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近期,随着元宇宙研究重心转向内容交流和社会互动,如何打破当前视听媒体交互瓶颈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用脑机接口进行感官模拟就是解决方案之一.目前,脑机接口已经作为生理信号采集工具在元宇宙诸多领域表现出了不可替代的应用潜力.研究三个应用场景,元宇宙艺术中的生成艺术、元宇宙医学中医疗保健严肃游戏、元宇宙虚拟社会中的虚拟人表情合成中脑机接口应用现状,调查已经存在的商业产品和专利(MindWave Mobile、GVS、Galea),类比网络安全和神经安全、生物伦理学和神经伦理学的发展过程,探讨脑机接口成熟并被广泛应用后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潜在问题,展望未来脑机接口在元宇宙中深入多样应用的可能性.
摘要:罟罟冠作为蒙古族典型的服饰品,在我国服装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许多学者认为罟罟冠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考证其历史至少在400年以上;除蒙古族使用外,罟罟冠还是许多其他民族已婚妇女的冠饰。在消失400年后的今天它又重新出现在蒙古草原上。
摘要:法国收藏家、学者杜博思20世纪30-50年代在欧美率先重估明清书画的美学价值时,以“节奏”对应“气韵”,并调和了“气韵”的另一种译法“精神回响”。这一观念受益于林语堂对中国书法美学“形式”与“节奏”的阐发。“气韵”西渐的历史体现出跨文化现代性的复杂面向。一方面,西方学者从自身文化出发选取“节奏”译介“气韵”,从而赋予“节奏”新的意义,完成了西方艺术的现代转型;另一方面,德里斯珂、林语堂等人向西方阐释中国书法的生动节奏时也意识到了中国艺术的现代意义,林语堂关于书法的万物有灵论被本雅明自觉化用于他的模仿学说,展现了中国艺术观念重塑知觉的现代潜能。
摘要:通过实证分析就文学翻译艺术创造性的本质特征进行了讨论,指出翻译艺术的本质特征典型性地体现于译者主体艺术再现与艺术表现过程中的操作理据和心理表征———主体的思维形态、思维形式和思维特征。此外,还就翻译活动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区别性特征进行了比较。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所提倡的原本性、即兴性、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受到世界各地音乐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与此同时,这种即兴的自由特性在教学中的运用,容易打破教学的循序渐进,导致部分教学者认为这一教学法缺乏逻辑性。因此,本文立足于分析奥尔夫所编的《学校音乐教材》中的教学设计意图,剖析其中蕴含的教学逻辑,以便我们在明确各卷所提供的特定内容中,深入认识奥尔夫教学法提倡原本性、即兴性、综合性的思想内核及其教学设计思路。
摘要:近年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大部分地铁采用标准地铁车体平台。标准地铁顶盖采用通长挤压圆弧铝合金型材结构,该种结构较适合应用搅拌摩擦焊工艺。搅拌摩擦焊焊接效率高、接头强度高。为推广应用标准地铁顶盖搅拌摩擦焊工艺,参考前期侧墙及长地板搅拌摩擦焊工艺开展工艺研究及验证。通过开展型材设计、工装设计、工艺设计、焊接参数验证及工程化样件制作等,确保标准地铁顶盖搅拌摩擦焊的力学性能、内部缺陷及产品轮廓度等满足相关设计及质量要求。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电视广告检测系统的实际情况,基于感知哈希算法、视频特征、模板匹配等相关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智能电视广告监播系统。对比基于语音特征的识别系统,本文设计的系统有效提高了匹配速度和识别准确率,降低了人工工作量,提高了监管效率。
摘要:质孙服是元代达官贵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皇帝所赐质孙服,多以显示对臣僚的宠爱,受赐者往往以此为荣。按照参加质孙宴的人的地位不同,质孙服的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帝王、大臣、贵族等上层社会的人士所穿的没有"细摺"的腰线袍以及直身放摆结构的直身袍;另一类是在质孙宴上服务于这些上层人物的乐工、卫士等所穿的辫线袍。
摘要:在明代官式宗教建筑藻井之中,笔者发现了曼荼罗图式。这种汉藏结合的建筑彩画表明当时藏传佛教在中央腹地的广泛传播,充分体现了汉藏文化艺术的融合与相互影响。带有浓厚藏传佛教文化色彩的彩画传达出特有的美学观念,它与建筑构架一同营造了朴素端庄且充满对比变化的灵动建筑环境,对研究古建彩画的演变及发展脉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摘要:本文将STEAM教学理念渗透于高中物理课堂之中,利用自制实验装置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体现生活的艺术;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互感装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引发学生将物理原理应用于生活及工程方面的思考。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