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通过粒子模拟对平顶型正弦波导返波管的器件性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工作电流为9mA的条件下,调节工作电压从15~25kV,该返波管可以在207.82~233.44GHz的频带内产生大于1.96 W的输出功率。
摘要:为了解新疆野生北山羊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的分子特征,根据GenBank公布的PPR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RT-PCR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获得病毒全基因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对分离的PPRV毒株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本次分离的PPRV毒株(China/XJAKS/2017)属于基因IV型,基因组全长15954 nt,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在系统进化上,与国内新疆分离株China/XJBZ/2015、China/XJYL/2013同源率分别高达99.0%、99.6%,与国外的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PPRV已经在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传播。结果提示,PPRV传入野生动物群为我国消除PPR带来极大困难,需加强我国边疆地区PPR免疫隔离带建设,并对野生动物PPRV分子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追踪监测。
摘要:目的对猫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进行克隆、表达及纯化,并探讨其生物信息学特征。方法在Genebank中α-synuclein基因的保守区域内设计引物,从猫脑c DNA文库中PCR扩增得到猫的α-synuclein基因,再将此基因双酶切后克隆到p 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采用IPTG诱导表达。然后对猫α-synuclein氨基酸的同源性和疏水性进行分析。结果实验成功从猫脑c DNA文库中扩增出α-synuclein基因,基因全长381个碱基,编码126个氨基酸。获得的全长基因成功克隆进入p ET28a,最后转染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可溶性表达的α-synuclein蛋白质,蛋白质分子量为13.12k D,与预期分子量一致。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猫α-synuclein蛋白与人源及鼠源α-synuclein氨基酸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别为87.35%和83.15%,但是与鼠和人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猫α-synuclein氨基酸缺失41~54位氨基酸。蛋白质结构预测显示猫α-synuclein具有很好的疏水性,有助于诱导表达时形成可溶性蛋白,这一结果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结论本研究首次克隆了猫α-synuclein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实施了可溶性表达,为后期研究α-synuclein的进化、蛋白晶体结构、生物学功能和帕金森动物模型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摘要:在查阅国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GNa液、Nisin、有机酸等几种国内认为较好的鲜肉生物与化学保鲜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GNa-Nisin组、Nisin-Acid组两种新的配方。经试验,GNa液在稳定冷却肉感官指标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抑制脂肪的酸败、控制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增加效果较差。Nisin对于抑制G+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效果,但易使产品出现轻微的异味。本试验中;有机酸有明显抑制大肠菌群的效果,但易使产品出现肉色恶化和明显的异味,也能加深或提高脂肪的酸价和H2S含量;试验还得出多种保鲜液配合使用时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具有较好的抑菌保鲜效果。
摘要:2016年我国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中发布国家百万自然人群队列建设项目,建设七大区域自然人群队列。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区域划分七大地区之一,气候特征显著、膳食习惯独特且人口老龄化严重,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居全国前列。因此,建立东北区域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系统探寻疾病发生和预后相关区域特色暴露因素,为建立东北地区疾病预防新策略、降低国家医疗负担、提升东北地区人口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7月,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现场工作启动,现场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血、尿、粪便样本的采集和检测,截至目前,队列总计完成各年龄层共115414人的基线数据收集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建设概况,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目的:构建sh Hipk2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探讨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omeodomain-interacting protein 2,HIPK2)在七氟醚诱导的原代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构建针对HIPK2靶基因的慢病毒,转染至原代海马神经元,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转染效率,应用RT-PCR验证干扰效果。病毒转染3 d后,处理组经过4.1%的七氟醚暴露6 h后,进行相应的检测。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LDH检测细胞毒性,FITC/PI流式细胞仪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结果:RT-PCR显示较Scr组与Con组相比,sh HIPK2组HIPK2 m 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流式凋亡细胞检测结果显示Scr+Sev组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Scr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cr+Sev组Cl-caspase 3蛋白水平较Scr组相比明显升高,sh HIPK2+Sev组与sh HIPK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PK2可促进七氟醚引起的原代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摘要:目的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编码基因。方法依据GenBank日本血吸虫HGPRT开放阅读框(ORF)设计一对引物,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别引入BamH和Sal酶切位点。以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安徽株,简称Sjc-A)成虫总RNA为模板,反转录PCR(RT-PCR)扩增日本血吸虫大陆株HGPRT(SjcHGPRT)全长编码基因。经双酶切纯化的PCR产物与同样双酶切纯化的pET28a质粒DNA片段用T4DNA连接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jcHGPRT,转化感受态*** BL21,并大量扩增。重组质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鉴定。pET28a-SjcHGPRT/*** BL21工程菌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SjcHGPRT编码基因RT-PCR产物约700bp,构建的pET28a-SjcHGPRT重组质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和PCR扩增产物于琼脂糖凝胶电泳均观察到相同大小的基因片段,根据核苷酸序列测序结果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报道的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湖南株,简称Sjc-H)及曼氏血吸虫HGPRT分别有99%和83%的同源性。获得的重组蛋白(reSjcHGPRT)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分子量约30kDa,并能被抗His-G-HRP抗体、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和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识别。结论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安徽株)HGPRT表达获得成功,并获得了纯化重组蛋白,为开展该分子功能和免疫原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摘要:目的分析一家系2例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distal hereditary motor neuropathy,dHMN)患者临床特征,探讨牛痘相关激酶1(vaccinia-related kinase 1,VRK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一家系2例dHMN患者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女儿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双下肢肌萎缩并逐渐加重,感觉无异常。先证者弟弟有类似症状及体征,父母及女儿无相关症状及体征。先证者存在VRK1基因c.1124G>A位点纯合突变;先证者父母及其女儿均存在VRK1基因c.1124G>A位点杂合突变;先证者弟弟未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测序。该突变为已报道致病性突变;该突变使VRK1蛋白C端第375位色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p.W375X),导致VRK1蛋白部分功能缺失,为无义突变。结论VRK1基因c.1124G>A(p.W375X)位点纯合突变可能是该家系2例dHMN患者的致病原因;VRK1基因突变导致dHMN患者的临床表型存在异质性。
摘要:NutriGrade证据质量分级系统针对营养学研究证据所基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队列研究分别建立了不同的证据质量分级方法。应用于随机对照试验的NutriGrade证据质量分级部分包括7个评价条目:①偏倚风险、研究质量和研究局限性(3分);②精确性(1分);③异质性(1分);④直接性(1分);⑤发表偏倚(1分);⑥资助偏倚(1分);⑦研究设计(2分)。依据评分标准分别对评价条目计分,最终将各条目的评分结果汇总转化为:高质量证据(8-10分)、中等质量证据(<8分)、低质量证据(<6分)和极低质量证据(<4分)四个证据质量等级。本文系统解读该部分NutriGrade的评价条目及评分标准,应用实例加以分析,以期为国内研究者理解和应用此工具提供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轻症抑郁(轻性抑郁障碍、恶劣心境以及轻度抑郁症)患者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将89例轻症抑郁患者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结束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7分列为临床治愈组(n=58例),≥7分列为非临床治愈组(n=31例),采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情感气质自评量表简版(TEMPS-A)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情感气质类型并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治愈组与非临床治愈组在基线抑郁症状(t=-2.783,P=0.007)、焦虑症状(t=-3.707,P=0.000)和TEMPS-A的循环气质类型(t=-2.470,P=0.016)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循环气质(B=0.157,Wals=3.872,P=0.049)、基线焦虑症状(B=0.162,Wals=8.659,P=0.003)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情感气质类型中的循环气质和基线焦虑症状可作为影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疗效的预测因素;而诊断类型不同不影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疗效。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