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对水平环缝内冷水自然对流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水平环缝宽度为6~18mm,外壁温度维持0℃,换热温差为2~24℃。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内壁面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随环缝宽度的增大而增加;当温差小于4℃或大于8℃时,平均表面传热系数随温差的增大而增大,在4~8℃范围内,随温差的增大而减小。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了内壁传热关联式。
摘要: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对FSAE赛车进行操纵稳定性仿真优化是缩短赛车开发周期、提升赛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方法。基于ADAMS/Car建立FSAE赛车各系统模块,并装配成符合要求的整车虚拟样机,在前后悬架运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以前悬架硬点坐标为设计变量,以前轮定位参数和侧倾中心高度为优化目标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为了对优化后的虚拟样机进行验证和整车操纵稳定性评价,分别选取75 m直线加速和整车稳态回转试验进行仿真,分析发现,直线加速仿真时间与实车试验数据偏差较小,侧倾角增益为0.65(°)/g,转向半径比大于1,整车稳态响应特性良好。
摘要:针对现有移频干扰对抗方法,分析得出基于回波匹配输出中心频率鉴别干扰适用范围有限、调频斜率捷变LFM(Slope Varying LFM,SV-LFM)波形能够一定程度抑制干扰,但需设计合理捷变方式的结论.同时,以LFM脉冲多普勒雷达抗自卫式移频干扰为背景,提出联合相参积累和二维分数阶傅里叶变换(Two Dimensional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2D-FRFT)干扰鉴别方法,根据回波信号在两种处理方式下的峰值差异,对比门限鉴别目标真伪.仿真结果表明分析结论正确,所提方法可行有效.
摘要:论述了羊场湾矿井主斜井带式输送机优化设计,包括参数选择、选型计算和主要部件比较,从而提高了输送机的性能而且降低了成本,同时对大运量、高速度主斜井带式输送机设计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成功经验。
摘要:基于MICO 开发CORBA 应用程序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介绍了CORBA 的基本原理和MICO 与CORBA 之间的关系,探讨了MICO 技术在多机多进程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如何使用MICO 来构建CORBA 应用程序的方法。最后讨论了MICO 在多机多进程系统中实现通讯的应用实例。
摘要:为了提高大气环境监测激光雷达探测距离,提出了由光电倍增管和单光子计数器协同工作的方案。具体方法是由光电倍增管探测近距离强回波信号,由单光子计数器探测远距离弱回波信号,并通过多次结果累加来提高信噪比。按照差分吸收(DIAL)测量技术要求设计并实现了双通道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系统基于FPGA设计,使用14 bitsADC进行信号采样,通过硬件逻辑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并通过USB2.0接口与计算机通信。实验表明,该系统有效提升了激光雷达探测距离,且采集速度快、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完全可以满足激光雷达数据采集的需要。
摘要:针对动态条件航天测量船惯导系统姿态角精度鉴定和评估这个困扰多年的难题,提出一种利用经纬仪观测恒星对惯导姿态角误差进行解算的方法:用短时间(每颗星记录2 s)观测方位角大致均匀分布的多颗恒星数据解算惯导姿态角误差的稳态分量;用较长时间(每颗星记录200 s以上)观测特殊方位角单颗恒星的数据,观察惯导姿态角误差的动态特性。详细介绍了该方法数学模型的推导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方法各种数据误差源对解算精度的影响,并利用实际观测数据对惯导姿态角误差稳态分量和动态特性进行了解算和观察,结果与航天测量船惯导系统的设计指标基本吻合,表明该方法可以作为评估航天测量船惯导系统姿态角动态精度的一种有效手段。
摘要:计算机数值模拟是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触发力量.在数值模拟中,求解大规模稀疏线性方程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迭代求解过程中稀疏矩阵向量乘法是耗时最长的计算核心之一,存在严重的数据局部性差、写冲突、负载不均衡等问题.因此,稀疏矩阵向量乘法已经成为了当前性能优化的难点和研究热点.本文面向国产众核处理器架构,以申威26010国产众核处理器为平台,针对稀疏矩阵向量乘法,在线程级和指令级并行层面上进行细粒度的并行算法设计和优化实现.其核心思想是,将众核架构设计精巧的矩阵分层分块技术用于矩阵存储、访问和任务调度,在保证右端向量数据复用的同时有效实现了负载均衡,避免了申威26010上因频繁缓存判断和细粒度访问导致的潜在性能问题.通过对SuiteSparse矩阵集合中的2710个算例的测试,该算法可以获得与主核上的串行算法相比11.7倍的平均加速和55倍的最高加速.
摘要:综合考虑显色反应选择性、反应速度、灵敏度和偶氮化合物的水溶性等问题,通过对偶合组分分子结构的理论设计和实验筛选,研究了显色反应方法和条件,提出利用J酸(2-氨基-5-萘酚-7-磺酸)作为偶合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芳香族氨基化合物。溴化钾催化,室温下,亚硝酸盐与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在稀盐酸水溶液中发生重氮化反应,在碳酸钠水溶液中重氮盐与J酸偶合生成有色偶氮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480nm。所测苯胺、4-氨基苯磺酸和1-萘胺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3.95×10^4,3.24×10^4和3.91×10^4 L·mol^-1·cm^-1。水中共存离子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水中常见离子对测定结果不产生影响。采用J酸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上海市复兴岛运河水样,同时,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实验,实验结果:苯胺回收率为98.5%~10^2.1%,相对标准偏差2.08%。J酸是一种常见有机试剂,易溶于水,挥发性低,其毒性大大低于盐酸萘乙二胺。J酸分光光度法测定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快速、测定结果准确等优点,可用于环境水体中痕量芳香族氨基化合物的测定。
摘要:线粒体参与能量提供、信号传导、细胞分化等诸多生理活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以线粒体为靶标是一种癌症治疗新策略。利用纳米技术构建线粒体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改善传统药物溶解性,延长药物半衰期,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降低不良反应,有望解决肿瘤治疗中出现的耐药性问题。本综述着重于癌症治疗领域,介绍了线粒体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癌症治疗的机制,并概述了近5年线粒体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思路、分类及应用研究,最后拓展分析了以线粒体为靶点的其他研究如仿生载体等,并讨论其存在的优势及不足,为未来纳米药物靶向线粒体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