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The advancement of intelligent mining in open-pit operations has imposed higher demands on geological transparency,aiming to provide a robust foundation for intelligent drilling and *** this study,a linear array of 120 nodal seismometers was deployed along the surfaces of the C8 and C9 platforms at fenghuang Mountain to investigate cavities within the rock mass and prevent improper intelligent *** seismometers were 1 m apart along measurement lines,with a 2-m spacing between lines,and the monitoring time for each line was set at 2 *** deployment was paired with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station autocorrelation to analyze ambient noise seismic data and image the velocity and structure within the rock ***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locations and sizes of cavities or loose structures can be accurately identifi ed at the prepared excavation *** with tradition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for openpit mines,the approach in this study off ers higher accuracy,greater effi ciency,reduced labor intensity,and insensitivity to water *** noise seismic imaging for detecting adverse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open-pit mines provides critical insights and references for intelligent mining advancements.
摘要:为研究抵抗线对柱状药包侧向爆破下岩石破碎特性的影响,采用波动理论,分析了自由面处的应力状态;采用直铜丝电爆炸模拟柱状药包爆破,开展了侧向爆破破岩的物理模型试验;再借助超高速摄像技术,观测了试件表面裂纹网的演化过程;结合爆破漏斗区形态、尺寸和碎块分布特征,研究了不同抵抗线下柱状药包爆破破岩特性。结果表明,抵抗线是控制岩石爆破破裂模式、破坏区形态和碎块块度大小的重要因素。随抵抗线增加,裂纹发育速度与密度减小,裂纹网覆盖范围增加,优先贯穿裂纹由横向转变为环向裂纹。此外,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破裂区短轴随抵抗线增加而增加。结合自由面处应力状态,利用最大拉应变准则对此进行了解释。建立了碎块块度与能量单耗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为岩石工程爆破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摘要:介绍了几种隔爆型变频调速电机的强制风冷装置结构设计,并结合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得出不同型号的隔爆型变频电动机对应的强制风冷装置,分析了几种强制风冷装置的不同点。
摘要:利用CRUISE软件对TY4250半挂牵引车进行了建模,并对其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进行了模拟仿真和计算分析;结合试验结果,验证了TY4250半挂牵引车CRUISE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利用CRUISE软件建立了TY4250汽车列车的整车模型,利用多学科优化设计软件ISIGHT对传动系参数进行DOE分析,对相应参数进行优化,使TY4250汽车列车的整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同类车型的动力匹配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爆堆块度分布特征是评价爆破效果的重要指标,针对目前爆堆块度直接与间接法测量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爆堆自适应分层的块度空间分布测量方法,该方法使用GA-LSSVM模型来预测Weilbull函数的形状参数α、β,并设置多个预测点,生成三维爆堆形态预测曲线。同时对Kuz-Ram块度预测模型参数进行转换和融合,建立了爆堆分层距离预测模型,并将其导入Weilbull-GA-LSSVM爆堆形态预测模型,实现爆堆自动分层。通过现场应用,不断优化分层设计,探究爆堆最佳分层位置,达到爆堆自适应分层的效果。以广东省大排矿山为工程依托开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Weibull-GA-LSSVM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爆堆形态,其中爆堆最大前移距离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5.6%,松散系数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多数在9%左右,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2)爆堆自动分层模型能够在爆前合理地输出分层距离以及分层层数,保证了爆后现场爆堆的铲装效率。(3)推导出爆堆最佳分层位置距离公式,实现了爆堆自适应分层,爆堆块度分布测量精度明显提高,更接近于爆堆整体块度分布。
摘要:矿山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台阶爆破作为露天矿山高效开采的重要技术支撑,必须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将台阶爆破从发展历程上分为控制爆破、精细爆破、数字爆破及智能爆破,分析了各阶段的实际进展;从爆破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针对爆破设计、钻孔技术、装药施工及爆破效果分析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整体阐述,认为现阶段台阶爆破碎片化研究较多,未能形成有效的串联系统,建议从一体化技术体系、炸药与岩石自动匹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工作,促进爆破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摘要:寒区矿产资源露天爆破开采设计及其致灾防治已成为我国西部能源安全开采领域的关键性问题。为研究高寒地区露天矿山爆破开采工程中应力波在饱冰裂隙岩体中传播机制,先给出冰岩耦合体的一般定义,界定冰岩耦合体基本特征及其与冻结土体的差异性;其次,采用RFPA^(2D)-Dynamic数值试验方法揭示了爆炸应力波在冰岩耦合体中传播过程,实现波峰运移可视化,发现并分析了应力波在裂隙冰与基岩交界处透、反射现象;进一步,讨论了裂隙冰数量、间距、厚度对应力波在冰岩耦合体中传播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爆炸应力波在完整基岩中传播效果最好,在冰岩耦合体传播效果次之,在含空气裂隙岩体中传播效果最差;与完整基岩相比,裂隙冰的存在削减应力波幅度,应力波在岩棒模型中衰减程度从6.1%变成7.1%;应力波在冰岩耦合体中传播效果受裂隙冰厚度、数量影响较为明显;而间距对其影响较小,透射系数维持在0.925;透射应力波幅值随裂隙冰厚度、数量增加而逐步降低;应力波衰减程度随裂隙冰厚度变化满足:y=0.6527+0.03687x,随裂隙冰数量变化满足:y=0.0715+0.0026x。研究结果为高寒地区露天矿山开采爆破参数设计以及灾害的预防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摘要:海南省某市收缴了199枚废旧未爆炮(航)弹,为了彻底清除隐患,公安机关组织实施了建省以来规模最大的废旧炮(航)弹(含药量相当于4000kg TNT)的销毁。根据这次被销毁的废旧弹的特点,选择了爆炸法。本文按工程爆破设计的思路,阐述了销毁场地和诱爆药的选择、爆破参数选取,以及此次销毁工作的施工组织及安全措施。本文总结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摘要:在露天矿山爆破作业中,为充分考虑各工序环节间的衔接,合理配置矿山生产资源、降低总体能耗,提出爆破共享控制理论。结合矿石宏观破碎和细观损伤的关联关系,创新地提出铲运过程的矿石损伤模型。通过优化各工序作业的衔接,考虑生产设备的磨损、折旧等因素,将钻孔、破碎用电(油)、现场装药爆破、铲装、运输等环节的总能耗进行合理分配,提出各工序的评价和控制指标,建立爆破共享控制模型。结果表明:矿石损伤模型揭示了岩石爆破破坏过程的多阶段特性,通过调控破碎量对破碎能耗进行有效预测,拟合精度达到0.8以上,能够实现破碎机运行效率的优化和破碎能耗的降低。通过爆破共享控制模型,计算得到爆破参数设计的最优解,建立约束条件下最优综合能耗公式,能够实现各环节能量的精准调整,为矿山作业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摘要:介绍 100 m高烟囱和厂房一起爆破拆除.通过时差控制,使烟囱倒塌在尚未完全着地的厂房上,振动测试表明 100 m高烟囱的着地振动大大小于预计着地振动。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