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构建天花粉蛋白(TCS)突变体,并将其在原核系统内进行表达及纯化。方法:借助计算机预测TCS可能的抗原决定簇(YFF81-83)并设计出适当的突变引物。以栝楼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重组PCR技术扩增TCS突变体全长基因,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与原核表达载体pRSET-A连接,转化感受态***5α,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及测序。将所获阳性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对表达产物进行W estern b lot鉴定。最后用N i-NTA亲和层析柱对所获突变体蛋白进行纯化。结果:成功构建了TCS突变体(TCSYFF81-83ACS),并获得了突变体蛋白在大肠杆菌内的可溶性高效表达,经N 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产生出大量均一的TCS突变体蛋白。结论:TCS的定点突变及其在原核系统内的表达,为基因工程方法改造TCS提供了新的途径。
摘要:参照GenBank中滑液支原体P53株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滑液支原体WVU1853菌株烯醇化酶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测序并完成点突变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eno,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纯化表达产物并测定其酶促活性。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具有水解酶活性,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50℃,Mg2+可作为酶活性辅因子,相同浓度的Zn2+可提高酶活性,而Mn3+、Al 2+、Ni 2+、Ba2+和Li+对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分别为1.1×10-3 mol/L和0.739μmol/(***)。
摘要:目的评价虎贞清风胶囊治疗湿热蕴结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优效性检验临床试验设计。由全国14家医院共收集480例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使用SAS软件按3:1随机分为治疗组(36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口服虎贞清风胶囊,对照组口服虎贞清风胶囊模拟剂,两组均每次4粒、每日3次给药,共治疗3天。在治疗第3天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各单项症状消失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480例患者中438例纳入全分析集(FAS)进行疗效分析,其中治疗组325例,脱落35例(不良事件2例,失访29例,违背方案2例,缺乏疗效退出试验2例);对照组113例,脱落7例(失访2例,违背方案5例)。治疗组第3天疼痛VAS评分及差值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41,t=6.452,P0.05)。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组24.4%(87/357),对照组24.8%(30/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0.05)。结论虎贞清风胶囊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关节疼痛,起效时间短,但安全性与安慰剂相当,临床应用较安全。
摘要:自我国实施药品注册管理以来,中药注册分类在满足公众健康需求、指导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及传承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十余年间,中药新药创制均基于"一方一药"的注册转化模式。该模式借鉴了现代药品的研发注册制度,虽然贴近中医临床中的"守方守法"用药,但难以体现中医辨证求因的序贯治疗思想和多措并举的综合治疗手段。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注册管理制度和技术评价体系,处理好保持中药传统优势与现代药品研发要求的关系"。因此,现阶段中药研发的技术要求和注册制度需要在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符合中医药理论特点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路,更多地基于临床思维去思考设计。该文结合我国中药注册监管情形和现代药物研发模式转变,分析当前"一方一药"研发注册模式的局限和不足,并尝试提出一种更加切合中医临证思维、还原中医临床实景的"系列方药"同步转化的研发注册新模式,希望有助于中医药产业的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摘要:目的利用链特异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trand-specific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trand-specific RT-PCR)方法,检测超保守RNA uc.12+A及其宿主基因SFPQ在小鼠B淋巴瘤细胞(38B9、myc3)中的表达水平,并与普通RT-PCR方法相比较。方法根据uc.12+A的序列设计链特异性逆转录引物,以小鼠B淋巴瘤细胞的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获得c DNA。随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uc.12+A在小鼠B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与普通RT-PCR的表达结果进行对比。在同样的淋巴瘤细胞株中通过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宿主基因SFPQ的表达。结果在小鼠B淋巴瘤细胞株中,sfrand-specific RT-PCR检测到的uc.12+A表达较普通RT-PCR检测到的水平低,2种方法检测的uc.12+A在小鼠B淋巴瘤细胞中表达均显著高于小鼠正常B细胞中的水平。SFPQ在B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亦显著高于正常B细胞。结论 uc.12+A与宿主基因SFPQ在小鼠B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增高。
摘要:针对石油开采后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水土流失与土层松软等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在石油开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缓解环境地质问题的措施。石油开采必然会造成环境地质问题产生,因此加强此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通过粒子模拟对平顶型正弦波导返波管的器件性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工作电流为9mA的条件下,调节工作电压从15~25kV,该返波管可以在207.82~233.44GHz的频带内产生大于1.96 W的输出功率。
摘要:在公司维保日常检修中,发现净水处理脱盐水岗位阳离子交换器(以下简称"阳床")中排管线存在弯曲损坏和漏树脂缺陷。经进一步检查分析原因,通过改造中排结构和优化操作程序,实现了阳床长周期运行的目的。
摘要:为提高塔吊操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解决操作人员高空作业问题,实现塔吊的远程智能化控制,借助于嵌入式技术,研究设计一个基于嵌入式的智能塔吊远程控制系统。系统分为处理器和无线控制器两部分,通过无线控制器中的PC机向塔吊操作人员显示塔机实时运行情况及工作参数等信息,同时位于塔吊上的处理器接收控制器发出的动作指令,通过驱动接口电路控制塔吊的运行。塔吊操作人员远离现场,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自动化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摘要:目的:通过血管造影CT扫描的方法了解大鱼际部的动脉血管分布情况。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对临床20例手部外伤的患者实施血管造影,同时用CT三维成像技术获取大鱼际部血管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其动脉血管分布情况。结果:20例患者的拇指背侧动脉在第一掌骨桡背侧恒定出现,拇指桡侧指固有动脉来源不恒定:25%(5/20)单独由掌浅支或掌浅弓发出,55%(11/20)由掌浅支与拇主要动脉在掌指关节附近汇合而成,20%(4/20)直接由拇主要动脉发出。结论:拇指背侧动脉多数位置恒定,拇指桡侧指固有动脉来源不恒定,用后者设计大鱼际部逆行皮瓣时应考虑血管分布情况。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