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针对一款具有波纹管外形的充气伸长型气动软体驱动器(简称“气动波纹管驱动器”),提出一种基于宽度学习系统的无模型跟踪控制方法,使该驱动器有效跟踪期望轨迹.首先,介绍气动波纹管驱动器结构,以及气动波纹管驱动器整体实验平台工作原理.根据驱动器实时位置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宽度学习系统的跟踪控制方法,受PID跟踪控制方法中积分项作用的启发,所提出控制方法不仅采用系统跟踪误差作为宽度学习系统的输入之一,还将跟踪误差对时间的积分项作为另一输入以消除期望轨迹与实际轨迹间的恒定偏差.然后,采用宽度学习系统计算得到控制气压,同时,利用基于梯度下降法的学习律在线调整宽度学习系统权值,进而减小驱动器跟踪误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所提出方法无需建立驱动器模型,能够简化控制器设计步骤,且与深度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相比,能在避免计算量过大的前提下实现较高的跟踪控制精度.
摘要:创新采用起爆具等容计时浇注方法,并通过模拟料试验分析为浇注器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进一步通过理论分析,对浇注器等容型腔和浇注咀结构进行优化,并优化阀体选型:浇注器等容型腔内部锥角为60°,高度205mm,且等容型腔和浇注咀增加保温措施;电磁阀的响应时间和切换频率由0.2s提高到0.02s;优化设计后,浇注器保证了等容型腔内气体平衡,且严格控制浇注温度,抑制物料分层,进而保证浇注速度。最后在民爆企业进行起爆具真药试验,核算起爆具浇注器的产能可达到0.266t/h,相比半自动化生产产能0.15t/h,产能有了很大提高,研究成果为起爆具浇注工序的高效工作提供了保证。
摘要:随着分布式电源在中低压配电网中参与率的提高,多个微网共存于一个区域配电网的现象越来越多,包含几个微网的微网群能量互补与协调控制技术开始引起广泛关注。文中微网内各分布式电源间信息单向传递,采用基于无功电流一致设计虚拟阻抗的下垂控制方法,更好地实现微网无功功率按比例分配。微网群采用分组一致性算法对各微网进行协调控制,以实现微网间能量互济,群内电压和频率精确控制以及有功和无功按比例精确分配。下垂控制和一致性算法控制策略都属于需要各分布式电源进行实时同步协调的对等控制,为了避免一个微网中投入负载但并未超载,然而却引起整个群中所有DG的动态联动这一问题,本文提出改进的运行模式,即当各微网未过载时各微网独立运行,而若有微网过载或波动过大时自动切换为多微网并联运行的群模式。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微网群仿真算例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一致性算法能够实现微网群的电压频率稳定以及功率按比例分配,改进的微网群运行模式能够解决对等控制存在的能量损失问题。
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桥式放大原理的出串联式二维微定位平台,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相对比,对平台的刚度、输出位移、精度以及其固有频率进行了分析与验证。首先,根据桥式放大原理设计了单向的运动机构,将两个单向机构通过串联方式连接实现二维的独立运动。然后,对单向运动机构建立理论模型,求其等效刚度和理论固有频率。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分析,对二维平台的输出性能和模态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频率工作状态下(100Hz以内)二维平台的输出位移与输入电压成良好的正比例关系且两方向的输出性能相似,测得最小分辨步进位移(即精度)为50nm。
摘要:蒙皮拉形工艺的先进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飞机制造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加载轨迹决定着飞机蒙皮拉形成形质量的优劣。基于ANSYS/LS-DYNA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某单凸双曲率蒙皮拉形进行拉形仿真,对模具的最大截面采用应变控制的方法,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中拉形机的运动状态,对飞机蒙皮拉形数值模拟中夹钳区域的加载轨迹进行了初步研究。此外,考虑到蒙皮拉形常见的缺陷及影响因素,分析了最优化理论结合仿真模拟优化工艺参数的重要性。对蒙皮拉形过程模拟仿真,实现"虚拟试拉",以便对其加载轨迹进行优化设计,避免盲目的试拉工作,节约材料,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高飞机蒙皮拉形质量和生产效率。
摘要:设计了一种面向大规模嵌入式设备固件的自动化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对固件进行自动化分析,提取其文件系统、操作系统、中央处理器指令架构等关键信息.针对固件解码成功的自动化判定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类回归树的固件解码状态检测算法,并选取收集的6 160个固件和固件自动化解码后得到的1 823个可反汇编二进制文件作为样本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对其他分类器具有更好的分类效果,其分类准确率、召回率均在96%以上.
摘要:Fe^(3+)在人的许多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氧气运输、DNA合成、髓磷脂合成、线粒体呼吸、神经递质合成和代谢等。然而,过量的Fe^(3+)会诱导细胞产生·OH从而引起细胞损伤,并且还会诱导β-地中海贫血、帕金森病、癫痫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因此,对Fe^(3+)的检测和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以三苯胺为母体的增强型Fe^(3+)荧光探针BL,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水样中Fe^(3+)的识别。结果表明,探针BL对Fe^(3+)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检测限低至0.165μmol·L^(-1)。同时,Fe^(3+)的加入会导致探针溶液的荧光颜色由蓝绿色变为黄色,能够达到“裸眼”识别的效果。通过高分辨率质谱证明了探针与Fe^(3+)为1∶1配位。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识别Fe^(3+)前后轨道能级和电能的变化并解释了其荧光光谱现象。
摘要:为了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揭示共晶和共混对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1,3-二硝基苯(DNB)含能材料的感度、力学性能和热解机理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在COMPASS力场条件下对CL-20、DNB、两者的共混物及共晶的感度、结合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在Reax FF/lg力场条件下对其热解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晶和共混均会降低体系的感度,但共晶效果更加明显;与共混物结构相比,共晶结构更加稳定,共晶和共混均可以改变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降低体系的刚度,增加体系的柔性和安全性,但共混会使体系的力学性能劣化。共晶分子间强的作用会促进体系中各组分的热解反应,NO_2、N_2、NO、H_2O、HONO、HON以及CO_2等是共晶和共混体系的主要热解产物。与共混相比,共晶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含能材料改性方法,可为含能材料的配方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摘要:根据空间光学遥感器的轨道特点和任务需求,通过仿真分析对其进行了热设计。考虑近地空间环境的特殊性,选择防原子氧布作为多层隔热材料的面膜。为减小遥感器框架上安装的星上设备对遥感器温度的影响,设计了大热阻安装结构并使用了聚酰亚胺隔热垫。根据离轴三反光学遥感器及星载一体化卫星的结构特点,划分了主动加热区域,分配了加热功耗。由于遥感器对地观测频率低、工作功耗小、工作时间短,CCD焦面组件不设置散热面。根据遥感器的轨道参数和姿态,确定了3个典型工况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热平衡试验。结果显示,遥感器本体温度为(18±4)℃、光学元件温度为(18±2)℃、CCD温度≤30℃,得到的仿真分析结果和试验数据验证了遥感器热设计的有效性。
摘要:以简便价廉的方法制备出一种新型氟试剂修饰的SiO2-TiO2复合微纳米结构涂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油接触角测试等方法对涂层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该涂层具备良好的UV光驱动亲/疏油可逆转换特性,最初为疏油性(90°),光照后变得相对亲油(24°),黑暗放置后恢复疏油性,且经5次反复循环无明显衰减。与单纯纳米TiO2涂层相比,复合涂层表面油浸润性的转变因微纳米结构的存在而显著强化,且随着SiO2微球直径的增大,其亲/疏油效果得到增强。以上研究为亲/疏油可逆转换智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借鉴。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