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研究学校、家庭和社区冰雪运动联动模式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小学生进行冰雪运动联动实验前后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分析和评定。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肺活量、立定跳远和跳绳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身高、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血红蛋白、50m跑、仰卧起坐和坐位体前屈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学校、家庭和社区冰雪运动联动模式可以改善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对呼吸系统机能、下肢爆发力和耐力有提高作用,但对身体形态、速度素质、腰腹力量和柔韧素质效果不明显,可能与运动时间短,锻炼内容不完善有关。提示设计的冰雪运动联动模式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影响存在差异;在柔韧素质、核心力量等方面的运动内容还需要改善。
摘要: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对HBV的抑制程度,与治疗1年疗效的相关性,探讨临床实用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Ⅲ期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设计。共入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2例,其中替比夫定组167例,拉米夫定组165例。根据治疗24周时血清HBV DNA的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PCR低于检测下限(QL)组(〈300拷贝/ml)、QL-〈10^3拷贝/ml组、10^3-〈10^4拷贝/ml组和≥104拷贝/ml组。结果治疗52周时,替比夫定组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6.2log10,拉米夫定组下降5.4log10,t=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例分别为69.6%和43.4%,χ^2=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论替比夫定组还是拉米夫定组治疗24周时HBV DNA水平越低,在52周HBV DNA达到PCR检测不到的水平、HBeAg血清转换和ALT复常的比率越高,48周病毒耐药的发生率越低。24周时替比夫定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患者在52周时达到HBeAg血清转换的比率为43.3%,≥300拷贝/ml患者为8.8%,χ^2=21.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PCR检测不到HBV DNA,提示在52周可达到较佳疗效;24周时病毒水平下降不理想提示发生耐药的可能性增加。24周对HBV DNA的抑制程度可作为1年疗效的预测指标。
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循证医学目前发展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提高循证决策的手段。方法设计调查表,了解医务人员对循证医学的认识;组织相关专家对河南省临床研究论文及课题申报书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从而分析现有研究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结果通过建立循证医学资源数据库、举办循证医学培训班,探索建立了省级、院级、科级临床流行病学学习体系;研究了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类临床研究的评价标准,对河南省循证医学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结论了解河南省循证医学的的发展水平,建立专循证医学资源平台和专家团队,培养师资力量,对临循证医学的推广和临床医务人员医疗决策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分别以1-溴萘和酮或1-萘甲醛及有机金属试剂为原料,经12步反应合成了8个含萘三氮唑甲烷骨架的硫代乙酸类尿酸转运体1(URAT1)抑制剂(1h^1o),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ESI)表征。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对URAT1的抑制活性最强的是1k,是阳性对照药lesinurad的133倍[IC_(50)=0.054μmol·L^(-1)(1k),7.18μmol·L^(-1)(lesinurad)]。
摘要:基于钢与高强混凝土组合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工作机理基础上 ,通过分析钢与高强混凝土组合梁的高度的组成 ,确定出梁的混凝土的高度hc 及型钢腹板净高度hw 为设计变量 ,并以hc 与hw 之和为目标函数 ,在考虑弯曲约束条件、剪切约束条件、变形约束条件、整体稳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 ,分别按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和变形约束的要求对组合梁高度取值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探讨 ,得出了优化设计后的结果 。
摘要:探讨如何指导医学生熟练掌握微生物学的检验方法,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以创新性与探索性为导向,结合临床知识,优化实验设计与方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在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临床检验操作能力和病原诊断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以提升医学生适应临床岗位的竞争力。
摘要:MW级太空发电站是太空发电站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步骤,其微波能量传输系统的波束指向控制精度影响着波束收集效率。本文面向百米级能量发射天线,提出合理的微波能量波束指向控制精度要求。针对能量波束的渐变特性,以微波能量收发口径、传输距离和工作频率为约束,以系统对波束收集效率下降的容限为考察目标,建立了微波能量传输系统的波束指向控制精度分析模型,并提出了分析方法。应用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指出MW级太空发电站微波能量传输系统的波束指向控制精度应为0.0023°,此时因微波能量波束指向偏离导致的波束收集效率下降不超过1%。这一指标可作为MW级太空发电站微波能量传输系统重要设计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上海某综合医院急诊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可行的防范措施。方法通过设计儿童意外伤害诊疗信息登记表,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儿科急诊救治的343例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构成比。结果 2012—2016年5年间,就诊于本院急诊的343例意外伤害儿童中,男童201例,女童142例;年龄0~12岁,婴幼儿(0~3岁)组169例,学龄前(4~6岁)组87例,学龄期组(7~12岁)87例;非沪籍儿童313例,沪籍儿童30例。伤害类别中,中毒160例(46.65%),死亡率为0.62%;溺水67例(19.53%),死亡率为49.25%;交通伤61例(17.78%),死亡率为8.19%。结论非沪籍、男童、婴幼儿、中毒及溺水是本院急诊救治的儿童意外伤害中值得关注的危险因素,需要加强科普宣教和公共卫生管理以提高大众的防范意识。
摘要:目的观察受体结合丝氨酸/苏氨酸激酶2(RIPK2)介导自噬对高糖诱导的肾系膜细胞(GMCs)ROS、caspase-1及IL-1β表达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小鼠GMCs,高糖作为刺激因子,设计siRNA靶向沉默RIPK2表达并构建自噬双荧光(mRFP-GFP-LC3)标记体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流变化;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RIPK2、LC3Ⅱ/Ⅰ、caspase-1、IL-1β蛋白及mRNA表达;ELISA检测IL-1β的分泌。结果 1)高糖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增加细胞内ROS水平,诱导caspase-1和IL-1β表达(P<0.05)。2)短期(0~12 h)高糖刺激可诱导RIPK2和LC3Ⅱ/Ⅰ表达(P<0.05),超过12 h后RIPK2和LC3Ⅱ/Ⅰ表达下调(P<0.05)。3)siRNA靶向沉默RIPK2下调LC3Ⅱ/Ⅰ表达和细胞自噬流形成,上调细胞内ROS、caspase-1及IL-1β表达(P<0.05)。结论 RIPK2介导自噬负性调控高糖诱导的ROS、caspase-1及IL-1β表达,可能是防治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新思路。
摘要:目的:构建基于新月柄杆菌RsaA外运机制的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原核胞外分泌表达载体系统。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手段,按RsaA分泌系统操纵子组织方式,将RsaA系统外运功能基因配合以异源调控序列克隆至pQE30骨架质粒。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分子、大肠杆菌M15为宿主菌,诱导表达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培养上清中GFP的表达。结果:获得了与设计完全一致的pQABPS载体,利用该载体系统,在培养上清中报告分子GFP的表达明显增加,且是通过特异的RsaA外运机制被分泌至胞外的,而非渗漏表达或简单的信号肽引导。结论:在大肠杆菌中重现了RsaA分泌系统的外运功能,为该系统在基因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