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提高船舶自主研发设计质量,通过梳理和规范自主研发设计全流程关键环节,分析各环节(包括初步设计、报价、合同技术谈判、物资技术订货、详细设计、完工设计等)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影响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制定质量控制要点,提出全流程质量控制途径和方法,构建一套自主研发设计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适用于各类型船舶自主研发设计的质量管控。
摘要:冰壳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背景下逐渐兴起的创新型建筑形式,目前对于冰壳的研究正处于发展探索阶段。本文从对既往冰壳的形态生成方式及其建造实践的总结与分析入手,探索基于结构性能驱动的复杂曲面形态冰壳的创新型参数化设计方法,进一步通过冰壳实践项目——丁香亭(TRI-PAVILION)的设计及建造实践,验证此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旨在完善复杂曲面冰壳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方法,丰富冰壳建筑形态,促进我国冰雪建筑的创新发展。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相位Fourier变换(apFFT)的电力系统相量测量新方法。该方法利用apFFT良好的抑制频谱泄露能力以及"相位不变性",实现了PMU装置快速、准确的相位估计,然后采用时移相位差谱校正法实现了频率以及幅度参数的估计。文中给出了算法具体的计算流程,并采用ARM9微处理器完成了新型PMU测量装置硬件设计。仿真实验表明,在无噪情况下本文方法接近于无偏估计,在参数估计的RMSE相同时,与传统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可提供7 dB左右的信噪比增益。
摘要:建筑的气候适应机制自古以来便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设计依据,商业建筑主要通过主动式设备调控室内环境。建筑入口作为建筑环境控制的末端,受外界气候环境影响较大。根据各地气候差异,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手段也有所差异。本文基于对东北严寒地区商业建筑的调研,针对建筑入口由于冬季冷风渗透造成能耗升高与舒适度下降的问题,对典型模型进行风环境模拟,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入口前庭空间设计策略,为东北严寒地区商业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优化提供参考。
摘要:为提升传统船用自动化仪表的数据处理能力,介绍一种由51单片机与DSP构成的主从机系统解决方案,并以W77E58和TMS320VC5402为实例对这种结构及其HPI程序加载的实现进行详细介绍。这种主从机结构硬件结构精简、软件设计灵活,经过3年的工程应用证明该系统工作稳定,运行可靠。
摘要:本文针对高性能汽车发动机气门生产中存在的锥面气密性不足问题,对气门的锥面磨削工装进行了分析,以工件制造过程获得的锥面圆度数据及样件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加工过程中影响锥面气密性的因素,发现气门锥面磨削装夹方式对锥面的表面质量及圆度影响因素显著,使气门锥面气密性的存在较大差异。由此新设计了定心式弹簧夹具,可提高气门磨削后锥面圆度微观轮廓的一致性,使气门的锥面气密性达到了指标要求。
摘要:针对单层黑磷表面等离激元器件存在吸光效率低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黑磷异质结构的各向异性表面等离激元器件,系统研究了其共振光谱及红外传感特性。所设计的石墨烯/黑磷异质结构和非对称类法珀腔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器件的吸光效率,通过优化器件中谐振腔的厚度将器件在x和y偏振方向上的吸光效率提高至95.54%和97.44%。此外,通过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动态调控器件的共振波长,实现了对8 nm厚聚环氧乙烷分子v(COC)s和r(CH2)a振动模式的选择性探测,其最高增强倍数分别为88和155。该各向异性表面等离激元器件具有工作波段可调谐、增强倍数高等优点,在痕量物质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高压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在代替传统的电流误差开关函数基础上,引入电流误差饱和函数,构造新的电流滑模观测器,对电机转子位置信号进行准确估算,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摘要:高烈度山区简支梁桥的减隔震设计不可忽视。采用铅芯橡胶支座作为减隔震支座,主要研究了该减隔震支座对桥梁结构的周期、墩顶与主梁之间的位移差、墩底以及墩顶的剪力和弯矩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铅芯橡胶支座可以延长桥梁结构的周期,降低结构的刚度;同时可以大大减小桥墩墩顶、墩底的弯矩和剪力值,但墩顶与主梁的位移差会增大。
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CPLD的信息传输系统,用于柔性直流输电阀控系统与下级子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采用高速元件、冗余电路设计、软件算法优化等措施,使得该系统能够在保证数据快速响应的前提下,运行在高电压和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给出了系统设计的硬件原理图、软件流程图和测试波形。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简单可行、抗干扰能力强,可以满足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信息的可靠快速传输。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