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Zero-dimensional metal halide perovskites have captured intense research interest owing to their unique optoelectronic ***,metal halides with the ns^(2)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are of great interest owing to the high-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their photoluminescence,which could be applied to remote optical thermometry(ROT).Herein,all-inorganic and lead-free halide perovskite Te^(4+)-doped Cs_(2)InCl_(5)·H_(2)O single crystals(SCs)were prepared through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showed a strong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photoluminescence *** Te^(4+) doping,the nonemissive Cs_(2)InCl_(5)·H_(2)O SC exhibits a bright orange emission at 660 nm with a wide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of 180 *** strong phonon-exciton coupling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self-trapped excitons in the soft lattice of the zero-dimensional Te^(4+)-doped Cs_(2)InCl_(5)·H_(2)O *** Te^(4+) ions with the 5 s^(2)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endow the Te^(4+)-doped Cs_(2)InCl_(5)·H_(2)O SC with a strong temperaturedependent photoluminescence *** SC reaches a maximum specific sensitivity of 0.062 K^(-1) at 320 K,thereby showing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indium-based metal halide perovskites in ROT applications.
摘要:对菠萝叶纤维提取机械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介绍了菠萝叶作为潜在资源的重要性和现有种植规模,菠萝叶纤维开发利用现状以及传统手工提取菠萝叶纤维的局限性,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菠萝叶纤维提取机械的研究现状,涵盖了不同设计方案和相应性能评价。然后详细讨论了目前机械存在的问题,包括提取效率、纤维质量、自动化程度以及噪声控制等方面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包括优化刮麻装置设计、实现全面自动化提取、应用智能传感器技术和深入研究空气动力学等领域。为菠萝叶纤维提取机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思考。
摘要:设计空间确定算法首先指定一个粗略设计空间,然后利用设计优化驾驭机制逐步调整设计变量值,使其进入满足系统约束的"绿色走廊",最终获得各设计变量取值范围,即为有效设计空间。基于试验设计和坐标轮换法的设计优化参数驾驭快速优化方法,首先通过试验设计对设计空间进行粗略探索,优选较好的设计初始点;从得到的初始点出发,应用坐标轮换思想进行设计优化,其中设计变量优选顺序和单变量优化方向,由设计人员运用设计优化参数驾驭手段,融合设计知识经验进行,最终获得一个或多个较优解。用于高压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优化,设计空间确定算法使有效设计空间大大缩小,优化效率提高34%。快速优化方法使设计优化过程完全透明,可用于发动机初步方案设计阶段,快速获得多组较优设计方案。
摘要:针对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双输入输出时滞过程,基于标准内模控制结构提出了一种解析设计解耦控制器矩阵的新方法.其突出优点是能够使标称系统各路输出响应之间完全解耦,并且能够在线以单调的方式整定控制器参数来适应对象的未建模动态,从而实现显著解耦调节.同时,对于实际中最常见的被控过程的加性和乘性不确定性,分析了控制系统保证鲁棒稳定性的充要条件,由此给出了基于谱半径判据的直观判定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相对于近期其它方法的优越性.
摘要:磨机尺度极大,采用常规物理相似模拟和物料平衡模型适用性的方法,无法对磨机出料端排矿的动态过程进行观测和开展定量化表征,本文通过耦合离散元方法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实现基于动态自由面的固液两相流仿真,并应用于量化对比不同磨机衬板机械结构对其排矿效率的影响.通过开展流变仪试验及仿真,确定了反映选定矿浆的流变特性参数及对应数值模拟参数.选取直型及弧型出料端衬板设计,基于所开发的数值模拟进行磨机排矿量及矿浆提升器回流量的量化表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弧型出料端衬板的排矿量提升了13.4%,且矿浆提升器回流量降低了93.3%,现场工业试验结果与数值结果误差较小,验证了所开发的数值模拟模型的准确性.
摘要:针对越野越障和搭载多种作业装备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配备共用搭载平台的多功能地面移动机器人。制定了机器人的主要性能指标,对机器人底盘和搭载平台结构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控制系统的构成;基于所设计的机器人搭载平台,讨论了多功能地面移动机器人的几种典型搭载模式,并采用经典力学方法对此机器人进行了底盘行驶力学和搭载平台运动力学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机器人能爬上30°的斜坡,搭载2套40mm口径火箭炮,实现所要求的越野越障和搭载多种作业装备的功能。
摘要:研究目的:本文以双洞单线高铁隧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合理的假设建立人员疏散路径选择理论模型,并进行疏散路径优化计算;然后通过Pathfinder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双洞单线高铁隧道人员疏散模型,对不同列车停靠位置处的疏散路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期得到人员最优疏散模式。研究结论:(1)双洞单线隧道列车中部火灾具有5种不同的疏散模式;(2)各疏散路径的最优疏散时间大致呈直线或"V"字形分布,时间节点的位置分别为27 m,47 m,69 m和100 m;(3)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高度吻合,最小相对误差为1.48%,最大为15.48%;(4)本研究结论可为铁路隧道防灾疏散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实现缩短疏散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摘要: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FAST)是近年建成的重大科学装置,其高效运行依赖于对馈源仓的高精度定位。当前基于全站仪测距的馈源仓定位系统在雨雾等恶劣天气中无法有效工作,降低了FAST工作时长。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波测距的新方案,有望在满足馈源仓定位精度的同时,显著改善FAST的运行效率,使之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工作。深入研究了微波测距定位系统中亟待解决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初步给出了系统方案与技术路线。根据理论分析,该微波测距系统的定位误差优于±5 mm,可达到设计要求。
摘要:基于典型商业中庭步行街消防设计中遇到的难题,结合新近实行的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从防火分区/分隔、疏散安全区认定、烟控系统、疏散及消防系统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充分考虑并利用建筑自身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策略,并进行烟气流动及人员安全疏散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可以为同类工程的建筑防火设计提供借鉴。
摘要:依据原位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高填路基盖板涵外界面受力状态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涵洞顶面压力大于上覆填土自重,呈非均匀分布形式,涵洞侧墙顶相对于顶板中部承受更大的压力,侧墙主要承担了来自两侧填土的附加压力;涵洞侧墙外水平压力远小于按土柱高度换算的静止土压力,涵洞地基的不均一地质条件导致涵洞单侧承受相对较大的水平力;涵土差异沉降导致涵洞体承担了大于上覆填土自重的压力,基底的不均匀沉降引起涵顶压力向一侧集中,侧墙外压力和基底压力非对称分布。实测涵顶压力约为填土自重应力的1.56~3.02倍,使用现行公路桥涵规范设计高填方盖板涵偏于危险。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