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在欠平衡钻井期间,钻井液密度确定后,如何适时适量控制井口回压是个难题。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在钻井过程中保持井底循环压力低于地层孔隙压力或储层压力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即设计负压值)。目前,现场普遍采用的调节井底压力的方法是通过手动调节节流阀改变套压使井底压力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但该方法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提出了对井底压力实施自动控制来保证欠平衡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力的精确、有效控制的方法,采用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技术,总结出了一套节流阀压降随开度的变化规律,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欠平衡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力自动控制的技术难题,适合现场推广应用。
摘要:针对极寒气候条件下消防车因低温影响导致关键部位冻堵无法发挥正常性能、影响灭火救援行动顺利开展的问题,设计了一套消防车防冻保障系统。通过试验对消防车发动机动力系统、消防作业系统中易发生冻堵的装置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其冻堵机制,结合装置特性,设计研制出相应的加热保温装备和应急保障系统,并制定了管理措施。性能测试验证了该系统可以使消防车在寒冷恶劣条件下长时间正常作业,有效提升了消防车在极寒天气中的作战效能。
摘要:为实现CAD模型的重用,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信息集的CAD模型相似度评价方法。首先通过提取模型的拓扑结构与几何信息,建立了基于属性邻接矩阵(Attributed Adjacency Matrix,AAM)的二维信息集;然后以信息集作为数据基础,分别以源模型和目标模型的表面作为顶点独立集、以两独立集之间每对表面的相似度作为权重,建立赋值偶图;使用Kuhn-Munkres算法求解偶图中两独立集之间的最优匹配,作为源模型和目标模型间表面间的最相似匹配;最后求解两模型的整体相似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准确的求解模型间表面的相似性匹配关系,并做出合理的相似度评价。
摘要:连续变截面板各处厚度不同,冲压成形后的回弹特性与等厚板有很大差异,如何减小回弹并使各处回弹趋于平衡成为连续变截面板应用中的重要问题。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及其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通过编程建立横梁的变截面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LS-DAYNA对连续变截面横梁和等厚板冲压卸载后的回弹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分析表明:变截面板的回弹规律与等厚板的回弹规律有很大不同;最后利用分块压边圈技术,使横梁的回弹量趋于平衡,同时使整体回弹量下降。
摘要:开发了带有回热夹层的多孔介质微燃烧器,对其预混燃烧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燃烧功率和过量空气系数对微燃烧器的出口尾气温度、燃烧效率、壁面温度和热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宽的燃烧范围内,微燃烧器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和较低的热损失率,而且随着燃烧热功率和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微燃烧器的外壁面温度和热损失率反而减小;多孔介质微燃烧器的最佳燃烧功率为200 W,最佳的过量空气系数范围为2.5<α<3.0.通过对其温度场的分析表明,由于采用了特殊的回热夹层和多孔介质板相向的进气方式,使得反应气体的流动方向与散热方向相反,反应气体在回热夹层和多孔介质中吸收了向外散热,提高了燃烧效率,有效降低了微燃烧器的热量损失;所设计的多孔介质微燃烧器是一种燃烧效率高、热损失率低的微型燃烧器.
摘要:简述了有机过氧化反应过程的危险性,针对其危险特性,在化工车间设计中提出工艺、建筑结构、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安全措施。
摘要:本文结合110国道内蒙古段改扩建工程实际,针对不同地基土质选取部分典型断面,对旧路路基下地基以及加宽路基下地基进行了地质勘探并进行土工试验,将得出的数据与旧路筑路时的地基土勘查及土工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了110国道扩建工程中新旧路基下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趋势,为分析评价类似地基道路加宽后路基变形和稳定的影响以及路基加宽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摘要:背景:对于骨肿瘤性骨缺损,以往多采用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目的:以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骨肿瘤或瘤样病变引起的腔洞性骨缺损为对照标准,观察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封闭残腔以及新生骨密度的情况。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3-07/1998-07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骨科收治骨缺损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患病时间(6.2±2.1)个月,骨缺损(136±30)mm3。对照组62例,患病时间(6.1±2.3)个月,骨缺损(133±37)mm3。方法:实验组接受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对照组接受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首先彻底刮除肿瘤组织,用体积分数为0.95的乙醇烧灼创面后,再刮除烧灼面致出血,然后植入骨移植材料,植入的骨量要充足、紧密。以术后第1周的X射线片作为新骨生长的密度对比标准,术后第3,6,8个月分别摄X射线片,以术后8个月指标为两组比较标准。主要观察指标:比较骨缺损愈合情况,以残腔封闭及新生骨密度为标准。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随访6个月时,实验组失访1例。随访18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失访2例。术后8个月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骨缺损残腔消失,新骨组织与母骨融合为一体,密度和正常骨相同或高于正常骨,实验组44例,对照组46例;骨残腔基本消失,新生骨密度接近于正常骨,实验组12例,对照组10例。与自体骨移植材料相比,脱蛋白牛松质骨与自体红骨髓结合后对修复腔洞性骨缺损疗效相当。结论:应用脱蛋白牛松质骨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与自体骨移植修复腔洞性骨缺损,均可使腔洞性骨缺损残腔基本消失,新生骨密度接近正常骨,两种方法疗效相当。
摘要:目的设计一项神经内外科临床工作人员便于应用的检查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认知功能检查的简易量表。方法选取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损害有较好敏感性和操作性的检查项目,组成5个项目的检查量表。5个检查项目分别为定向力、计算力、词语流畅性试验、画钟测验及图形记忆。每项各为5分,总分计为25分。根据量表分别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损害患者60例和健康对照者60例。评价量表的信度、重测效度,并记录检测时间。结果应用本量表检查的总分值,在认知功能损害组为18.3±3.7,健康对照组为24.2±1.7。认知功能损害组在5个项目检查中的分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检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r=0.92)和效度(r=0.93)。平均检测所用的时间,认知功能损害组为(7.3±2.5)min,对照组为(5.9±2.1)min。结论检查量表操作简便、耗时少、敏感性高,适合于临床工作人员应用,有助于检测和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摘要:通过在山西运城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的现场试坑浸水试验,首次将土压力数据传感器引入浸水试验当中,较为精确记录了试验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压力的变化特征,并将此变化特征与试验沉降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解了二者之间的变化方式及规律,从而阐明了湿陷性黄土遇水发生湿陷而产生沉降变形的临界条件及时间点,即沉降或突降的发生一般是在土层压力变化至最小或接近最小的时段。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