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Ling ZHANG"
14,241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超材料多级结构在太赫兹和可见光波段响应特性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建模与仿真》2024年 第3期13卷 3272-3280页
作者:田冰霜 张玲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 
超材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二维超表面,具备负介电常数、负磁导率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电磁响应。不同结构与尺寸的超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因此超材料在生物医学、光学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太赫兹超材料吸收器是一种将超材料应用于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包装设计中的波普语言
收藏 引用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4期11卷 56-57,64页
作者:刘媛妹 张玲潇河北联合大学宣传部河北唐山063009 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波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相关联的艺术运动。它涉及到大众传媒的各个方面,如广告,服饰,产品包装,建筑设计等等。本文对包装设计中的波普语言作了客观阐述,将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波普艺术语言运用到包装中,这样既能达到产品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人理想与现实的激荡——管窥晚明园林设计的转型
收藏 引用
《中国园林》2017年 第2期33卷 89-92页
作者:刘君敏 张玲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从明末出现的文人画论出发,引出此时期园林受山水审美的变化而产生的设计转型问题。通过对历史遗存下来的早期园林的记载,以及对园林形态改变的比对,指出明末是中国园林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园林出现了大量不同以往而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灰色关联与量化模型的片式元器件焊点抗剪强度预测分析
收藏 引用
《焊接》2025年 第2期 38-46页
作者:樊勋 邓超 张玲 刘晓斌 黄春跃 高超成都市茶店子429信箱成都61003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541004 
【目的】对表贴电阻元器件进行了焊接工艺和焊点最大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基于试验数据运用灰色关联与量化模型进行焊点焊接强度预测。【方法】为此,采用元器件焊点推脱力试验获取了相应的焊点抗剪性能,设计了36组工艺参数组合的非完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视野中产品语言叙述性的建构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8年 第3期24卷 120-122,114页
作者:张凌浩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64 
本文以产品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叙述性设计兴起的主要背景,归纳了其主要的理念和特点,包括它注重事物之间的关系、设计表达的技巧和表达特色等。并进一步提出了产品语言叙述性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同时也指出了其中表达与理解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开放式产教融合模式研究和实践
收藏 引用
《内燃机与配件》2025年 第1期 142-145页
作者:张凌志 刘柏森 邵国平 曲贵波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本研究基于开放性、数字化和AI智能化统一平台思维,设计出了业务互嵌的人工智能专业产教融合新模式,紧紧围绕企业业务链条和实际人才需求,实现了企业需求/规划、研发测试、产品生产运维和高校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大纲制定、理论/实践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布”随人愿——当代纺织服装设计与科学技术发展的互动
收藏 引用
《装饰》2007年 第7期 49-51页
作者:姜绶祥 张翎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 
进入21世纪以来,一方面,纺织科学发挥出自身的技术优势并显现出巨大潜力;另一方面,以艺术创新为主导的开发研究则在提升纺织服装产品的自身美学价值和推动相关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证明,科学研发与艺术设计的紧密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门径管理模型的电动滑板车概念设计
收藏 引用
《机械设计》2015年 第12期32卷 116-119页
作者:钱晓波 张凌浩 陈香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为寻求产品开发的新途径,将门径管理模型导入工业设计领域的产品开发流程,并探讨该方法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延伸和应用。以电动滑板车设计为例,结合门径管理的产品开发方法进行电动滑板车的概念设计,并对产品开发流程进行优化,以便解决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电影服饰的文化传播与观众审美接受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5年 第8期 152-155页
作者:张玲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100024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维度出发,针对当代电影艺术作品与受众审美接受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考证,将电影艺术创作中重要的视觉造型要素——人物服饰作为研究的重点,着力考察电影服饰造型创作中文化语境、文化品位、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产品符号感官体验中的艺术通感转译
收藏 引用
《包装工程》2018年 第6期39卷 14-19页
作者:张凌浩 娄明 何娟江南大学无锡214122 
目的对产品符号感官体验中的艺术通感转译进行分析。方法以用户的符号体验本身为起点,针对产品的特性,从社会、心理、环境、哲学等维度进行多角度的探究。结论产品符号作为意义的载体,与用户的交互并非仅是通过视觉途径的单一感知,更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