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Tonti图揭示并高度概括了多种物理场所共同具备的数学结构,为求解不同物理场提供相同的拓扑算子以构建刚度矩阵。离散几何法是基于离散空间中互为正交的原始和对偶网格,利用其几何尺度直接导出本构矩阵,从而快速建立代数方程的数值解法,它的形式结构直观简单,便于计算。本文根据Tonti图将离散几何法应用于三维集成电路中TSV阵列的电-热-力场的耦合问题,并将计算结果与基于有限元法的商业软件COMSOL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多物理耦合问题上,离散几何法精度可靠,从而有望应用推广至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之中。
摘要:随着海洋技术与装备的快速发展,对海上无人装备的作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有效提高无人系统的跨域作战能力,亟需突破多模态跨域控制技术,实现多系统间的协同配合。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跨介质航行器的跨域控制技术进行梳理,并提出适用于仿生水-空跨介质航行器的两栖多模态切换控制技术和复杂海洋环境下的自抗扰控制技术。研究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航行器跨域控制的鲁棒性与自抗扰能力。其次,初步设计与跨域控制技术相匹配的仿生水-空跨介质航行器软硬件系统,并论证航行器跨域控制系统的可行性。最后,对本文提出的控制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为新型水-空跨介质航行器的跨域控制技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摘要:文章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星载IP交换机的队列管理器,给出了队列管理器的结构和组播实现方式。采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了整个电路,使用ModelSim SE 10.2c对主要电路模块进行了仿真与分析,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使用Xilinx公司的FPGA实现时,队列管理器共占用了1 477个LUTs和48个块RAM,主要逻辑资源消耗可满足三模冗余的设计需求。
摘要:纳米尺度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结构复杂,对集成电路设计带来巨大的挑战。互联线寄生参数提取是设计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须借助有限元法等电磁场求解器。有限元法需要协调性网格来保证稳定地建立代数系统。然而由于分离部件设计、局部网格细化等原因,经常会出现不匹配网格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灵活通用的方法来高效地粘连与分析不协调网格。该方法自然地连接起各种网格,形成多边形或多面体单元,这些单元经常退化成诸如三角形或四面体的单纯型,然后基于有限元法框架,通过退化的广义重心坐标和分段插值处理这些单元,得到网格单元上的分段形函数。此方法避免了对网格的重新划分,避免其他重心坐标法的复杂性,并获得良好的精度。论文选用位于衬底上方的三导体静电系统的电容参数提取作为算例,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摘要:针对油电混动无人机起动发电一体电机,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控制器,以提升无人机动力系统的经济性、响应性和安全性。首先,分析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和广阔应用前景,指出了固定翼与多旋翼无人机的优缺点,并提出混合动力无人机策略,以实现更好的载荷和航时性能;其次,回顾国内外在混动无人机和起动/发电一体化电机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挑战,提出新型“三段式”起动策略并采用线电流测量法进行换相原则;最后,通过设计软硬件及实验平台进行实物验证。
摘要:针对IEEE标准的电脑鼠走迷宫中向心搜索算法在某些情况下搜索效率不高的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A~*算法的改进型向心法法则对传统向心法进行了改进。通过两种算法的对比试验验证,改进型算法转弯46次共74步,传统算法转弯65次共174步,得出改进型向心法较传统向心发搜索效率大为提高的结论。
摘要:针对大蒜收获劳动强度大和成本高,结合目前我国大蒜收获的机械化和全自动化程度低的现状,设计了一款大蒜全自动联合收获机,可实现大蒜挖掘、夹持输送、变排传输、根茎切除和蒜头自动装袋全自动一体化收获。首先,阐述了大蒜全自动联合收获机的整体设计结构和各部分工作原理,并对仿形定位料杯和浮动柔性弹簧切根刀具等关键结构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其次,通过三维建模分析收获机整体结构尺寸的合理性;最后,制作样机进行多指标正交试验,并综合分析收获机重要部件的作业参数。田间试验计算收获效率为0. 04 hm^2/h,相较于人工收获效率提高87. 5%。
摘要:储层层间、平面和层内非均质性影响水驱波及系数。微球调驱技术在渤海油田的应用日趋频繁。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研究了一种典型微球的微观结构、膨胀性能和注入、驱替性能。利用架桥理论讨论了微球的调驱机理。生物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微球以球状或类球状分散于水中,缓慢膨胀7d后基本保持稳定,体积膨胀倍数达20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该微球微观结构以网状结构为主。在填砂模型中注入微球溶液及后续水过程中测压点P1、P2、P3压力上升较为明显,测压点P4上升较为缓慢且幅度较小,说明微球在填砂模型中能够不断向出口端运移,达到深部调剖的目的。在极差为5的双管岩心水驱后注入0.3PV、3000mg·L^(-1)的微球溶液,采收率提高了10.24%。微球膨胀后的架桥封堵与吸附、滞留是其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由微观结构改善剂(MSI)和微观油水流度比改善剂(MMI)组成的"双微改善"复合调驱体系(BMIS),可同时改善储层微观结构和油水流度比。主要研究了MSI在模拟水和BMIS中的分散、膨胀特性和微观结构,模拟油与MMI溶液间的界面张力(IFT),MMI溶液对F油田原油的降粘作用。MSI水化膨胀10d后体积膨胀了64倍。在原油-水-MMI体系中形成了水包油(O/W)乳液,油在MMI溶液中呈球形或椭球形分散。MMI达到1600mg·L^(-1)时,MMI溶液与模拟油的IFT降至0.06mN·m^(-1);原油与MMI溶液为3∶7时,原油降粘率达94.97%。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双微改善复合调驱体系的进一步优化。
摘要:随着制造业发展,生产车间越来越规模化、集成化。车间生产管理包含着物料管理、生产加工管理、成品管理等环节。随着车间规模越来越大,生产过程的管控、生产计划的制定变得复杂。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了一种符合车间生产需求的管理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对生产过程进行了规范,可以有效地管控生产过程中物料、半成品、成品。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为车间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