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了减少激光二极管泵浦激光晶体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并提高与泵浦材料的光学耦合效率,理论设计并实验制备了低发散角的885 nm高功率激光二极管列阵。通过在限制层中引入渐变光扩展结构,结合对整体外延材料结构的优化设计,有效减小了激光器件的远场垂直发散角。采用AlGaInAs/AlGaAs量子阱适当增加材料的压应变,提高外延材料光增益系数,并对量子阱的组分和厚度进行了优化。采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汽相沉积(LP-MOCVD)技术制备了外延材料,并制作成1 cm单条激光列阵。测试结果表明:器件远场垂直发散角减小到17.6°,输出光功率为20.1W,斜率效率为1.05W/A,相应中心波长为888.2 nm。
摘要:随着中国高寒地区铁路运输的发展,高速列车在高寒、风雪、霜冻等恶劣环境中运行面临严峻的考验,不仅会增加铁路系统的运营成本,还直接影响到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列车底部处于无封闭状态,而且裸露在外的转向架结构又极其复杂,造成在高寒地区运行的列车存在转向架结冰积雪等新问题,目前尚无高效的解决方案。先对列车转向架区域结冰积雪状态、规律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总结,提出影响结冰积雪状态的主要因素,包括雪粒在气场中的运动情况、转向架底部流场情况和转向架底部压差。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列车防冰雪及解决转向架积雪结冰问题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随着新材料研发和表面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抗覆冰效果的超疏水表面功能涂层成为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合已有的金属基体表面降低冰雪附着强度和延缓结冰时间的研究成果,整理出构造微/纳米粗糙结构及降低材料低表面能的具体方法,探讨了超疏水材料在防冰雪方面的应用,并以此基础提出了转向架防冰雪设计的研究方向。
摘要: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HTR-10)的蒸汽发生器为直流型、小盘管组件式结构,盘管弯曲半径小,工作压力为中压范围,由此而带来两相流体流动的不稳定性问题是HTR-10蒸汽发生器研究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用Khabensky等方法分析HTR-10蒸汽发生器的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了入口欠热度、入口节流度、加热功率、质量流量、系统压力、热负荷及出口蒸汽干度等对HTR-10蒸汽发生器密度波脉动的影响。分析表明在HTR-10蒸汽发生器设计工况下不会发生密度波脉动。
摘要:鉴于串联机构难以实现复杂的空间曲面轨迹运动,提出了一种应用在沿空间曲线及曲面进行作业的6-HUS并联运动平台。对6-HUS并联运动平台进行动力学分析,并采用拉格朗日法建立其动力学模型。结合给定的运动算例,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各个驱动杆的驱动力变化曲线。再采用Adams软件对6-HUS并联运动平台虚拟样机进行动力学仿真,虚拟仿真得到的驱动力曲线与数值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证明在机构模型进行适当简化的基础上,采用拉格朗日法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是可行的,这为后续的动力学优化与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利用仿真分析技术对磁体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通过CAD软件建立磁体三维仿真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磁场性能分析,根据磁场分布数据修改磁体结构和去除冗余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减轻磁体重量。
摘要:在三维等参元理论和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了玄武岩纤维贫混凝土基层沥青复合式路面(BFRLC+AC)荷载应力,确定了路面结构的临界荷位,及BFRLC板的合理板长,研究了不同沥青面层厚度、沥青面层模量、BFRLC板厚度、BFRLC板模量及基础模量对玄武岩纤维贫混凝土基层层底应力的影响。为BFRLC+AC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摘要:为了能够完成机上实时武器投放的规划,生成攻击航路,实现飞行、打击和退出的一体化设计,提出了武器投放规划的方法。以制导炸弹为例,分析了武器火力控制处理流程、战场威胁模型和航路规划模型,设计了计算武器投放关键点模型和退出航路规划的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可行。
摘要:目的对隐式人机交互在智慧养老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其特征及发展前景。方法综合梳理智慧养老交互设计研究现状,分析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特征及隐式交互理论基础,结合智慧养老领域典型场景中隐式交互的应用现状及相关课题展开讨论。结论总结出智慧养老领域隐式交互的应用特点,包括涉及较多关键性操作、长期监护及个人数据实时自动采集、第三方介入交互、系统平台建设和社会的参与。推断智慧养老领域隐式交互未来发展方向,即在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依托的智慧养老领域,隐式交互是满足以人为本设计开发的核心部分,它可以通过生物感应、环境识别、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协同共创等方式来实现。新技术应用与落地,数据库建设与共享,将是未来应用研究的关键和热点。
摘要:热管冷却反应堆(简称热管堆)具有系统简单、可靠性高、非能动传热、运行温度高等特点,是当前多用途微型核电源的优选方案。热管的固态属性特征使得热管堆的反应性反馈特点与传统堆芯存在较大差异。热管堆中不仅存在燃料和基体多普勒效应的反应性反馈,还须考虑堆芯热膨胀效应和热管内工质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本文针对美国MW级热管堆MegaPower堆芯方案的启堆工况,进行固态堆芯反馈特性研究。利用反应堆蒙特卡罗程序RMC计算得到堆芯从冷态到热态,燃料、基体、反射层的多普勒系数和热膨胀反馈系数,以及随热管两相工质份额变化的空泡系数。结果表明,在热管堆启堆过程中,堆芯主要受到燃料多普勒效应和基体热膨胀效应的影响,热管内两相分布引起的空泡效应影响可忽略。利用热管堆系统分析程序HPRTRAN分析了MW级热管堆启堆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研究了控制鼓转动速率对启堆过程的影响,为热管堆启动过程控制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集成光子器件设计的需求,本文研究了一种铌酸锂/钠表面等离子体波导(LiNbO3/Na surface plasmonic waveguide,LNSPW),并利用LNSPW构成电光可调的定向耦合器(directional coupling,DC).利用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对波导的模式特性和耦合器的耦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波导尺寸的增大,传播长度可达约200μm,归一化有效模场面积小于0.4.通过调节耦合间距(W_(gap))、耦合长度(L_(C))和工作波长(λ)等参数,铌酸锂钠表面等离子体波导构建的定向耦合结构可实现3 dB耦合.当W_(gap)=100 nm和L_(C)=17μm时,DC在V_(0)=53 V时可实现3 dB耦合,且具有较好的方向性和隔离度.LNSPW的研究为实现可调的DC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在集成电光可调器件研究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除此之外,LNSPW还可广泛应用于非线性光学、光信号处理及光全息存储等领域.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