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WANG Lu"
25,206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健康趋势与科技创新助力运动装设计发展
收藏 引用
《装饰》2016年 第3期 22-25页
作者:王露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 
健康、运动的时尚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为运动装及装备的发展和创新带来契机。体育明星、新锐设计师和流行文化成为运动装日常化的推动者,运动装消费者呈多元化。面向不同消费人群的运动装需要满足多样的需求,借助科技创新为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工业化创意产业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南昌699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名城》2017年 第7期31卷 79-84页
作者:唐文 王璐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类型,给人们的生活带无限改变和可能,作为其载体的创意产业园因此应运而生,并且发展快速。工业场地改造的创意产业园,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延续城市文脉和提升城市景观风貌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以699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符合认知心理的三维人脸线条化评估方法
收藏 引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6年 第7期28卷 1059-1067页
作者:岳双燕 王璐 陆巧 孟祥旭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济南250101 数字媒体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济南250101 
针对三维人脸几种典型的特征线条表达类型,结合人脸的领域知识和人脸识别认知机理,面向人脸线条化艺术方式,提出一种适用于人脸识别认知机理的人脸表情、朝向和五官的主观识别和评估方法.首先对大量的用户人脸进行识别测试,统计不同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媒体视野下中国公共艺术教育的探索研究
收藏 引用
《创意设计源》2021年 第3期 44-48页
作者:王璐南阳理工学院 
当代的新媒体技术以智能化全面渗透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也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为了使艺术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丰盈公众的精神生活,提高大众的艺术质素,以新媒体视野为切入点,对中国公共艺术教育进行探索,回应了当下的社会背景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本硕博一体化的食品专业课程建设探索——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为例
收藏 引用
《农产品加工》2025年 第1期 120-122页
作者:林雪 王露 张琳 张家超 李从发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课程建设是践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综述食品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情况,提出从优化教学目标、创新设计课程内容、匹配教学方式方法和建立形成性评价反馈体系4个方面探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哲学语义系统的“老年人”解释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以老龄化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系统科学学报》2021年 第4期29卷 77-82,88页
作者:王璐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200092 
老龄化设计随着老龄问题应运而生,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老年人的身体能力要素,设计出发点是“助老”,缺乏考虑老年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为了系统地分析“老年人”的本质,本文基于哲学语义解释图示,从实体的、本体论的、存在的和现象的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立体印刷在包装设计中的审美特征
收藏 引用
《包装与设计》2014年 第6期 111-112页
作者:王璐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 
立体印刷是一种特种印刷方式,利用光学的原理对平面图像进行处理,再用光栅板的折射,就能得到特殊的立体视觉效果.立体印刷有着独特的工艺效果和审美特征,突破了传统印刷制品的静态展示方式,追求强烈的视觉立体感,使人们产生身临其境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徐惠泉水墨艺术的当代价值启示
收藏 引用
《美术》2022年 第4期652卷 150-151页
作者:王鹭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如果从学术的视点探究一种风格范式的形成,必然先从开创这种风格的画家创作轨迹寻找灵感。徐惠泉是能从西方绘画中汲取创作养分,大胆开拓出新的艺术语言,同时又赓续传统水墨精神,坚持民族立场的江苏“新文人画”代表人物。可以说,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点的全局光照绘制方法综述
收藏 引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9年 第5期31卷 689-697页
作者:徐翔 王璐 徐延宁 杨承磊 孟祥旭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济南250101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济南250101 数字媒体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济南250101 
全局光照的计算是真实感绘制的重要部分,基于点的全局光照算法(PBGI)是一种高效的全局光照计算方法,虽然该方法绘制质量有偏,但以其快速高效、无噪声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影视动漫行业.文中总结了PBGI相关工作,并将其分为更复杂的绘制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体时”:中国饮茶艺术中的具身性时间
收藏 引用
《开放时代》2022年 第2期 135-147,M0006页
作者:王路中山大学哲学系 
本文意在经由对中国饮茶艺术中的时间观念的分析,来说明在时间上的精确与煎煮步骤上的细化规定,是使饮茶由一种日常实践转变为品饮艺术的关键因素。其中的时间规定并非康德或牛顿意义上的绝对时间,而是一种以感官经验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