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苯丙酮尿症是一种罕见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疾病。苯丙酮尿症是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导致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的。盐酸沙丙蝶呤于2007年12月被美国FDA批准上市,是唯一用于治疗四氢生物蝶呤反应性苯丙酮尿症的药物,由于其结构复杂及手性难控制等特点导致合成困难。在此,我们对盐酸沙丙蝶呤及其关键原料生物蝶呤的合成进行了综述。
摘要:亚健康状态多为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调所导致。针刺治疗亚健康的治疗方法有:普通针刺、腹针、杵针、电针、头针、穴位注射、综合疗法。应用于亚健康治疗的穴位有39个,而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分别是:足三里、三阴交、百会、气海、关元、内关、太冲、中脘、肾俞。在亚健康的治疗中,有10条经络上的穴位被选取,其中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督脉使用频率较高。近年关于亚健康的针灸治疗方法,单一治疗方法的文献呈下降趋势,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综合治疗方法的文献,如电针、针刺结合走罐、针刺和耳穴、针刺配合刮痧等,究其原因,是因为临床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采用复合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一针刺治疗。在亚健康的治疗过程中,更多种的针刺方式被应用进来,如杵针、梅花针、水针等,丰富了针刺治疗亚健康的临床理论,也拓宽了治疗思路。但是部分研究设计比较简单,样本量偏少,有的甚至没有设置对照组,导致相同的治疗方法彼此间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很大,很少有研究设置随访,致使远期疗效并不明确。传统的针灸方法相互融合,但是和先进科技手段结合还非常欠缺,也很少有人涉及与现代医学协同治疗的领域,中医医务工作者应开拓创新,将先进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
摘要:根据数字控制系统的直接信号流图,设计了改进的Johnson算法,并用MATLAB语言编制了适用任意输入信号的数字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该软件模型输入简单,不仅能得到系统的输出响应,而且还能得到系统输出模型,为数字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摘要:针对某旋转直驱式伺服阀对驱动电机小长径比紧凑型结构形式的设计要求,从伺服阀功率级200 Hz动态响应需求出发,设计了一款环形行波型超声电机。分析了超声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建立了超声电机定子转子摩擦传动模型,搭建了超声电机特性测试实验台并进行了转矩-转速测试,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电机设计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超声电机驱动频率和驱动电压的影响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超声电机在49.8 kHz的驱动频率下具有最大的工作效率,驱动电压大于110 V时可以满足伺服阀转速与转矩工作需求,并且在49.8 Hz的驱动频率和110 V驱动电压条件下可以接近最大的工作效率。
摘要:梁端弹簧型自复位框架(self-centering frame, SCF)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抗震结构体系,通过梁柱节点铰接构造来使整体结构抗侧刚度弱化,并在梁端设置钢板弹簧来给节点设定确定的转动刚度,从而达到地震作用下结构减震和震后结构自复位的目标。在已有理论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梁端弹簧型自复位框架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此类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以及结构的抗震设计流程。结合一幢三层自复位耗能框架结构的设计实例,进行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通过有限元模拟对该结构的动力响应与常规框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梁端弹簧型自复位耗能框架结构具有较小的加速度响应和层剪力响应,以及良好的变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梁端弹簧型自复位框架结构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摘要: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CR-RCF)采用梁柱铰接节点,后张预应力钢筋提供结构整体恢复力,并采用层间阻尼器耗散地震能量、控制结构整体位移。通过模拟地震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介绍了CR-RCF结构的摇摆机制及摇摆节点的构造形式,设计了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常规框架两个振动台试验模型,输入El Centro地震波,得到了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结构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了两个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结果表明:CR-RCF结构较常规框架具有更小的抗侧刚度,故其地震加速度响应更小;CR-RCF结构设置了层间阻尼器耗能装置,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整体位移得到有效控制;在经历罕遇地震作用后,仅层间阻尼器进入屈服状态,主体框架承重构件保持完好,无任何损伤,表现出优异的'免损伤'特征。
摘要:巨菌草收获机切割器的模型与工作参数直接影响到收割能耗与质量。基于虚拟样机设计技术与切割仿真理论,利用ugnx1847参数化建立整杆式巨菌草双圆盘切割器三维实体模型及巨菌草物理模型,在adams/view模块中将巨菌草茎秆柔性化,导入adams中完成虚拟样机设计并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试验验证虚拟样机设计及仿真的正确性。以刀盘倾角、刀片刃角、刀盘转速为影响因素,切割茎秆的切割力为评价指标表征切割损耗,对影响切割力与切割损耗的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虚拟正交试验,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响应面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切割器转速为480 r/min,刀片刃角为25°,刀盘倾斜角为2°时,切割力为最低水平266 N,切割损耗有效降低,为巨菌草切割器关键部位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摘要:根据航空电子设备的特点,提出并建立了电子设备多学科优化设计平台的体系结构。该平台由集成平台层、工具层、集成设计框架层和应用层构成。重点论述了平台的关键技术,包括CAD/CAE集成建模技术、多学科优化流程定制技术、总体方案评价技术和数据库系统设计技术。最后,实现了平台的原型系统,并已应用于航空电子设备的设计中,验证了平台的有效性。
摘要:柱端铰型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经过特殊节点设计与结构控制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消能减震结构体系。通过对一个缩尺比1/3的三层三跨摇摆框架模型和一个同尺寸的常规钢筋混凝土模型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模型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分析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柱端铰型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耗能机制明确,地震作用后能自主复位,主体承重构件在大震下保持完好,是一种免损伤的新型结构体系。
摘要:提出了一种用于设计LIN网络消息时序的动态调度算法。针对LIN网络主从式的通信模式,提出了逆向负载率和正向负载率,用于分析系统的可调度性,然后基于基本时间片和系统矩阵,将正向消息作为事件型消息,将逆向消息作为周期型消息进行动态调度。该算法使得在逆向负载率较小的情况下,正向转发消息的时效性大大提高;网关设计更加灵活,能适应不同的正向消息到达率,在使用CAN/LIN混合网络传输时,网关将具有更加良好的实时性和通用性。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利用该方法设计了4个LIN网络。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