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对电动汽车状态进行精确估计,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建立了车辆横向稳定性预测控制模型。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MPC),基于双轨二自由度整车模型,选取整车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及轮胎滑移率作为状态变量,四轮分配扭矩作为控制变量。考虑驾驶员操作负荷和转向与驱/制动的平滑性,建立模型代价函数。设计扩展Kalman滤波器(EKF)预估和评价车辆当前状态,并利用二次规划(QP)算法进行滚动时域优化求解,得到4个车轮的最优扭矩。搭建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平台,选取转向盘正弦输入工况,分别对高低附着路面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预测控制模型能够有效保持车辆的横向稳定性。
摘要:基于2005年和2015年2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对云南省思茅区森林资源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思茅区林地面积稳步上升,活立木蓄积量持续增长,林分质量明显改善,人工林迅猛发展,天然林资源减少。对思茅区森林资源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科学经营,加强林政管理,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议。
摘要:燃料电池无人机因其效率高、排放无污染、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成为绿色航空研究的热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对无人机经济、环保和效率有重要影响。某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采用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混合动力系统,根据技术指标,对该无人机动力系统各部件进行选型。首先设计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拓扑结构,对混合动力系统中燃料电池、锂电池、无刷直流电机、螺旋桨、单向DC/DC变换器进行参数匹配;然后根据任务剖面创建负载功率,最后运用有限状态机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对混合动力系统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能很好地满足飞行负载需求和飞行过程中的工况变化,实现了零排放飞行。
摘要:阐述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包括转变教学理念、联系具体情况构建适宜的教学方案、教学方式的优化与创新,将项目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
摘要:提出一种新型微动台阵的结构,除传统常用的微动台阵的优点外,还具有在两组台间距上计算的空间自相关系数消去了6阶贝塞尔函数误差项的改进特点,从而拓宽了可用频率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干扰源的影响。仿真和场地实验证实了其有效性。
摘要:对碱性电池充电重复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降低用户的累计使用成本。本文介绍如何利用单片机设计碱性电池的充电器, 给出了硬件设计原理图和软件设计框图。
摘要:介绍了利用ATMEL公司的AVR单片机ATMega8的ADC输入通道,以及PWM输出功能设计RGB水晶灯座的方法,给出了硬件设计原理图和软件设计框图。
摘要:与超文本置标语言技术(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相比,ASP交互式服务器是基于网络服务器端口的脚本环境,在本文中对HTML与ASP两者之间的不同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ASP服务器运行的基本流程,并展示基于ASP的动态网页制作方法,以注册网页作为实际案例,注册页面的设计与制作具有显著的动态网页交互式特点。
摘要:为实现城市微型电动汽车全方位转向功能,对新型多自由度(multi-DOF)球形感应电机(SIM)驱动控制策略进行仿真。从SIM设计原理和结构特性出发,提出了一种多自由度驱动控制策略。分析SIM转矩输出情况;以球形转子偏转角度为依据,设定4个工作扇区;通过判断球形转子偏转角度所在扇区位置,来调整各定子工作状态;采用直接转矩控制策略,使各定子在球形转子上产生的转矩输出沿目标方向。结果表明:该SIM控制策略可实现2个自由度的旋转驱动控制,且转子无偏转角度限制,同时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跟随性能。从而,验证了驱动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摘要:以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二沉池出水为原水,进行了混凝—气浮—过滤深度处理工艺中试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表面负荷为8~12 m3/(m2·h)条件下,该深度处理工艺出水COD为17 mg/L、浊度<0.5 NTU、TP<0.1 mg/L;②表面负荷对出水水质的影响不大,当分流比为15%、混凝剂(聚合硫酸铝铁)投加量为10 mg/L时,处理效果最优,对浊度、COD、TP的去除率分别为94%、63%和90%;③当分流比较小(10%)时,增加混凝剂用量可以降低出水浊度与COD,当分流比较大(20%)时,混凝剂用量不再是限制因素,对出水浊度和COD影响不大;④混凝—气浮工艺可去除大部分悬浮物、COD和TP,保证了更好的过滤效果与较长的过滤周期。混凝—气浮—过滤工艺的处理效果优于污水处理厂既有高密度沉淀池+精密过滤器深度处理工艺。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