是重中之重,并创新运用"点-线-面"方法。优选"点",理清科学问题关键,发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把控"线",建立和完善各项主要工作的程序控制线,确保各阶段顺利衔接,避免各自为政;拓宽"面",制定合理的推广应用策略,加大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力度,加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遵循由研究到实践、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认识过程,从加强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入手,建立信息实时更新与共享的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平台,对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进行程序化监管和调控,建立全生命周期组织管理模式,加强顶层设计引领页岩油示范区建设,以此推动我国页岩油产业快速发展。
摘要:为获得具有良好抗原性的猪圆环病毒3型(PCV3)Cap重组蛋白,根据本实验室已测序获得的1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阳性病料中提取的病毒DNA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得到PCV3的去核定位信号的Cap蛋白基因,将目的片段插入到pCold TF载体中构建pCold TF-dPCV3-Cap重组质粒,然后将其转化至表达宿主菌BL21(DE3)中,通过优化表达和纯化条件,最终获得纯度较高的Cap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该蛋白能够在上清液中大量表达,并且在IPTG终浓度为1 mmol/mL、16℃诱导20 h的条件下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结果证实通过磁珠纯化后的目的蛋白与PCV3阳性血清能够发生特异性反应。因此,重组Cap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研制PCV3多表位基因工程疫苗和血清抗体诊断方法的候选靶抗原。
摘要:目的调查我国各级教学医院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开展情况,为推动临床手术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研究团队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0家医院(包括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和省、市、县级的非直属教学医院)的300名临床医师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数据。结果共有来自249家医院的286名医师参与了调查。目前仍然在开展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医院占比42.2%(105/249),主要集中在大学直属附属医院[33.3%(35/105)]和市级非直属教学医院[36.2%(38/105)],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学生主要为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74.3%(78/105)]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学生[56.2%(59/105)];而曾经开展但目前已经停止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医院占比29.7%(74/249)。77名来自停止阑尾切除教学手术医院的医师认为停止开展的主要原因包括过高的医疗风险[70.1%(54/77)]和医学生临床基础知识较差[42.9%(33/77)];对于未来大范围开展阑尾切除教学手术,93.0%(266/286)的医师表示支持,并指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增加学生担任第一助手的机会、以及提高学生腹腔镜基础技能,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保障该教学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我国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开展面临挑战,重新大范围开展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且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为阑尾切除教学手术注入新的活力。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