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外部引导序列(EGSs)是一类与mRNA靶序列互补并能引导核酶P切割靶mRNA的小分子RNA。本实验构建稳定表达UL49基因的HeLa细胞系,设计合成了针对于人巨细胞病毒(HCMV)UL49基因的12ntDNA性质的EGS1386,通过转染稳定表达UL49基因的细胞系,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目的基因UL49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DNA-EGS1386作用下UL49基因的表达量降低了50%,表明DNA-EGS1386可以有效引导人的核酶P切割目标mRNA。因此,DNA-EGS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基因沉默技术和潜在的抗病毒试剂。
摘要:密封的动力特性对旋转机械转子系统稳定性影响较大,反预旋密封是提高密封稳定性的有效方法。本文设计加工了阻旋栅与反旋流密封,实验研究了反预旋密封动力特性,设计搭建反预旋密封动力特性实验台,应用不平衡同频激励法实验研究反预旋对密封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预旋密封的动力特性绝对值随进出口压比与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反预旋装置可有效降低密封交叉刚度,增加密封主阻尼,提高密封稳定性。本文研究揭示了反预旋密封抑制气流激振力的机理,为设计反预旋密封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为评估不同饲料蛋白源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设计了8种不同蛋白源饲料,试验饲料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试验饲料原料组成,饲料蛋白源分别为鱼粉(对照组)、棉粕、大豆浓缩蛋白(SPC)、花生粕、菜粕、黑水虻、鸡肉粉和血球蛋白粉。养殖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9.00±0.05)g的黄姑鱼幼鱼48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养殖试验为期8周。结果表明:除对照组外,棉粕和SPC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以及饲料利用率最高;血球蛋白粉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以及饲料利用效率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球蛋白粉组全鱼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组(P<0.05);鸡肉粉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菜粕和血球蛋白粉组(P<0.05);各个饲料组黄姑鱼幼鱼肌肉中氨基酸种类相同,但氨基酸含量差异明显(P<0.05)。所有试验组肌肉氨基酸总量均在93%以上,必需氨基酸总量在45%以上。综合各指标,本研究表明鱼粉、棉粕、花生粕、SPC、菜粕和鸡肉粉是黄姑鱼幼鱼配合饲料中较优质的蛋白源。
摘要:针对包含可再生能量供电的异构蜂窝网络功率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构蜂窝网络能量共享的定向注水算法。由于具备绿色环保、部署灵活和维护便利等优点,可再生能量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正引起广泛关注。该异构网络充分考虑蜂窝间能量共享;以能量效率为优化目标,提出基于能量共享的定向注水算法,并基于此设计在动态能量获取条件下进行能量共享的资源分配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能量共享的系统可以灵活分配能量资源,多余的可再生能量还可以并入电网,获得更高收益,其性能明显优于非合作传统系统的性能。
摘要:为消除发动机非包容影响,开展动力涡轮超转保护研究.本文以某型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对伸根断裂方案中各零部件的设计思路和优化方向进行了相关介绍,重点分析了叶片、轮盘及机匣包容性的优化设计.设计了模拟试验件,通过计算分析,对叶片的断裂位置及转速进行验证,为后续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摘要:车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振动系统,开展车身动载荷研究的困难大。通过简化的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理论解析方法和虚拟样机随机道路模拟方法研究了麦弗逊式悬架与车身连接安装点载荷谱影响规律。开展了悬架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簧上质量变化对车身载荷的影响分析,验证了车身载荷主要簧上质量等参数的影响。研究成果既可以为整车疲劳开发提供较好的经验借鉴,也从影响车身疲劳性能的角度对整车参数和悬架参数定义提出一定的要求。
摘要:针对智能看护机器人在实际生活中对目标的检测速度慢和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轻量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目标进行检测的算法。首先利用MobileNets基础网络对采集到的图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利用多尺度特征图检测不同尺度的目标,同时引入抑制类别样本不均衡的焦点损失函数使模型更加侧重于对困难样本的训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网络模型计算量大幅减少,检测速度提高了7倍,对不同光照条件和复杂的背景环境具有鲁棒性,能够满足对目标的检测要求。
摘要:在机电控制技术的实践教学中,机电对象模型的闭环控制律设计很难被学生理解。该文采用MATLAB SISO(单输入单输出)工具箱软件构建了阀控液压缸闭环控制回路,同时进行PI控制律结构和参数优化设计。通过直观的单位阶跃响应数据和频域稳定裕度仿真结果,帮助学生加深对机电控制对象建模、PI控制律设计及闭环反馈控制回路稳定性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土壤动物的典型体表形态,并提取其仿生信息。利用逆向制造技术和仿生改形技术探索了鞋底的黏附问题,并设计了试验系统。以球冠高度h、球冠底面圆半径r、球冠间距d、球冠分布形态σ为试验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测试了土壤黏附力。对比试验表明:在同等试验条件下,某些仿生改形表面的鞋底具有十分明显的减黏脱附效果,当h=3.0 mm,r=4.0 mm,d=10.0 mm和σ为递增分布形态时,最多可降低黏附力8.27%。
摘要:用盆栽实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u、Cr单一和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物酶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污染水平下,除Cr最低浓度(Cr5)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有激活作用外,其余各浓度的Cu、Cr单一和复合污染均对供试的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4种酶相比较,Cu、Cr复合污染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最小,而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抑制最大。各处理有作物种植的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抑制率均大于相应的无作物种植处理,而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抑制率却小于无作物对照。有作物处理的4种供试酶活性抑制率与对应的无作物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无论是否有作物种植,Cu、Cr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抑制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无作物种植时,Cu、Cr复合污染对土壤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抑制率为协同作用,而有作物种植时则为拮抗作用。建议以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来共同表征Cu、Cr复合污染毒害作用的大小。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