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培训转化是反映校本培训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构建教师校本培训转化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817位参加过校本培训的中小学教师样本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培训转化设计对培训转化结果的影响是通过"学习效果→转化动机"这一链式中介实现的,而且学习效果对转化动机的影响受到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正向调节和工作量带给教师压力的负向调节。因此,在设计校本培训项目时,需要重点关注教师的培训转化动机,以利于"转化式学习"的发生;同时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和降低工作量,并可作为增强转化动机的切入点;另外,在对校本培训的评估中有必要增加对"转化动机"的评估。
摘要:框架柱的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轴压比和约束箍筋用量,本文建立了柱塑性铰区配箍特征值λcv、轴压比n及塑性铰极限转动量puθlc之间的函数关系,即λcv-n-puθlc关系式,并与柱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在平均意义上吻合很好。文中推导了柱截面λcv-n-μc关系式,建立了配箍特征值λcv、轴压比n、柱曲率延性μc之间的关系。在本文公式的基础上,讨论了按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最小配箍要求的RC框架柱所达到的最大变形能力,同时指出规范的构造要求并不总满足特定的变形要求。文中提出了框架柱的性能设计方程,给出了框架柱在指定性能目标D I下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基本过程。
摘要:为探究水泥土力学性能指标的演化规律,并建立各个力学性能指标对应的演化方程,首先对现有文献中黏性土水泥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即黏聚力c、内摩擦角φ)、模量(包括弹性模量E、割线模量E 50和变形模量E 0)等力学性能指标的试验数据进行挖掘,获得了水泥掺入比在10%~25%之间、龄期在3~90 d范围内各力学性能指标的原始样本数据;然后,基于Bayes‐ian Bootstrap方法,对不同龄期下上述力学性能指标的均值及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进行估计;最后,基于本文提出的改进区间回归方法,通过区间回归分析得到了上述力学性能指标的均值和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上、下限的双曲线函数型演化方程,并分别给出了各演化方程中模型参数的取值范围建议值.研究成果可为水泥土相关工程设计计算中参数取值提供可靠的依据.
摘要:建立单颗粒球形液滴在饱和蒸汽相中的动力模型及其与饱和蒸汽之间的非稳态传热模型,并根据特性方程,用fortran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对不同尺寸、不同初始速率、不同喷射角的球形液滴的动力参数和传热特性参数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雾化液滴在饱和蒸汽相中的滞空时间取决于喷雾头与气液分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雾化液滴与饱和蒸汽之间的传热绝大部分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雾化特性中喷射角和初始速率对液滴单位质量的换热量影响很小,液滴单位质量换热量由液滴初始尺寸决定。
摘要:提出了一种考虑截面完整变形的截面插值梁模型,并用于机翼结构的建模与分析。首先引入截面插值函数——拉格朗日函数描述截面形状,以位移向量为未知变量描述截面位移,在此基础上依据插值理论构造梁单元位移场。不同于传统梁单元通过假定的中性轴的挠度和转角来确定梁截面各点位移,该梁模型摒弃了中性轴假设与平截面假设,通过截面插值函数得到梁截面面内、面外变形;然后通过有限元理论推导了梁单元刚度矩阵与质量矩阵;最后利用截面插值梁单元对机翼各部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并展开典型工况下的静力学分析以及动力学分析,与Nastran实体单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梁模型的有效性,为机翼的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简化建模方法。
摘要:针对当前丘陵山地板栗采摘困难、人工收获工作强度大、采收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由柔性钢丝绳曳引振动的小型摇枝式板栗落果装置。建立板栗果实-果枝单摆动力学模型,分析果实脱落条件,得到板栗果实振动脱落切向加速度为285.36 m/s~2,得出影响板栗果实脱落的主要因素为果枝振动频率、振幅、振动时间;进行板栗果枝振动特性试验,用Default Shaker液压振动台以0~30 Hz扫频方式确定垂直方向上板栗果枝共振频率,并在频率7~15 Hz段进行驻频试验,得出振动落果较优频率为10~12 Hz。根据果枝振动试验结果,利用ADAMS软件对摇振机构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摇杆振幅大于95 mm时,果枝末端加速度可满足板栗果振动脱落的加速度条件,确定了落果装置参数设计的合理性。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板栗落果最佳作业参数组合为摇振频率11 Hz、振幅135 mm、摇振时间30 s,此时板栗落果率为91.9%,树皮损伤率为8.8%,满足农业机械推广鉴定标准中树皮损伤标准。
摘要:基于上海延安高架两个匝道合流区的线圈数据和视频,对主线和汇入车辆的交通流状况进行参数提取,对比分析了有无车道平衡设计对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交通流运行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解析了车道平衡影响匝道合流区交通运行的内在机理,探讨了现有车道平衡设计存在的局限及对策。结果表明:车道平衡设计能大幅减少车辆的换道和变速行为,对提升匝道合流区通行能力,提高运行速度,维持交通流稳定都具有积极作用,但不能简单采用,而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与设计。
摘要:21世纪以来,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PM)在微纳尺度形貌表征、物性测量及微纳加工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扫描探针显微镜获得更稳定的运行环境、更高的能量分辨率,人们研发了具备超高真空(ultra high vacuum,UHV)和低温(low temperature,LT)环境的SPM系统(UHV-LT-SPM).目前,大多数的UHV-LT-SPM系统通过向连续流式低温恒温器或低温杜瓦中输送液态氦-4(4He),使SPM的温度达到约4.2 K.然而由于4He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低且因需求日益增长,导致液氦价格急剧飙升,严重影响到了4He相关低温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应对上述问题,干式制冷技术成为新一代低温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将干式制冷技术与扫描探针显微镜相结合,搭建干式低温扫描探针显微镜,成为了目前扫描探针仪器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主要从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设计、降温设计、减振方法以及其设备性能等方面,介绍目前已经报道的几种干式LT-SPM系统.最后总结了干式LT-SPM系统目前所遇见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摘要:为了更好地满足控制系统总检查测试的有效性和覆盖性要求,本文提出了火箭控制系统总检查的闭环测试方案。同时,新一代运载火箭所采用的总线监控单元BMU和箭地高速串行总线LVDS等新技术使方案的实现成为了可能。本文先介绍和论述了方案提出的必要性、原理以及实现的技术支持;接着提出了几点闭环实现的设计思路;最后在某型号火箭控制系统综合实验的基础上搭建了闭环测试平台,对惯组的有效性以及迭代制导算法的适应性进行了系统级的验证,实验表明方案能够很好地满足地面测试的有效性和覆盖性。
摘要:为了使家庭用户享受到电信网络和IP网络融合的益处,提出了一种家用路由型IP-PBX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基于VoIP的软交换软件Astersik,采用了SoC加DSP的硬件架构和嵌入式Linux系统,实现了IP网络服务、传统电话服务、Web服务、E-mail服务的整合。并且给出了该设备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一种应用场景。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