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针对故障信息系统数据进行双端测距时所面临的数据匹配问题,研究故障线路两端匹配数据内在特征的关联性,提出基于数据匹配技术的故障类型判据、负荷电流判据与合闸角判据,通过这三重判据的联动提高数据匹配的可靠性。结合贝叶斯分类算法与突变量电流检测算法各自的优缺点,设计一种突变点检测组合算法,能准确求取相关判据参数,实现故障起点检测。仿真算例表明:在不同故障状态下,突变点检测组合算法具有很好的检测精度与抗干扰能力;运用三重判据进行故障数据匹配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摘要:参照ASTM D143标准对黄山马尾松进行顺纹剪切测试,结果表明,径切面剪切强度平均值为9.59MPa、弦切面剪切强度平均值为11.38MPa、45°纹理方向剪切强度平均值为11.15MPa。弦切面剪切强度略高于45°纹理方向剪切强度,径切面剪切强度最小。弦切面和径切面的剪切强度与密度均呈线性相关,密度越大,剪切强度越大。材料满足GB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中对剪切强度的要求,可作为结构材使用。
摘要:针对传统柱上开关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存在硬件设备不够完善、监测时间长、监测精度低的问题,采用储存电能电动机状态监测装置和多分类柱上开关状态故障诊断算法模型对现有方法进行了改良。构建出了具有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计算模块、用户服务模块的柱上开关状态监测系统。对于所收集到的柱上开关状态监测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计算,从而实现完善的监测硬件设备,较短的监测时间以及很高的监测精度。通过实验表明,本设计最低监测精度可达95%,在小数据量数据包最快所需监测时间只要10s。
摘要:睡眠障碍中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S)异常与多种涉及睡眠模式异常的病理状态间具有显著的双向相关性,目前尚没有针对睡眠障碍中NREMS异常的特效治疗手段,但针刺治疗本病已显示出一定的疗效。该文从中枢神经系统NREMS相关靶基点出发,认为针刺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褪黑素水平及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选择性拮抗脑干中缝5-HT能神经元5-HT_(2A)受体、减少下丘脑室旁核CRH及CRH-R_1受体表达及降低大脑微血管壁Ab沉积,调节NREMS,进而改善睡眠障碍中NREMS异常。
摘要: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方钢管-钢骨高强度混凝土组合短柱的工作原理,引入方钢管等效约束折减系数和核心混凝土强度折减系数,将方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以及混凝土强度等效替换成相应的圆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以及混凝土强度,对方钢管、核心混凝土与内置钢骨在三向受力的约束效应下的轴压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组合短柱的力学平衡方程及屈服条件,推导出了该新型组合短柱在轴心压力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并将该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极限承载力与试验吻合好,该理论计算公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此类组合短柱在工程实际中的设计计算具有参考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相对于共面VMAT技术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调强放疗中是否存在优势。方法:选择1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分别在Raystation 4.7.5计划系统上设计非共面VMAT计划和共面VMAT计划,评估2种计划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同时比较2种计划的出束跳数和治疗时间。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面VMAT计划与非共面VMAT计划相比,PTV的CI、HI、最大剂量、平均剂量、最小剂量,危及器官如晶体、眼球、脑干等的最大剂量与平均剂量,以及出束跳数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共面VMAT计划的出束时间比非共面VMAT计划减少约7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共面VMAT技术涉及转床角时间,进而增加了其治疗时间。结论:对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放疗,采用共面VMAT技术比非共面VMAT技术更具优势,因而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计划设计中推荐使用共面VMAT技术。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斑蝥酊天灸发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斑蝥酊刺激大鼠皮肤,观察并统计斑蝥酊药物浓度、药物剂量、斑蝥酊贴药时间、贴药后是否加压、是否重复加药、大鼠发泡部位、室温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5%200?L的斑蝥酊贴敷于SD大鼠项部两耳后脊柱两旁区域,并在2 h后重复给药200?L 1次,4 h后可以实现稳定的天灸发泡。结论大鼠天灸稳定发泡的影响因素以人为因素为主,包括药物浓度、发泡部位、斑蝥酊贴药时间、是否重复加药、室温。控制好人为因素可以提高SD大鼠天灸发泡模型制备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摘要:采用磷酸在超声下对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并根据试验条件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接触角、单丝断裂强度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对纤维本身力学性能无明显损伤的情况下,有效地改善其表面润湿性。另外还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最佳试验条件的选择进行了初探,并讨论了各个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显著性大小。
摘要:采取"3414"试验设计,以甜糯玉米万糯1号为试材,研究了氮肥、钾肥、密度3因素对甜糯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鲜穗粗和鲜穗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商品穗长和鲜穗产量增加,鲜穗粗则先增后降;当密度增加时,鲜穗产量增加,但商品穗长和鲜穗粗降低;密度是影响甜糯玉米鲜食商品性的主要风险因素;参试3因素分别与鲜穗粗、商品穗长和鲜穗产量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以标准商品穗长17 cm为目标穗长,通过数学模型模拟分析,获得了万糯1号鲜食商品化最优栽培措施组合,即施用N(130.3±14.3)kg·hm-2,施用K2O(74.4±6.8)kg·hm-2,种植玉米(52 759±1 017)株·hm-2。
摘要:介绍了近期研制的X波段大功率多注速调管的情况,对该多注速调管的设计特点、结构特点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还对设计该管的技术关键进行了分析。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