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在高附加值、高时效性要求的货物日益激增的需求驱动下,航空货运和高铁货运联运常态化趋势逐渐显现。在运输方式转换中,衔接环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联运货物的运输成本和运输效率,为进一步优化空铁联运方案,提出了基于“全货机+高铁货运专列”联运外部转运衔接模式,构建货运空铁联运衔接模型,设计货运空铁时刻表衔接方案及摆渡车调度方案,并设计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进一步分析衔接成本及衔接时间。以某日虹桥机场T2航站楼和上海虹桥高铁站的部分实际时刻表数据为例,得到一个货运空铁联运衔接方案。对该方案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需设置3辆摆渡车在空铁之间完成货物的衔接作业,此时各摆渡车的工作量得到合理分配,且每批货物的衔接成本最小;在货运空铁联运总成本中,衔接成本占20%左右,且货运空铁联运在长途运输中成本优势更为明显;装卸货效率是影响货运空铁联运衔接时间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未来长途货运空铁联运运营提供参考。
摘要:针对SDN网络中控制器容易受到DDoS攻击导致CPU资源耗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SDN异常流量检测架构。根据DDoS攻击在通信、频率等方面的特性从流表中提取相关联的七维特征,使用互信息法筛选出四维最优特征子集,结合集成投票算法检测异常流量,利用SDN转控分离的独特性质提出多目标流路由方案,为正常流量分配高带宽、低延迟的优化路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架构能及时准确检测到DDoS攻击,集成投票算法在时间开销和CPU平均利用率方面有较好改善。
摘要:为补足水利信息化短板,减少数据割裂、信息孤岛等情况影响水利现代化建设,本文尝试对水利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框架设计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按照需求分析,框架设计和详细方案设计,保障体系完善等思路,提出了包含智能感知、水利大数据中心、智慧应用、支撑体系等的水利信息网络平台框架,并详细阐述了各子模块的功能和定位,以及新时期水利九大业务和水利监督业务的信息化定位和目标。
摘要:设计了一种四段式轮-履结合越障机器人。设计了越障机器人的整体结构,前肢采用轮式驱动,后部双翼采用结构型履带拖动,以轮-履结合的方式实现正向和反向越障;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合理的简化并进行越障方案分析;采用质心法对机器人进行越障可行性和最大越障高度进行分析,得出最大越障高度;最后通过实验装置进行越障实验,机器人顺利通过设定越障高度,验证了四段式轮-履结合机器人越障性能分析的正确性。
摘要:针对某高速电磁开关阀高性能要求,阐述了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给出电磁场基本表达式,建立了高速电磁开关阀电磁场模型。针对不同工作气隙、不同非工作气隙、不同绕线参数、不同温度以及不同电压高速电磁开关阀电磁场进行了分析,得到高速电磁开关阀电磁场分布云图,分析其磁场饱和程度;得到不同工作气隙、非工作气隙、线圈丝径、线圈层数、线圈电流、NI值、温度等参数下阀芯电磁力曲线,分析高速电磁开关阀电磁力受其结构参数与工作参数的影响因素,为高速电磁开关阀电磁控制单元的设计提供参考,并给出了高速电磁开关阀设计过程的注意事项。
摘要:针对综采工作面临空巷道变形问题,基于发生机理提出了"科学设计、合理支卸、严管现场"治理理念,实施后能够使巷道变形得到明显的控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针对传统交通信号灯人工监测方式信息反馈较慢、监测周期较长以及自动化监测成本较高、影响原有电路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传感器和LabVIEW上位机开发系统的新型交通信号灯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电流传感器与光敏传感器组成的双重监测电路,利用"或"门进行逻辑判断,降低了系统误判率;通过采用霍尔元件及光敏传感器实现了在不改变原电路的情况下可以采集到交通灯的实时工作数据,使系统的安装使用便捷;并减少了故障从发生到解决的时间,提高了监测系统的时效性;基于LabVIEW开发了上位机信息化系统,并设计了信息化流程。经测试,对比传统监测方式时效性差和误报率高的缺点,该系统具有可在10 ms内报警故障的高时效性以及低至0.5%的低误判率的特点,并实现了不改变原有电路的低成本远程信息化智能监测,符合市场的需求。
摘要:为了研究非对称波瓣下外扩张角对S型喷管气动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含非对称波瓣的S型喷管为研究对象,保持非对称波瓣长度、内扩张角、高宽比及上外扩张角不变,取定非对称波瓣下外扩张角依次为17.75°,22.75°,27.75°,32.75°,建立了一组具有不同下外扩张角的非对称波瓣S型喷管模型。通过数值求解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得到了S型喷管气动热力性能随非对称波瓣下外扩张角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个弯道上游流场中,流向涡具有较强的混合能力,其核心区无量纲涡量值随非对称波瓣下外扩张角增大而逐渐增大;然而,在第一个弯道下游流场中,所有模型对应的流向涡核心区无量纲涡量值均已非常微弱。在S型喷管弯道区域,流道流向、截面形状发生巨大改变,使得内外涵流体混合效果显著提高,但混合流体的总压恢复系数却急剧下降。混合流体热混合效率值受下外扩张角影响不明显,但S型喷管下半部分内壁面温度随下外扩张角增大而逐渐上升。在S型喷管出口,下外扩张角为17.75°模型的总压恢复系数为0.9464,高于其他3种模型,并且相对于该截面上总压恢复系数最低值增加了0.55%。
摘要:以往的形式概念分析采用介粒度形式背景,满足对数据跨层粒化的需求,但其既没有将寻找最优粒度和属性约简有效结合起来,又没有在多粒度的背景下高效地解决组合爆炸问题。为此,基于介粒度中粒度选择和属性约简的联系,提出了一种新的最优粒度选择方式——最优粒度约简,以同步进行粒度选择和属性约简。鉴于寻找最优粒度约简存在组合爆炸的问题,设计了逐步搜索方法,通过已搜索的信息更新粒度空间,去除大量非最优粒度约简,显著提高了搜索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势。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具有缓释作用的柚皮素(NG)新型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G-NLC),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初步考察。方法以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NG-NLC。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柚皮素-脂质材料比、单硬脂酸甘油酯-辛癸酸甘油酯比,以及乳化剂用量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通过包封率、载药量、粒径、DSC分析以及体外释放度来评价NG-NLC的特性。结果经过处方优化,确定NG-NLC最佳工艺条件为柚皮素-脂质材料比为20.77,单硬脂酸甘油酯-辛癸酸甘油酯比为1.85,乳化剂用量为58.45 mg,制备的NG-NLC包封率为(80.13±1.45)%,载药量为(3.59±0.06)%,平均粒径为(134.1±9.1)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52±0.044;体外释放实验表明,NG-NLC在p H 7.4的缓冲溶液中前期有突释现象,后期则有缓释特征。结论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成功制备了NG-NLC,为柚皮素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