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长约6.7km,最大埋深为44m,管节分别埋置在不同深度、不同类型的土层上。为避免隧道在不同类型地基上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分别采用挤密砂桩、块石夯平等地基处理技术,并在处理后的地基上铺设1.3 m厚的碎石垫层。为获得处理后地基及地基上铺设的碎石垫层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设计了水下载荷试验系统,成功获得了不同水深处的地基沉降,验证了不同类型地基的变形协调性,同时为碎石垫层预抬量设计提供了实测数据。试验揭示了不同方法处理后的地基沉降特性,经过与隧道沉降数据对比,试验揭示的地基沉降特性与沉管沉降特性相符,验证了该试验系统的可靠性。
摘要: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研究系统遭受拒绝服务(DoS)攻击和随机发生数据包丢失下的控制问题.首先采用两个独立的伯努利分布对周期性DoS攻击和随机发生的数据包丢失进行建模.其次结合DoS攻击设计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算法,进而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证明所提算法的收敛性.并且通过结合先前时刻数据设计一种补偿算法对系统输出进行补偿,从而抵消DoS攻击和随机丢包的影响,减小系统超调量,加快收敛速度使系统可以更快的达到期望输出.最后,通过两个仿真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摘要:针对双领航自主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协同导航系统编队设计对系统可观测性的要求,采用非线性系统李导数可观测性分析方法以及矩阵条件数分析理论对基于相对距离量测的双领航者协同导航方法的可观测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系统可观测性大小取决于主从AUV间的距离向量以及从AUV速度向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从AUV处于运动、静止两种状态,分别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技术对双领航者协同导航算法进行了不同航迹条件下的仿真,对系统的可观测性条件进行了验证。
摘要:以提高增压器涡轮等熵效率为目标,提出使用基于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涡轮叶片优化设计研究。对现有增压器涡轮选取合理的特征型线方案,建立了涡轮参数化模型;在现有增压器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模型,并通过涡轮热吹试验台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选取14个描述叶形的叶片截面控制参数作为设计变量,运用正交矩阵法对设计空间进行析因分析和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选取了5个敏感度较高的控制参数,使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方法建立了响应面近似模型;采用基于多岛遗传算法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的组合优化方法进行寻优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涡轮流道中的涡旋强度降低,流场分布更加均匀,流动损失有所降低,等熵效率为74.04%,较原始涡轮提升2.16个百分点。
摘要:针对激光聚变装置冲击波速度被动测量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测速光学系统。采用高紫外透过率的氟化玻璃,实现了透射式300~800nm复消色差设计。系统光路具有前后两组镜头,中间为平行光,镜头间距可变,光路适应能力强。系统前端两侧的双目机器视觉能够完成自动寻的。平行光路中设置5个激光器,轴上的1个前向照明靶点用来观察条纹相机狭缝处的目标像质,轴外的4个与光轴平行后向传输用来标识系统光轴的位置,激光器部件可电动切入/切出。系统前组镜头F/#数为4,宽谱工作物方分辨率优于10μm,532nm单波长工作物方分辨优于5μm。该光学系统光路排布灵活,可单独被动测速,也可与主动测速系统VISAR耦合构成主被一体复合测速系统,满足激光聚变装置冲击波测速的需求。
摘要:光学微扫描技术是微扫描亚像元成像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研究了基于凝视成像探测器的平板调制式微扫描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分析了微扫描平板的误差对亚像元成像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凝视型面阵CCD探测器的光学平板调制式微扫描器,并实现了与亚像元成像实验系统的联调成像。设计方法不仅适于可见光成像,也适于基于凝视焦平面探测器的亚像元热成像。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谐振腔,该谐振腔的谐振条件与普通谐振腔不同,其两个端面的总相移不必是180°的正整数倍。这种谐振腔由异向传输线和右手传输线两种不同性质的传输线级联构成,它利用耦合腔链作为异向传输线实现负相移,同轴波导作为右手传输线实现正相移,使谐振腔两个端面的总相移为零,满足谐振腔的谐振条件。由于它与传统谐振腔谐振条件不同,理论证明这种谐振腔的长度可远远小于传统谐振腔,设计实例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谐振腔的长度最短仅为传统谐振腔的1/7。
摘要:在保证产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需要合理规划设计过程。作者针对发动机设计过程提出一种简单、灵活的设计规划工具———设计关联矩阵。该矩阵直观反映了发动机主要零部件与功能间的关系 ,可保证设计过程中设计信息的有效、可靠传递。作者结合某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动机开发项目 ,分析了现有设计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
摘要:This paper presents a neutronics design of a 10 MW ordered-pebble-bed fluoride-salt-cooled high-temperature experimental reactor. Through delicate layout, a core with ordered arranged pebble bed can be formed,which can keep core stability and meet the space requirements for thermal hydraulics and neutronics ***, objectives of the core include inherent safety and sufficient excess reactivity providing 120 effective full power days for experiments. Considering the requirements above, the reactive control system is designed to consist of 16 control rods distributed in the graphite reflector. Combining the large control rods worth about 18000–20000 pcm, molten salt drain supplementary means(-6980 to -3651 pcm) and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6.32 to -3.80 pcm/K) feedback of the whole core, the reactor can realize sufficient shutdown margin and safety under steady state. Besides, some main 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reactivity control, neutron spectrum and flux, power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reactivity coefficient,have been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in this study. In addition, some special problems in molten salt coolant are also considered, including ~6Li depletion and tritium production.
摘要:在总结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涉及柱状节理岩体工程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拟建的白鹤滩水电站工程不规则柱状节理岩体现场勘测和测试结果,对柱状节理岩体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柱状镶嵌块状结构和柱状镶嵌碎裂结构的分类方法。应用岩体质量评价的RMR法和GSI法对白鹤滩水电站两类柱状节理岩体进行了分析,并与美国汉佛德玄武岩核废料埋藏工程柱状节理岩体分类实例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RMR法和GSI法能较好地反映白鹤滩柱状节理岩体的工程力学特性。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